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79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69篇
  57篇
综合类   437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143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艾比湖湿地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水盐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艾比湖湿地为研究区,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典型植物群落下土壤水盐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种植物群落中,碱蓬群落、盐节木群落和梭梭群落土壤含盐量呈中等变异,而芦苇群落土壤水盐则呈现较强的差异性(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盐节木群落和梭梭群落中土壤含水量差异性不大,碱蓬群落和芦苇群落则呈下降趋势,而对于土壤盐分,除梭梭群落外,其余3种植物群落各土层盐分呈降低趋势,且表层盐分含量相对较高(3)在空间结构性分析中,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含水量和盐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空间特结构性显著,能较好地满足高斯模型分布,由于受气候、距湖距离、湖面积波动及土壤类型等因素作用,4种植物群落中土壤含水量和盐分均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4)对土壤水盐含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中,4种植物群落下土壤水盐含量与其关联性都相对较小,其中碱蓬群落和芦苇群落呈正相关关系,盐节木群落和梭梭群落呈负相关关系。总体来说,碱蓬群落和芦苇群落土壤水盐总变异趋势大于梭梭群落和盐节木群落,说明距湖远近对土壤水盐空间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2.
司海丽  纪立东  李磊  勉有明  朱英  刘菊莲  尚红莺  杨洋 《土壤》2022,54(6):1124-1131
为了探讨生物有机肥施用对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土壤化学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明确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施用量及施肥模式,以田间连续4年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了生物有机肥施用量0(CK)、4.5(T1)、9.0(T2)、13.5 t/hm2(T3)及生物有机肥9.0 t/hm2配施无机化肥N 360 kg/hm2(T4)对盐碱地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活性及多样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明显降低土壤p H和全盐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呈递增趋势,且在T2处理基础上增施无机化肥可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14.73%;(2)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活性及多样性指数均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T3处理土壤培养192 h时AWCD值为0.84,经Tukey检验分析, Shannon和Mcintosh指数较CK处理分别增加10.11%和62.67%;(3)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呈递增趋势,各处理平均分别比CK处理增加66....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棒孢叶斑病给黄瓜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产孢和释放是多主棒孢实现再侵染的关键环节。论文旨在探究设施栽培条件下多主棒孢产孢、释放规律,湿度对多主棒孢产孢、释放的影响,以及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的最佳施药方式和施药时间。【方法】 通过测定黄瓜发病叶片0:00、3:00、6:00、9:00、12:00、15:00、18:00和21:00产孢量,分析多主棒孢的产孢规律;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分别测定一天之内0:0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时棚室空气样本中多主棒孢浓度,分析多主棒孢释放的日变化规律;在人工气候暴露仓和塑料拱棚内,分别设置持续高湿(相对湿度>90%,24 h)、持续干燥(相对湿度<60%,24 h)、先高湿12 h后干燥12 h、先干燥12 h后高湿12 h等不同的湿度水平,研究不同湿度条件对多主棒孢产孢、释放的影响。比较60%多菌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和5亿活菌/g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喷雾法和弥粉法施药方式,不同施药时间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空间病原菌的杀灭效果。【结果】 多主棒孢产孢、释放数据显示,一天内不同时间,黄瓜发病叶片病斑产孢量和棚室空间孢子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互补关系。夜间18:00之后,随着高湿(相对湿度>90%)持续时间延长,叶片病斑产孢量增大,次日早上6:00病斑孢子数达峰值1 344个孢子/cm2;开风口后,棚室内湿度降低(相对湿度<60%),孢子释放到棚室空间,中午12:00空气中多主棒孢浓度达峰值12 445—110 697个孢子/m3。不同季节棚室空间多主棒孢孢子浓度日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夜间高湿(相对湿度>90%)产孢、白天低湿(相对湿度<60%)释放的趋势。在人工气候暴露仓和塑料拱棚内,干湿交替条件下多主棒孢的产孢、释放量更高,病情扩展更快,显著高于持续高湿或持续干燥条件。用60%多菌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和5亿活菌/g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在傍晚19:00弥粉法施药,对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到80.60%和75.08%,对空间病原菌的杀灭效果达84%以上。【结论】 湿度是影响多主棒孢产孢和释放的关键环境因子,设施栽培干湿交替环境加快了多主棒孢的传播和扩散,弥粉法施药的防治效果优于喷雾施药,最佳施药时间为孢子大量繁殖前的傍晚或晚上。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高效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14.
为研究不同材质网衣的污损生物附着效果,于2022年3—5月(春季)和6—8月(夏季)在福建莆田南日岛海域开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网衣和铜合金网衣的现场挂网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网衣污损生物的附着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差异,两种网衣污损生物的密实度、种类数量、优势种种类数、湿质量和密度均表现为春季低于夏季。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网衣春、夏季的密实度平均值分别为47.19%、86.98%,污损生物的湿质量平均值分别为(144.83±15.69)、(1 054.59±34.81) g·网-1,密度平均值分别为(2 699±49)、(4 630±53)个·网-1,种类数分别为12、35种,优势种种类数分别为4、6种;铜合金网衣春、夏季的密实度平均值分别为41.04%、74.95%,污损生物的湿质量平均值分别为(118.32±20.13)、(876.25±23.16) g·网-1,密度平均值分别为(2 678±42)、(3 870±64)个·网-1,种类数分别为12、19种,优势种种类数分别为3、4种。春、夏季高分子量聚乙烯网衣污损生物的密实度、种类数(春季相同...  相似文献   
115.
