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水稻的产量与光能利用率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且不同栽培方式间的光合利用率也存在差异,一般农田光能利用率平均只有0.40%。在寒地水稻栽植过程中,通过改变栽插行向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有效提高气温和地温,减少水稻植株阴影对光合作用影响,使植株透光性和叶片受光量增加,从而达到增加光能利用率进而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2.
进行了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模式对龙粳26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施氮总量186.0 kg/hm2,基肥、第1次蘖肥、第2次蘖肥、调节肥、穗肥施用比例为4.5∶2∶0∶1.5∶2时产量最高,为9 185.70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单位面积穗数、穗长与产量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0.904,实际生产中应该兼顾各产量因素,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83.
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籽粒及面粉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平平  马鸿翔  姚金保  张鹏 《核农学报》2019,33(11):2254-2260
为了探明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籽粒及制粉各粉路硒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选用4个小麦品种,在拔节和抽穗期分2次喷施0.017%亚硒酸钠叶面肥,并对成熟期籽粒进行制粉,分析各粉路的总硒、无机硒和有机硒含量。结果表明,叶面喷硒对小麦籽粒和面粉的总硒、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喷施硒肥后,4个小麦品种籽粒的总硒含量提高了26.4~35.8倍,但小麦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皮磨粉、心磨粉、统粉、小麸和大麸5种粉路中,小麸的总硒含量最高,其次为大麸,皮磨粉、心磨粉和统粉的总硒含量较低。与硬质小麦相比,软质小麦出粉率低,面粉的总硒量损失较多。经制粉,对照和喷硒样本的总硒积累量分别损失52.97%~69.28%和36.73%~44.51%。对照样本中,各粉路的有机硒含量略高于无机硒含量;而喷硒处理样品中,除宁麦20的小麸外,各粉路的有机硒含量均略低于无机硒含量。本研究揭示了制粉粉路硒分布规律,这对于富硒小麦的加工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4.
2009年江苏省泰兴市小麦测产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江苏省泰兴市不同小麦品种以及不同乡镇间种植小麦品种的产量情况,在小麦乳熟末期,随机测定了全市21个乡镇310个村9个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并估算了理论产量.结果表明,2009年全市小麦理论产量为6 663.6 kg/hm2,宁麦13和扬麦16产量较高,分别为6 994.5和6 987.5 kg/hm2,比全市平均理论产量分别高26.1%和24.4%,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乡镇间产量变幅为5 435.1~8 404.7 kg/hm2,元竹镇和泰兴镇的理论产量最高,均超过8 250 kg/hm2.全市310个村小麦理论产量分布范围接近于正态分布,扬麦16、宁麦13和华麦2号3个品种在8个村的理论产量均超过9 000 kg/hm2.  相似文献   
85.
为了筛选出具有应用价值的优良软质小麦种质资源,以55份高代小麦品系和2个软质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微量溶剂保持力(SRC)方法对其水SRC、碳酸钠SRC、乳酸SRC和蔗糖SRC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4种SRC在品种(系)间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间4种SRC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水SRC变幅为56.10%~77.15%,平均为65.32%;碳酸钠SRC变幅为68.57%~101.13%,平均为82.56%;乳酸SRC变幅为94.51%~138.86%,平均为114.03%;蔗糖SRC变幅为93.56%~121.88%,平均为109.03%。SRC的相关分析显示,4种SRC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水SRC与碳酸钠SRC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834,水SRC、碳酸钠SRC与蔗糖SRC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62和0.8409,而水SRC、碳酸钠SRC、蔗糖SRC与乳酸SRC间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0.6535、0.6410和0.6855。根据SRC值的测定结果,筛选出了6个4种SRC均低于软质小麦品种宁麦9号的种质资源,这些资源可作为低SRC小麦品种选育的中间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6.
本文首先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其次结合现状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能力的需求,最后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希望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7.
黄淮麦区小麦抗赤霉病新种质的创制和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创制和筛选黄淮麦区小麦抗赤霉病新种质,以济麦22为受体,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连续回交相结合的方法,将小麦赤霉病抗源苏麦3号抗病主效QTL导入黄淮麦区小麦品种济麦22;对黄淮麦区育成的564份品种(系)采用单花滴注方法进行连续3年赤霉病抗性鉴定和筛选。结果创制含苏麦3号抗赤霉病主效QTL的材料18份,其中4份农艺性状与济麦22相仿,赤霉病抗性明显提高;通过筛选获得赤霉病抗性水平达中感以上的材料18份,分子标记和 Fhb1基因鉴定结果表明,其中9份材料不含有 Fhb1基因,其抗赤霉病主效基因可能与苏麦3号不同。这些创制和筛选获得的抗赤霉病种质材料将为提高黄淮麦区小麦赤霉病抗性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88.
中国弱筋小麦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10多年来,中国在弱筋小麦品质区划、品质评价体系以及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育成了宁麦9号、扬麦13等23个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并在弱筋小麦优势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弱筋小麦品种改良和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种质资源匮乏、品质不过硬且波动性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文中就弱筋小麦育种提出了今后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9.
以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20在2005—2006年度山东省及天津24个地点的样品为材料,分析了磨粉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品质,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凝胶色谱法(SE-HPLC)对其贮藏蛋白组分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济麦20的多数品质指标较稳定,面包品质较好,体积较大,仅籽粒硬度、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包颈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容重、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是影响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加工品质变异的重要因素,籽粒硬度与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P<0.01)和0.47(P<0.05),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吸水率、形成时间和延伸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P<0.05)、0.71(P<0.001)和0.77(P<0.001)。容重和籽粒硬度与面包总分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P<0.01)和0.50(P<0.05);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包体积极显著正相关(r=0.55,P<0.01)。贮藏蛋白组分含量显著影响面团流变学特性,谷蛋白、醇溶蛋白、SDS可溶性谷蛋白聚合体、HMW-GS以及LMW-GS含量与面团形成时间和延伸性极显著正相关(r=0.55~0.79,P<0.01或P<0.001),高分子量与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含量比例(HMW/LMW)与面团延伸性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5)。HMW-GS含量和HMW/LMW与面包体积均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64(P<0.001),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百分含量与面包结构和总分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P<0.01)和0.48(P<0.05)。上述信息对理解和改良小麦品质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氮钾肥配合施用对小麦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1997年在豫西褐土区进行了氮钾肥不同用量试验,探讨了高产条件下小麦的吸肥规律和施肥对土壤养分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与小麦吸收养分的数量及土壤养分含量三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小麦吸收养分的高峰期是拔节期—开花期,一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分别为每公顷215.4kg、66.4kg和218.8kg,三者之比为3.10∶1∶3.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