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1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28篇
  22篇
综合类   132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烤烟中色素与香味物质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介了烤烟中色素的分类及各类色素在烟叶中的存在状态,综述了各类色素及其降解产物与烟叶香味物质的关系,同时还总结了影响和调控烟叶中色素代谢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2.
为探究同域分布的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置120台红外相机开展野外监测,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重叠系数对3种雉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日活动节律上,3种雉类均为以晨昏活动为主的昼行性动物,全年日活动节律重叠系数均较高,但活动高峰不完全重叠。(2)3种雉类日活动节律季节性变化明显,春、秋和冬季生态位分离主要体现在清晨的活动高峰上,但黄昏时的活动高峰基本无差别。(3)3种雉类夏季的活动时间较其他季节延长、活动频率增加,白颈长尾雉(05:00—07:00和17:00—19:00)和勺鸡(05:00—07:00和14:00—16:00)仍保持早晚2个活动高峰的双峰型,但白鹇则变化为单峰型(09:00)。综上表明,3种雉类各季节的日活动节律重叠系数均低于全年总体水平,若将采集的全年数据合并分析可能会掩盖季节间的差异。3种雉类的生态位在时间上的分离,为保护区在不同季节有针对性地制定雉类保护...  相似文献   
123.
正香藜一号是武汉荷香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2011年春在沉湖湿地发现野生藜蒿芽变,到2013年冬,历时近3年时间经试验田初选、复选、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选育获得的营养系藜蒿品种。1选育过程2011年春季自沉湖湿地初选野生藜蒿自然群体中突变株1株,移栽到初选试验田扩繁;2011年6月将突变株生长后期木质化的茎秆,按"一叶一  相似文献   
124.
以豇豆为试材,采用在豇豆生殖生长时期即结荚期摘除部分叶荚的方法,分析了结荚期摘除叶荚后豇豆植株的落花率、成荚率、产量、叶绿素含量以及荧光光谱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初荚期摘叶1/4、摘叶1/3、摘叶1/2植株的落花率均升高,摘荚1/4、摘荚1/3植株的落花率均低于对照。盛荚期摘叶1/4、摘荚1/4、摘荚1/3植株的落花率均低于对照,而摘叶1/3、摘叶1/2的植株落花率高于对照。其中,盛荚期摘叶1/2的豇豆植株落花率最高。在豇豆结荚期摘叶摘荚处理后,植株的成荚率、产量都低于对照。此外,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反射指数(PRI)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且R2达到0.80以上。Fv/Fm、PRI、叶绿素含量、落花率与产量的相关性不强,表明还有其它因素对豇豆产量的高低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5.
[目的]为了解羊肚菌抗疲劳保健作用。[方法]通过水提法获得羊肚菌胞外多糖、胞内多糖,破碎菌丝获得胞内活性物质,对小鼠应急性一次灌胃处理后进行负重游泳实验。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首次进行了对菌丝的ELISA免疫学方法检测。[结果]胞外多糖组和胞内多糖组小鼠游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胞外多糖、胞内多糖应急摄入后具有明显的抗疲劳的作用。[结论]该研究为羊肚菌抗疲劳保健品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6.
仔猪出生后的损失和死亡,大部分发生在30天内,尤其是第一周死亡常占到整个死亡数的60%以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初生仔猪被母猪压死,或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差发生仔猪黄痢、感冒等病而引起死亡。因此,抓好仔猪出生后第一周的饲养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7.
对大久保桃树在梨小食心虫的发生高峰期7月初、8月初,分别进行了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2.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1 000倍液2种低毒高效农药对桃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试验,采用添加了性诱剂的诱集器诱集害虫头数来反映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喷施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2.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1 000倍液后,诱集到的梨小雄蛾比对照显著减少,说明这2种药剂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其中,7月阿维菌素的效果好于毒死蜱,见效快,8月则毒死蜱效果好于阿维菌素,药效大约可以维持一周时间,建议在福州地区防治梨小食心虫需要交替或者多次打药防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8.
NH3和N2O等含氮气体的排放不仅对堆肥腐熟度和堆肥产品的品质产生影响,同时也与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以鸡粪、秸秆和干草皮为堆肥原料,采用好氧堆肥的方法,探讨了不同通风速率对堆肥腐熟度及NH3和N2O等含氮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风速率为0.01、0.1、0.2 m3.min^-1.m^-3的处理高温期持续时间分别为0、11、7 d;0.1 m3.min^-1.m^-3的堆肥积温为16 176.4℃.h,在各处理中为最高;到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全碳降解率分别为9.87%、24.94%、19.01%,总氮增加率分别为19.67%、32.00%、12.14%,其中处理A2的有机质降解及总氮增加效果最好。对堆肥产物腐熟度的测试结果表明,除通风速率为0.01 m3.min^-1.m^-3不能达到堆肥腐熟外,其他两个处理均达到了要求。氨气累积释放量与通气速率有关,通气速率越大,越有利于氨气的挥发。低的通气量可能会促成N2O的生成,到堆肥结束时,3个处理的N2O平均排放率分别为6.2、2.37、1.5 mg.kg^-1.d^-1。  相似文献   
129.
以最新选育的早熟红柿‘早红’为试材,使用不同浓度二氧化碳和乙醇对果实进行脱涩处理.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乙醇可使早红柿果实的可溶性单宁含量显著降低,其中30%和40%乙醇处理及80%二氧化碳处理可使柿果中可溶性单宁含量在96 h内降到阀值之下,且乙醇处理较二氧化碳处理能更有效地降低果实中的可溶性单宁含量;早红...  相似文献   
13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残膜量(0、90、180、360、540、720、900 kg·hm~(-2))对苗期棉花和玉米生长(干物质、株高和叶面积)、根系形态(根长、根表面积)和根系生理(根系活力、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并探究对两种作物根系影响差异显著的残膜量临界值。结果表明,在0~540 kg·hm~(-2)残膜量范围内,残膜对苗期棉花的株高和叶面积不会造成显著降低的影响;随着残膜量的增加,苗期玉米株高和叶面积逐渐降低,在90 kg·hm~(-2)残膜梯度下开始显著降低。随着残膜量的增加,苗期棉花和玉米的根长、根表面积以及根系活力、CAT和P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90~180 kg·hm~(-2)残膜量梯度范围内,最小值出现在900 kg·hm~(-2)残膜量。由于玉米的须根系众多,根系与残膜接触的面积大,导致苗期玉米产生显著差异的残膜量临界值小于苗期棉花。残膜量在90~180 kg·hm~(-2)区间内,残膜会作为一种适度胁迫,作物苗期根系会主动进行适应性的生长,超过该范围残膜会对作物根系的生长造成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