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1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28篇
  22篇
综合类   131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71.
以糯玉米津糯72为试验材料,用水杨酸处理种子,研究水杨酸对不同含盐量土壤条件下的糯玉米幼苗生理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mmol/L水杨酸处理比等量蒸馏水(CK)处理显著(P<0.05)提高0.04%~0.52%土壤含盐量下糯玉米幼苗的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P<0.05)提高0.04%~0.68%土壤含盐量下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显著(P<0.05)降低0.04%~0.68%土壤含盐量下幼苗丙二醛含量;显著(P<0.05)提高0.22%~0.35%土壤含盐量下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P<0.05)提高0.35%~0.52%土壤含盐量下幼苗叶片的气孔导度;显著(P<0.05)提高0.22%~0.52%土壤含盐量下幼苗叶片的蒸腾速率;显著(P<0.05)降低0.22%~0.52%土壤含盐量下幼苗叶片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外源水杨酸可通过调控抗氧化系统、改善光合特性、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渗透物质含量和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糯玉米幼苗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72.
对2015—2020年绍兴市基地蔬菜农药残留抽样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基地蔬菜总体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保持较高的水平;农残超标蔬菜种类主要以叶菜类为主;杀虫剂和杀菌剂农药使用较多,甲胺磷、 毒死蜱等禁限用农药常有检出;散户合格率相对较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提出优化基地布局、 加强政策保障,加强宣传指导、...  相似文献   
73.
赵慧霞  李凤霞  郭瑞  陈禅友 《园艺学报》2020,47(11):2145-2160
生长调节因子(Growth-regulating factor,GRF)是一类植物特异的转录因子,其作用涉及植物的生长发育、胁迫和激素信号响应等各个方面。目前还没有关于辣椒GRF的相关报道。利用BLASTP和隐马科夫模型(HMM)在辣椒属(Capsicum)5个参考基因组数据库鉴定了52个GRF家族成员。通过分析发现辣椒GRF转录因子长度为200 ~ 745 aa,分子量23 ~ 81 kD,理论等电点5.9 ~ 9.5。保守结构域和基序分析发现,大多数辣椒GRF N端具有QLQ和WRC保守结构域,C端至少具有FFD、TQL和GGPL结构域之一;少数GRF N端仅具有WRC结构域,C端缺乏保守序列。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辣椒GRF转录因子分为5个群,位于同一群的GRF保守结构域位置、基序组成、基因结构相似,辣椒GRF与番茄GRF具有一一对应的进化关系。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CaGRF8在辣椒果实发育早中期表达量高,CaGRF4在果实发育后期表达量较高;低温、干旱、盐和赤霉素处理后辣椒幼苗CaGRF表达量发生明显变化,CaGRF8受到赤霉素诱导表达量升高,而CaGRF4的表达被赤霉素抑制。  相似文献   
74.
菜豆种质资源的植物凝集素含量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12份菜豆种质商品荚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植物凝集素含量,分析评价其遗传变异,扩大极端菜豆凝集素水平的筛查范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菜豆种质的凝集素均值为0.335 3 mg/g,变幅为0.000 3~1.607 8 mg/g,变异系数为82.26%,种质间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还表明,供试菜豆植物凝集素含量的种质频率分布曲线呈非连续分布但有明显主峰,有极低和极高水平的种质分布。在已检测的289份资源中,筛选出极低植物凝集素的菜豆材料2份,为低毒菜豆遗传改良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5.
小麦不同品种缺苗断垄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缺苗断垄对小麦产量及其三要素的影响,在大田状态下选择不同品种不同断垄程度小区进行调查,并对断垄率、籽粒产量及其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缺苗断垄引起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穗数减少,随着断垄率的增加,穗数逐渐减少,产量逐渐降低,产量降低幅度小于断垄率的增加幅度,在断垄率为12.00%~45.44%的情况下,产量降低幅度为9.03%~28.68%;在断垄率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品种的减产幅度基本一致。对于豫麦49,断垄引起的产量降低,主要从穗数和穗粒数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对于周麦16,断垄引起的产量降低主要从穗粒数上得到一定的补偿。  相似文献   
76.
