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甘薯新品种“渝薯34”的生产力及其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对甘薯新品种“渝薯34”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3年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薯34”平均鲜薯亩产2059.8kg、平均薯干亩产588.0kg,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27.45%和15.34%;平均藤叶亩产1566.3kg,比“徐薯18”减产28.26%。该品种薯块烘干率28.50%,含淀粉19.27%、Vc10.70mg/100g、β—胡萝卜素19.88ug/100g;以干基计,含粗蛋白3.70%、氨基酸3.23%、可溶性糖11.10%。“渝薯34”萌芽性、耐贮性好,结薯早,净同化率高,抗旱性、抗黑斑病性较好,1991年推广面积已达40万亩。  相似文献   
22.
甘薯块根生长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9个甘薯品种栽后50d、85d、108d、136d和167d块根淀粉含量及其动态变化测定与分析的结果表明:甘薯块根淀粉含量在生长过程中表现为不断增加的总趋势,但在栽插后的50d~85d和108d~136d两个阶段变化程度最大,变化速率最快,其余阶段除个别品种以外,变化不大,表现较为稳定。淀粉含量在生长过程中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紫心甘薯品种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育成了紫心甘薯品种宁紫薯1号和渝紫263.2003--2005年在国家长江流域薯区、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性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宁紫薯1号平均鲜薯产量为28.426 5 t·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6%;薯块平均干物率为27.2%;花青素含量为22.41 mg·100 g-1;总可溶性糖含量为5.6%.此外,该品种还表现为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2002-2004年在国家长江流域薯区的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渝紫263平均鲜薯产量为25.122 t·hm-2,比对照品种减产18.4%;薯块平均干物率为29.6%;花青素含量为44.14 mg·100 g-1;总可溶性糖含量为7.4%.此外,该品种还表现为抗黑斑病.宁紫薯1号和渝紫263主要作为鲜食用,也可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用,加工产品主要有薯片、薯条等.  相似文献   
24.
不同蔬菜型甘薯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茎尖产量和品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蔬菜型甘薯的茎尖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不同品种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与普通甘薯品种南薯88相比,渝菜1号的茎尖产量和新增产值最高,且多酚氧化酶活性低,营养品质优.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1 hm2 104 948株)栽培条件下各参试品种(系)的茎尖产量均比低密度(1 hm2 52 474株)栽培条件下高,各品种(系)高密度栽培条件下1 hm2的新增产值平均比低密度栽培条件下的高15 647.68元.  相似文献   
25.
以"渝苏紫43"等3个品种为材料,采用4种遮荫处理,并于栽后不同时间挖根测定块根鲜质量及花色苷含量,研究遮荫对紫肉甘薯块根鲜质量、花色苷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栽后153 d,单层遮荫处理使块根鲜质量降低23.33%~76%,块根花色苷含量提高32.72%~49.07%,块根花色苷产量降低32.74%~66.28%;双层遮荫整体上增强了单层遮荫的效果.因此,紫肉甘薯最适宜净作.单层或双层遮荫时,"渝苏紫43"或"渝紫263"鲜薯或花色苷产量最高.在"麦-玉-苕"耕作制度下,以收获鲜薯为目的,"渝紫263"较适与玉米等作物套作,"渝苏紫43"次之;以获得花色苷为目的,"渝苏紫43"较适,"渝紫263"次之.遮荫处理对块根鲜质量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前期(栽后1~25 d).  相似文献   
26.
采用适当的愈伤处理技术(30~32℃、相对湿度90%,4~10天)和最适宜的长期贮藏条件(15.6℃、相对湿度90%),甘薯块根可保存一年而无萌芽和严重腐烂现象。愈伤处理和贮藏期间发生许多影响块根内部成分的生理变化。已有许多关于愈伤处理和贮藏数月后甘  相似文献   
27.
甘薯植株形态、生长势和产量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IpomoceabatatasLam.)植株形态、生长势和产量性状等指标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不同甘薯品种叶片厚度(包括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及叶片总厚度)、藤叶和块根烘干率比对照均有所增加,叶片大小、叶面积指数(LAD、比叶面积SLA)、主蔓长、主蔓粗、节间长、藤叶和块根重量(鲜、干重)均不同程度减小。栅栏组织厚度、经济系数LAI、分枝数、块根干重及块根烘干率的相对值(占对照%)与品种抗旱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0.5566~0.9352∶P<0.05,0.01),主蔓长、节间长及SLA的相对值与品种抗旱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5289~-0.737;P<0.05,0.01),带有直立或缠绕性株型的比纯粹匍匐型品种的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28.
“苏渝 76”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合作 ,于 1992年以“徐薯 18号”为母本 ,“苏薯 1号”为父本杂交 ,经多年的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于 2 0 0 2年 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为优质早熟食用型甘薯品种。1 产量表现苏渝 76于 1  相似文献   
29.
甘薯茎尖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与茎段快速繁殖,对培养条件和几种主要培养因子的反应十分敏感.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甘薯茎尖分生组织与茎段进行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IAA:6-BA为1:5~20诱导效果好,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1mg/L+IAA0.1~0.2 mg/L+GA30.1 mg/L;试管苗株系经指示植物、NCM-ELISA法检测,获得了6个品种的脱毒苗.脱毒苗茎段试管快速繁殖时,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异,单独使用IAA或与GA3结合使用,在28℃、光照12 h/d、液体培养效果好.  相似文献   
3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09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酯酶(EST)、多酚氧化酶(PPO)等3种酶同工酶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薯不同器官的同工酶酶谱具有特异性,叶片的同工酶最稳定且最具代表性。酶谱类型极丰富,具有良好的多态性。聚类结果显示:第一大类包含半数以上品种,其中以国内品种为主;所有农家种被聚在一个中等类群中;美国引进品种在聚类图中非常分散;日本引进品种大多独立聚在一类,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