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甘薯黑斑病1890年最先在美国发现,1937年从日本传人我国辽宁省,逐渐自北向南蔓延危害,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发生.此病系一种毁灭性病害,是造成甘薯烂窖、烂床、死苗的主要原因.并且病薯人畜食后会引起中毒,直至死亡.本文从选育高产抗病甘薯新品种出发,介绍了人工鉴定6个甘薯品种对黑斑病菌的抗性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
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含量及清除DPPH·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能力,为叶菜型甘薯的品种筛选、栽培及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6个不同生长期分别采收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的茎尖,测定并分析茎尖叶片、叶柄和茎绿原酸含量及其与DPPH·清除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次采收期的不同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平均含量大小为:广菜薯2号(0.2920%fb)莆薯53(0.2750%fb)福薯7-6(0.1638%fb),其中叶片(0.3539%fb)茎(0.1444%fb)叶柄(0.1173%fb),叶片含量是叶柄和茎平均值的2.70倍;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茎尖前3个采收时期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2.22、2.68和2.41倍,其中叶片、叶柄和茎前3次采收期绿原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后3次采收期的2.49,2.53和2.20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根据3个品种6次采收期的平均值计算,叶片对茎尖绿原酸含量的贡献率为73.64%,叶柄为11.96%,茎为14.41%。(3)茎尖6次采收期的DPPH·清除能力平均大小为:广菜薯2号(34.99%)莆薯53(31.05%)福薯7-6(18.83%),其中叶片(32.52%)茎(23.64%)叶柄(17.91%);前3个采收时期的茎尖、叶片、茎和叶柄的DPPH·平均清除能力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1.91、2.02、1.69和1.99倍。【结论】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含量在品种、部位和采收期间有显著差异;DPPH·清除能力与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叶菜型甘薯品种选育、栽培和产业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茎尖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43.
不同肉色甘薯交互嫁接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渝苏162","2-19-99","渝紫263"、"2-I19-43","徐薯18"等5个不同肉色甘薯品种的交互嫁接,设置25个嫁接组合,分析嫁接后65、95、125 d各嫁接组合的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等20 个性状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嫁接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受到砧木、接穗、生长期及其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②嫁接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因砧木和接穗的基因型差异而不同,不同接穗对同一砧木和同一接穗对不同砧木的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均是不一致的.嫁接后,砧木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分为显著变化(类型Ⅰ)和不显著变化(类型Ⅱ)两种类型.③类型Ⅰ砧木在嫁接后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与其它性状只有很少的显著相关性;类型Ⅱ砧木嫁接后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与光合产物在叶片、茎及叶柄的分配比例、块根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最长蔓长、块根鲜重、块根干物质含量、块根干重、光合产物在块根的分配比例、块根淀粉含量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4.
对9个甘薯品种栽后50 d、85 d、108 d、136 d和167 d块根淀粉含量及其动态变化测定与分析的结果表明:甘薯块根淀粉含量在生长过程中表现为不断增加的总趋势,但在栽插后的50 d~85 d和108 d~136 d两个阶段变化程度最大,变化速率最快,其余阶段除个别品种以外,变化不大,表现较为稳定.淀粉含量在生长过程中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09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酯酶(EST)、多酚氧化酶(PPO)等3种酶同工酶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薯不同器官的同工酶酶谱具有特异性,叶片的同工酶最稳定且最具代表性.酶谱类型极丰富,具有良好的多态性.聚类结果显示:第一大类包含半数以上品种,其中以国内品种为主;所有农家种被聚在一个中等类群中;美国引进品种在聚类图中非常分散;日本引进品种大多独立聚在一类,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46.
几个因素对紫肉甘薯食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DPS逐步回归分析来研究鲜薯产量、薯块的干物质、花色苷、可溶性糖的含量等因素对紫肉甘薯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薯块干物质含量与食用品质中的水分、质地显著正相关,花色苷含量与食用品质中的水分、质地呈显著负相关,而鲜薯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食用品质无显著相关性.质地与影响食用品质的风味、纤维、一般评价等评定指标显著正相关,而水分只与一般评价指标显著正相关.因此,主要通过对质地评定指标的作用,薯块的干物质和花色苷含量是影响紫肉甘薯食用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
[目的]筛选最适宜重庆地区甘薯生产上应用的块根膨大剂.[方法]以甘薯品种“豫薯13”为研究对象,在栽插后47~59 d喷施块根膨大剂矮脚虎、多效唑、国光膨大、绿肽尔块大,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探讨4种块根膨大剂对甘薯生长的生长调控能力及对其产量和其他经济特性的影响.[结果]喷施矮脚虎后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薯干产量均比对照显著增产,藤叶产量与对照相当;而喷施国光膨大后薯干产量和藤叶产量比对照显著降低.4种处理的薯块干物率比对照显著下降.[结论]在重庆地区,矮脚虎较适宜用于甘薯生产上的藤蔓徒长田控制.  相似文献   
48.
以来源于不同地区的17个苦荞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在重庆海拔248m的地区鉴定其主要经济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供试的17个苦荞品种的生产力普遍较低,其中九江苦荞、晋苦2号、昭苦2号、云荞67和迪庆苦荞5个品种的籽粒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9.
快速鉴定甘薯品种抗旱性的生理指标及方法的筛选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对甘薯进行根际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25%PEG处理下,叶片RWC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3,P<0.01),MDA含量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负相关r=-0.848,P<0.01),SOD活性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777,P<0.01),Pro含量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不大。品种抗旱性愈强,叶片 RWC下降幅度及MDA含量上升幅度愈小,SOD活性增加幅度愈大。因此,通过测定 25%PEG处理下甘薯幼苗叶片的这些生理指标可实现品种抗旱性的室内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紫肉甘薯块根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和品种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方法】栽插后20、40、60、80、100、120及140 d调查13个紫肉甘薯品种的花色苷含量、最长蔓长,分枝数,结薯数,茎、叶、块根干物质含量,块根鲜重, 块根干重,茎鲜重、茎干重、叶鲜重、叶干重,茎叶鲜重、茎叶干重,分析整株鲜重、整株干重,茎、叶、块根干重占整株干重的百分比等20个经济性状以及花色苷含量变化与其余19个经济性状的变化和10个产量性状日增长量的相关性。【结果】(1)紫肉甘薯块根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存在缓慢增加型、波动变化型和曲折上升型3种变化类型, 对最长蔓长、分枝数、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光合产物的分配等经济性状的发育有不同的生物学响应。(2)品种间的花色苷含量在20 d以后逐渐产生显著差异,在40~100 d完成类型分化, 与品种的分枝数、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光合产物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显著负相关,与块根干物质含量、最长蔓长、茎鲜重、茎干重、整株干重及光合产物在叶中的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3)花色苷日增长量与块根干重日增长量显著负相关,花色苷积累与块根膨大、干物质积累存在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在不同品种中得到不同解决。【结论】由于花色苷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存在的竞争关系在不同品种中的协调不同,紫肉甘薯品种间的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产生显著差异和分化,存在缓慢增加、波动变化和曲折上升3种变化类型。花色苷含量的这些变化与主要经济性状有不同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