【目的】InDel(insertion/deletion,插人/缺失)在基因组上数量多、分布广。InDel标记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共显性分子标记,以PCR技术为基础,检测方便、经济有效,且准确性高、稳定性好。因此,InDel标记已经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基因型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以及功能标记开发等。但是,目前菜豆资源遗传变异的InDel分子标记研究尚知之甚少。【方法】利用已报道的菜豆InDel序列,合成InDel引物,通过普通PCR扩增,检测25份菜豆种质资源的InDel多态性位点,分析遗传多样性参数,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合菜豆籽粒农艺性状评价,研究菜豆种子遗传变异特点。【结果】25份菜豆的种子表型差异明显,包括单粒长度、单粒宽度、单粒厚度、百粒质量等。种皮的颜色大致可划分为纯色和花色两个系列。纯色主要包括为黄色(7份)、黑色(5份)、白色(4份)和红色(1份);种皮花色的类型包括红色带黄斑(4份)、黄色带红斑(2份)、红色带白斑(1份)和黄色带白斑(1份)。12对InDel多态性引物在25份菜豆中,共探测到26个InDel位点,平均位点数是2.17个。引物的平均有效等位位点数为1.78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是0.33,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为0.42,观察杂合度(Ho)平均值为0.52,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I为0.63。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4时,25份菜豆资源可分为5个类群,聚类结果与其种皮颜色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12个InDel标记检测出25份供试菜豆资源的中等遗传多样性水平,并揭示其种皮颜色的遗传分化特点。这将有助于菜豆遗传资源的评价、鉴定和保护利用等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77.
以南方早熟涩柿‘早红’为材料,对其进行40%、30%两种乙醇浓度的脱涩处理,通过对这一过程MDA含量、O2·-净产生速率、SOD、POD、CAT活性及抗氧化物质Vc含量变化的研究,探讨乙醇对其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脱涩处理后 MDA 含量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且浓度越高、MDA 含量越高,到达峰值的时间越短;O2·-净产生速率在前48 h上升,处理间基本没差异,但在此后的下降过程中,乙醇浓度越高下降越快;SOD酶活性增大,脱涩后期增大更明显;POD酶活性经历一个小幅下降然后快速上升进而再下降的过程,乙醇浓度越高,其上升和下降的幅度都越高;CAT酶活性增大,但30%乙醇脱涩48 h后的CAT酶活性开始下降;40%乙醇脱涩处理24 h、30%乙醇脱涩处理48 h后,果实抗氧化物质Vc含量开始快速下降,然后2个处理都基本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乙醇脱涩过程活性氧代谢指标的变化,不仅证明了乙醇在脱涩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而且与脱涩过程单宁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也符合活性氧代谢相关理论,表明乙醇脱涩确实是一个胁迫过程,乙醇是‘早红’柿果脱涩过程活性氧代谢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8.
过热蒸汽膨化青苹果组织结构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近球形植物物料组织的细胞内、外空间二维表达的数学模型,并以过热蒸汽膨化青苹果组织扫描电镜图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求解细胞内、外空间二维特征的方法.结果表明:过热蒸汽膨化青苹果组织结构中的细胞面积、周长和当量直径的分布比较松散,紧凑度和圆度分布较集中;细胞内、外面积比为0.874,细胞内空间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9.
小麦田间测产和实际产量转换系数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田间测产与实际产量的折算系数长期以来一直采用0.85,但是在近些年的实践中,发现实打验收和实收产量往往高于这一系数折算后的理论产量,导致在测产系数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幅度上颇存争议。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利用连续7年的田间小区试验取样测产和实收产量结果,结合大田取样测产和实打收获案例,对田间取样测产和实收产量之间的转换系数(即测产系数)进行了系统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实测千粒重进行产量估算时,测产系数平均为0.85,而使用常年千粒重时平均为0.92。由于千粒重不同年份间波动较大,因此建议在田间理论测产中使用当年实测千粒重时,折算系数采用0.85;使用常年千粒重时,测产系数采用0.90。  相似文献   
80.
对砂壤土上重茬大豆生长发育情况及调控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砂壤土上重茬大豆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受连作影响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重茬大豆成熟期的株高、植株干重和产量与正茬大豆相比分别降低了1.86%、56.54%和20.99%.2种调控措施均减轻了连作障碍,微肥处理重茬大豆成熟期时植株干重和产量分别比普通重茬大豆增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