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2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9篇 |
农学 | 82篇 |
基础科学 | 69篇 |
56篇 | |
综合类 | 425篇 |
农作物 | 65篇 |
水产渔业 | 55篇 |
畜牧兽医 | 139篇 |
园艺 | 122篇 |
植物保护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76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对尾叶桉苗木采用Pt菌剂(Pisolithus tinctorius)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该苗木生长及营养物质积累方面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剂后水分胁迫条件比常规供水更利于苗高生长.无论常规供水还是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菌剂10 g地径增长量都最大,高Pt菌剂施用量对地径增长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剂处理能提高苗木生长质量.常规条件下,菌剂5 g处理苗木质量最高;胁迫条件下,菌剂10 g处理苗木质量最高,而对总体抗旱性而言,菌剂15 g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3.
为了提高猕猴桃果实产量与品质,在猕猴桃园以套种蕺菜、清耕和对照作为试验处理,测定不同时期猕猴桃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果实产量及品质,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套种蕺菜后猕猴桃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13.95%、7.92%和3.94%,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提高19.01%、28.89%和16.32%,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17.02%、12.63%、17.57%和7.98%,单果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提高7.14%和7.68%,维生素C、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提高7.97%、18.29%、2.09%、12.37%和14.1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套种蕺菜后猕猴桃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土壤中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细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与磷酸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放线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与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土壤真菌数量与维生素C含量显著负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干物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显著负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土壤蔗糖酶活性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负相关。套种蕺菜有利于提高猕猴桃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增加猕猴桃果实产量,改善猕猴桃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4.
65.
66.
注水是使油井长期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随着注水时间的推移,注水井的注入压力明显增加,注水量严重下降甚至出现注不进的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酸化解堵。针对常规酸化施工工序复杂,占用大量空间、时间等问题,提出了注水井连续注入酸化的思想,即一步代多步,实现高效、快速酸化作业。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研制出了新型智能酸SA608酸液体系。该酸液体系完全满足连续注入酸化工艺的要求,酸化时不影响注水井的正常注水工作且酸化后无需返排,大大地降低了酸化作业时间以及劳动强度。现场应用5井次,施工后注水压力下降1~7.5MPa,单井增注10~20m3/d,降压增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7.
68.
为明确氰氨化钙与秸秆还田协同处理对土传病菌的抑制效果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恢复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平板分离计数等方法测定土传病菌和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生菜收获期测定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开展土壤处理模式与土壤微生物互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氰氨化钙和玉米秸秆协同处理对生菜根腐病和生菜茎基腐病的防效分别达到56.81%和47.49%,且增产率(44.08%)较高,具有防病促生效果。氰氨化钙和玉米秸秆协同处理在消毒揭膜0 d微生物数量显著减少,定植期微生物数量逐渐恢复。此外,两种土壤处理均可提高土壤pH值,降低电导率含量。其中氰氨化钙和玉米秸秆协同处理可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全氮含量。因此,氰氨化钙和玉米秸秆协同处理可抑制土传病菌增殖,增加生菜生物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后期土壤微生物数量恢复且不会对微生物群落产生明显的扰动影响,对环境较安全。 相似文献
69.
通过田间试验,着重分析了保水剂第二年、BGA两年内对苹果树生长与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kg/株是BGA在苹果树中用量的一个“分界点”,4kg/株以下效果明显,只有一年有效期;4kg/株以上功效能持续两年但效果没有大的提高,且不经济。试验推荐4kg/株,一年一施。保水剂至少具有两年的有效期,且第二年与第一年效果相当,合理用量在200g/株以下。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