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43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36篇
  65篇
综合类   421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52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71.
岩溶山区土壤性质及其对土下溶蚀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中梁山岩溶山区为例,通过野外溶蚀试片法和测量土壤孔隙度、容重、水分、有机碳含量和pH值的方法,探讨雨季和全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质变化及其对土下岩石溶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下岩石溶蚀速率差异显著,雨季溶蚀速率要大于全年溶蚀速率,雨季溶蚀量对全年溶蚀量贡献较大,雨热同期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总体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下岩石溶蚀速率大小顺序为:林地>草地>菜地>耕地,其中林地最大,耕地最小。土壤有机碳、pH值、孔隙度和水分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土下岩石溶蚀速率。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或抑制岩溶作用的进行。林地利于碳酸盐岩石的溶蚀,促进石灰岩地区溶蚀成土速率,在岩溶区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石漠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2.
菜地土壤铅、镉有效态与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野外采样、室内测试分析,探讨重庆市北碚区菜地土壤铅、镉的有效态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研究区菜地土壤铅、镉有效态平均含量为3.114,0.051mg/kg,生物有效性系数分别为7.7%,25.1%;小白菜可食部分铅、镉平均含量分别为0.123,0.021mg/kg,富集系数分别为0.4%,9.8%;从富集系数和生物有效性系数看,研究区菜地土壤镉的潜在生态风险要大于铅的。研究区菜地土壤理化性质中pH对有效态镉有显著影响;砂粒、粘粒和有机质对有效态铅含量有显著影响;铅、镉有效态与全量变化一致,全量是有效态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类型对铅、镉有效态含量有影响;在人类活动中交通对有效态铅含量有影响,肥料的施用对有效态镉含量有影响。菜地土壤中铅、镉有效态含量与小白菜可食部分铅、镉的含量相关性优于全量的,用土壤中铅、镉的有效态表征铅、镉的生态风险更准确。  相似文献   
173.
为研究不同品种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的抗旱能力,选取4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采用水培试验的方法,在温室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多年生黑麦草的草坪质量、地上部与地下部增长量、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研究表明,干旱胁迫至10 d时,4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同时4个品种的植株含水量都处于下降的趋势。此外,4个品种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活性都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增加。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4种多年生黑麦草的抗旱能力强弱表现为Pr521>维达斯>百灵鸟>Pr525。  相似文献   
174.
张婷  王茜  王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92-7493
于2005年3~6月,以暴露方式,研究了铜(Cu2+)在河南华溪蟹(Sinopotamon honanense)肌肉和性腺中的积累与分布情况。4个Cu2+处理组浓度依次为5.12、16.18、51.13和161.56 mg/L。分别于处理后的24、721、20和168 h,取材、消化、测定Cu2+的含量。结果显示,铜在组织器官中的积累具有组织选择性。铜在肌肉中的积累趋势明显。同一时间,铜的积累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同一浓度,铜的积累基本表现为随着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铜在性腺中的积累趋势基本表现为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5.
矮壮素和缩节胺对谷子杂交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谷子杂交种张杂谷11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了50%矮壮素溶液喷施浓度2.0、3.0、4.0mL/L以及25%缩节胺溶液喷施浓度2.0、2.5、3.0mL/L对谷子杂交种生长发育、产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可降低谷子株高,提高鞘茎粗、生物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重、穗粒重和出谷率,增强植株抗倒性,增加谷子灌浆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叶面积系数以及乳熟期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且增产效果显著,适宜施用浓度为2.0~3.0mL/L;缩节胺具有矮化植株,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的调控效应,适宜施用浓度为2.5mL/L;矮壮素对促进谷子植株生长发育和增加产量的调控效应优于缩节胺。  相似文献   
176.
近十几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有效地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以1999、2003和2009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定量分析和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9—2009年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普定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呈现出土地利用面积的动态变化、景观异质性和景观结构与形状变化的特征,其中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与景观异质性改变为整个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子。2)从面积变化上看,研究区大量耕地、裸地转化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其中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快速增长的特征,面积分别增加了53%、50%和140%,同时耕地面积减少了133.32 km2,减少幅度明显。3)从结构与形状指数上看,区域景观斑块总数量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面积有所下降,生态系统格局呈现破碎化加剧的趋势。4)从景观异质性上看,优势组分更加多样化,景观异质性程度逐渐上升,生态景观整体趋于规整,其中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空间更加集聚化,但耕地和裸地分布分散化,破碎度有所上升。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77.
为研究不同脂肪水平对银狐血清生化指标、体脂沉积及消化道酶活的影响,选取约12周龄、体质量相近的健康雄性银狐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A组),12%(B组),16%(C组)混合油脂(鸡油∶豆油=1∶1)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冬毛期银狐血清甘油三酯和葡萄糖水平随脂肪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加(P0.05);育成期B组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冬毛期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各组间差异显著且B组水平最高。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银狐皮下脂肪及肝脏质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脂肪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提高,银狐空肠食糜中胰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胰蛋白酶活性和胰淀粉酶活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8.
为提高遗传转化的效率,克服受体范围的限制,采用农杆枪法进行基因的遗传转化。根据已报导的VirD1和VirD2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农杆菌C58菌株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VirD1和VirD2基因进行克隆。将序列正确的VirD1和VirD2基因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启动子CaMV35S和终止子nos之间,构建VirDl和VirD2基因的表达载体pB-VirD1及pB-VirD2。经PCR及酶切鉴定,基因已成功构建到表达载体上,为农杆枪法进行目的基因转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为不分节段、聚腺苷酸化、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长约15kb,含有8个开放的阅读框架(ORFs)。PRRSV基因组的顺序依次为:5’-ORFla-ORFlb-ORF(2—6).ORFT-3’。鲁韦韦等分析表明,PRRSV的ORF7基因保守性较好,变异较小。此外,ORF7编码的核衣壳蛋白(N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反应原性,机体产生的PRRSV抗体主要是针对N蛋白的。因此,N蛋白常可作为诊断抗原来检测PRRSV。  相似文献   
180.
流浪犬数量过多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流浪犬可能携带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潜在威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追求雄性动物的绝育策略。相比于手术绝育而言,非手术绝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控制犬数量较好的方式。近年使用的非手术绝育方法有激素法、免疫避孕法和无机化学试剂法。论文介绍了不同化学绝育试剂在犬绝育上的应用,旨在为犬化学绝育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