[目的]从“双碳”角度进一步推进市域秸秆资源化利用,明确各区域秸秆资源化利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固碳减排能力。[方法]本文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基于《山西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研究了2020年晋中市的作物秸秆资源量、全量化利用潜力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各县(市、区)秸秆全量化利用的碳中和强度。[结果]2020年晋中市主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164.90万t,主要以玉米秸秆为主,占比84.66%,主要集中于晋中市中部及东北部地区。全市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利用潜力分别为71.41、39.00、3.77、1.00、49.72万t。单位秸秆原料化利用的固碳减排能力最高,为1.83 tCO2 eq·t-1,市域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碳中和强度最高,在0.2~0.7 tCO2 eq·hm-2之间。[结论]寿阳县的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最大,肥料化需求最高,应该重点推进秸秆的科学还田;祁县的牲畜饲养量大且饲料化碳中和强度最高,应该重点聚焦秸秆的饲料化利用方式,提高饲料化利用效率;东...  相似文献   
116.
为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ZF145中可有效抑制黄瓜角斑病病原菌扁桃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Pseudomonas amygdali pv.lachrymans的主要物质,采用冻干法、酸沉法、絮凝法、萃取法和铵沉法提取菌株ZF145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验证粗提物对黄瓜角斑病的防治效果,综合比较不同方法的提取效果,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联用技术鉴定粗提物中的抑菌物质。结果表明,絮凝法最适用于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ZF145发酵上清液中抑菌物质的提取,通过絮凝法提取的粗提物对扁桃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9.50 mm,对黄瓜角斑病的盆栽防治效果为42.85%,且粗提物中的主要抑菌物质为C13~C16的surfactin同系物,浓度和纯度均为最高,分别为2.77 g/L和69.28%。表明本研究优化的絮凝法可用于芽胞杆菌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的提取。  相似文献   
117.

为明确河北省黄瓜主产区多主棒孢对3种常用杀菌剂 (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 的抗性水平并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2020—2021年河北省唐山、邯郸地区多主棒孢对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的敏感性,利用PCR技术分析了CcSdhCcCytb抗性突变基因型,采用盆栽试验评价了10种常用杀菌剂对该地区主流抗性突变体SdhB-I280V&Cytb-G143A的防治效果,并进行高效替代药剂交替使用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河北省唐山、邯郸黄瓜主产区的多主棒孢对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啶酰菌胺对280株多主棒孢的平均EC50值为8.12 μg/mL,抗性频率为27.43%;肟菌酯对144株多主棒孢的平均EC50值为62.6 μg/mL,对162株多主棒孢 (含EC50值大于200 μg/mL的18株菌) 的抗性频率为99.49%;腐霉利对163株多主棒孢的平均EC50值为6.95 μg/mL,抗性频率为52.76%。共检测出11种CcSdh抗性突变类型,突变频率达到56.86%。其中6种为单突变,4种为双突变,1种为三突变。供试多主棒孢CcCytb仅携带G143A突变,发生频率为100%。盆栽药效试验中,两种混配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WP) + 50%腐霉利WP和50%异菌脲WP + 75%吡醚 • 丙森锌WP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效最高,分别为71.52%和70.52%;其次是复配药剂75%吡醚 • 丙森锌WP,防效为57.90%;两种混配药剂75%百菌清WP + 50%腐霉利WP和50%异菌脲WP + 75%吡醚 • 丙森锌WP交替使用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盆栽防效和田间防效分别为71.53%和94.64%。表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配并交替使用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北平原水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大,地下水严重超采,农业用水成本剧增,对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造成了极大负面的影响,节约和高效用水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政策节水是成本较低、效果直接的有效策略之一。通过深入系统研究“一提一补”节水政策在实际执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制度设计内因出发,通过建立提价幅度、提价方式与节水效果模型,估算成本收益,研究优化对策,提出了有效、公平、普适、操作性兼顾的“一征一保”管理节水新模式,可有效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全国农业水价改革特别是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推广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9.
红花是我国重要的一种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花瓣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而红花油更是优质的保健食用油。通过查阅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红花的研究文献,对红花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于对该药材资源进行更好的研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0.
为探索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毒液在抑制橡副珠蜡蚧免疫和调节其营养代谢方面的作用,对比解析了橡副珠蜡蚧被寄生前后体内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黑化反应、凝集素活性、血淋巴蛋白与血淋巴还原性糖含量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的寄生显著影响了橡副珠蜡蚧的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黑化反应以及凝集素活性;与未被寄生的蜡蚧相比,被寄生蜡蚧的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和黑化反应率显著降低,不同蜡蚧血淋巴凝集素活性在24 h内的变化趋势不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的寄生也显著影响橡副珠蜡蚧血淋巴蛋白与还原性糖含量;除寄生后24 h外,被寄生后蜡蚧的血淋巴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未被寄生的蜡蚧;被寄生蜡蚧的血淋巴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未被寄生的蜡蚧。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毒液可通过调节寄主体内多种生理生化代谢水平来保障其后代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