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菲律宾鳗(Angui11a mormorata),俗称鳗王,为热带、亚热带、洄游性、高营养、高价值鳗鱼品种.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海岸和印度洋沿岸的中国、菲律宾、苏门答腊、马来西亚、印度等地.正常生长水温为20-35℃,最适宜水温为23-28℃,水温低于14℃或高于35℃停止摄食;生长速度前期慢,后期快,且后期饲料转化率高.是近年我省淡水养殖的优势品种之一.一、产业概况1、养殖情况我省自2007年就有饲养户对其进行了探索性的试养,但受苗种培育,饲料研发,管理技术与生产工艺、病害防控诸多因素的制约,成功者寥廖无几,普遍被视为高风险养殖品种.近几年来随着福建养殖技术与模式的引进与应用,饲料技术研发的突破,区域性优势,菲律宾鳗的养殖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2.
为进一步验证苦白石颗粒对仔猪白痢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本试验选择7 ~ 18日龄具有较典型的仔猪白痢临床症状的仔猪102头,以发病顺序随机分为苦白石颗粒组和苦参止痢颗粒组,按照临床推荐剂量连续灌喂3~5d,观察临床症状,统计症状积分。结果显示,用药后3 ~5d,各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腹泻减少或停止;根据症状积分变化趋势发现,苦白石颗粒组用药后第2d的止痢效果明显。本试验结果表明,苦白石颗粒连续用药3 ~5d对于仔猪白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临床用药安全且止痢见效快。 相似文献
83.
为探索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对自然感染PCV2仔猪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随机选取80头35-50日龄自然感染PCV2的仔猪,设海藻多糖可溶性粉高(400 mg/kg)、中(200 mg/kg)、低(100 mg/kg)剂量组及黄芪多糖对照组,连续用药7 d;另设阳性对照组和无PCV2感染阴性对照组,每组20头。从给药开始连续14 d观察仔猪临床症状,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第7、14天,每组随机选取10头前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中IL-2、IL-6、TNF-α、IFN-γ及IgG水平。结果显示,相比于用药前,在用药后第7、14天,各用药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血清中IL-2、IL-6、IFN-γ、TNF-α、IgG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结果表明,给予不同剂量的海藻多糖可溶性粉7 d,可提高自然感染PCV2的仔猪免疫能力,且临床推荐给药剂量为200 mg/kg饲料,连用7 d。 相似文献
84.
为明确三黄连散(SHLP)体内和体外抗炎效果,体外试验采用CCK-8法筛选三黄连散对RAW264.7细胞安全浓度,同时建立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体外炎症模型,以评价药物效果;体内试验用二甲苯诱发小鼠急性炎症模型,测定小鼠耳郭肿胀度、脏器指数及小鼠血清TNF-α、IL-1β、IL-6、IL-8和COX-2含量。结果显示,三黄连散对RAW264.7细胞的安全浓度为50 μg/mL;高、中、低剂量的三黄连散能不同程度降低细胞IL-8、TNF-α、IL-β、COX-2的分泌水平(P<0.05,P<0.01);高剂量的三黄连散能极显著降低细胞上清液中NO的分泌水平(P<0.01);高、中、低剂量的三黄连散均可极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耳郭肿胀和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IL-8、TNF-α和COX-2分泌水平(P<0.01);不同浓度三黄连散对小鼠脏器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表明,三黄连散体内外抗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5.
86.
87.
88.
89.
90.
为了生产一种可以直接口服的口蹄疫疫苗,以胡萝卜(Daucus carota L.var.sativa)无菌幼苗下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LBA4404介导的遗传转化,在CaMV双35S启动子的驱动下,将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结构蛋白VP1基因的活性肽片段(包括2个141~160位肽和1个200~213位肽的基因片段)导入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经PCR和PCR-Southern杂交等方法鉴定转化苗,确认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基因已整合到胡萝卜染色体中,转化效率达到52%。SDS-PAGE试验结果初步证明,在转化苗总蛋白中有目的基因表达,胡萝卜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达3.57 g/L,而根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仅有0.17 g/L;靠近心叶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达到1.475 g/L,而最外部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仅有0.37 g/L,相差近5倍。Dot-ELISA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转化苗中表达的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可以与FMDV灭活疫苗免疫动物制备的抗体特异结合。以上试验结果证明,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基因在转基因胡萝卜中表达成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