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34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园艺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油茶优良无性系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从生产实际出发,应用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通过“四法分批催芽”盖砂与“温水调控芽砧”、嫁接工序“流水作业”、“改嫁接后两次移栽为一次进圃”、“小罩改大罩”等新技术解决了油茶嫁接繁殖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能达到大批量生产的目的。七年来共繁育优良无性系芽苗砧苗木55167万株,造林3338亩。在栽植技术上,采取分层紧土的方法,解决了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率低的技术难题,对实现油茶良种繁育与造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 “红美人”优势产区浙江象山柑橘园进行土壤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及营养状况诊断,为“红美人”柑橘高产优质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红美人”优势产区31个代表性柑橘园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壤有效养分分级标准及叶片诊断综合施肥法(DRIS)、修正诊断综合施肥法(M-DRIS)和标准适宜含量偏差百分数法(DOP),对柑橘园土壤和叶片营养状况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研究的31个果园中90.30%的柑橘园土壤pH处于适宜水平,土壤碱解N、有效B处于缺乏和低量水平的柑橘园分别占35.70%、32.26%,其它指标处于适宜兼丰富水平;(2)除土壤交换性Ca外,高产园和低产园养分指标差异不显著,而且土壤单一养分指标与产量基本无相关性;(3)土壤交换性Ca、交换性Mg、有效Mn和有效B的含量与叶片中相应元素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4)高产园和低产园除叶片Mn元素外,其它矿质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叶片单一矿质养分与产量基本无相关性;(5)根据DRIS、M-DRIS和DOP法对31个“红美人”柑橘园进行叶片营养诊断。DRIS、M-DRIS和DOP的平均营养不平衡指数值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方法诊断的产量限制元素排序基本一致,DRIS和M-DRIS法建立的排序均为:Mn>K>Fe;DOP法建立的排序为:Mn>Zn>Fe。常年大量施肥导致土壤养分累积,土壤养分已经不是产量限制因素。而树体内各矿质养分间的比例平衡关系对产量影响更为显著,应采用叶片营养平衡诊断为主、土壤营养诊断为辅的诊断方法,从而制定更准确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23.
中国农田氮肥投入和生产效率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40年,中国氮肥用量增加、氮肥效率下降引起了国内外普遍关注,但中国不同作物氮肥用量及其利用效率缺乏大样本数据研究。本文通过农户调查及文献资料,对1970~2009年,尤其是从2000到2009年,中国主要农作物施氮量(化肥氮)、产量、氮效率(氮肥偏生产力)进行了研究。与2000~2003年相比,2008~2009年粮食、蔬菜、果树平均氮肥用量增加,单产增加,氮效率提高。粮食、蔬菜、果树氮肥用量分别增加26、36、107 kg/hm~2,产量分别增加1 280、5 722、18 802 kg/hm~2,氮效率分别增加2.2、6.6、25.2 kg/hm~2。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的氮效率都显著提高,而西北、西南和华南等地没有提高。与2000~2003年相比,2008~2009年中国平均氮效率的上升主要是因为单产大幅提高,而非氮肥用量下降。中国粮食作物单产较低,而氮肥用量高,未来在稳定氮肥投入的情况下继续提高单产是增效的主要途径。中国蔬菜和果树氮投入量太高,应该加强管理降低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24.
中国化肥需求预测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际和国内相关研究方法的优劣点,探讨了适合我国管理决策特点的化肥需求研究思路,并尝试利用不同方法预测了我国化肥的理论需求和市场需求,以求进一步完善我国化肥需求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5.
中国农户小麦施肥水平和效应的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近些年却在不断萎缩,肥料投入不合理导致成本过高是主要原因。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同一类农户,通过建立肥料效应函数定量评价了中国小麦施肥水平。结果发现如果按照经济效益来评价,我国75%的小麦种植户已经超量使用化肥,而如果从产量效率来说,却有74%农户需要增加化肥。这些结果都说明中国化肥过量使用已经比较明显,施肥不经济,盲目追求高产。未来应从产量、收益甚至环境保护等角度综合引导农户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26.
蚯蚓粪复合基质对番茄穴盘育苗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蚯蚓消解半腐熟后的牛粪和蘑菇渣所得的蚯蚓粪为主要原料,与蛭石按照不同比例混合作为番茄的育苗基质,研究蚯蚓粪复合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利于蔬菜穴盘育苗新型基质的开发,为蔬菜工厂化育苗提供性能可靠、廉价、取材广泛的育苗基质。结果表明:各个处理基质容重在0.43~0.79 g/cm3之间,总孔隙度在65.32%~72.95%之间,大小孔隙比在1∶1.53~1∶2.02之间,pH值在5.45~8.75之间,EC值在0.91~1.38 mS/cm之间,除了pH值以外其他理化特性都在较适宜的范围;相较对照,蚯蚓粪复合基质有较高的pH值,但没有对番茄最终出苗情况产生影响;蚯蚓粪复合基质促进了番茄幼苗生长发育,其作用效果与基质混合比例有关,蚯蚓粪∶蛭石=2∶1(V∶V)育苗效果较佳,与对照相比,其株高、茎粗、地下部干重、全株干重、壮苗指数分别显著增加23.12%、11.76%、57.14%、38.24%、60.34%(P0.05)。  相似文献   
27.
为探索农户采用保护性措施对东北黑土区土壤有机质(SOM)变化的影响,通过跟踪2008年至2015年间梨树县19个乡镇341块农田SOM的变化,分析了免耕、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三项保护性措施采用情况对SOM变化的影响。2015年梨树县SOM平均为18.8 g·kg^-1,较8年前下降了10.5%(P<0.05)。土壤初始SOM含量越高,其SOM下降越明显。在初始SOM>20 g·kg^-1的区域,SOM显著降低,但在初始SOM≤20 g·kg^-1的区域,SOM含量较2008年提升了4.5%(15.3 g·kg^-1)。主要是因为SOM≤20 g·kg^-1区域采用过保护性措施的农户比例高达63.2%,而SOM>20 g·kg^-1区域农户采用比例为49.3%。同时发现在初始SOM较低的土壤,采用单项保护性措施可以维持甚至提高SOM,同时采用三项措施显著提升了SOM。但在初始SOM较高的土壤,两项措施结合才可维持SOM不下降。目前梨树黑土区保护性措施的采用可以维持甚至提高SOM,但在应用时需要加强应用时间的连续和技术间的集成。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猪粪由于产生量大、碳氮比低、水分含量高等导致储存处理难度较大,好氧堆肥处理猪粪因原料所提供微生物活动环境较差,导致堆肥效率低下。低蛋白饲喂技术在不影响猪生长发育的同时降低了饲料中的氮投入,可以显著改变猪粪的养分组成。本研究通过多种有机肥腐熟指标判定,分析低蛋白含量日粮饲喂的猪粪通过不同堆肥方式是否可快速有效地达到腐熟,并符合安全施用标准。  【方法】  动物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60 kg的去势公猪72头,分高、低蛋白饲喂两个处理,每个处理6次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饲料均适应喂养7天后,开始收集粪便,收粪期为60天。堆肥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高蛋白饲喂静态堆肥 (MH)、低蛋白饲喂静态堆肥 (ML)、高蛋白饲喂好氧堆肥 (CH)、低蛋白饲喂好氧堆肥 (CL),堆肥周期为14天。监测了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和碳、氮含量等指标,并测定堆肥处理的小白菜种子发芽指数 (GI)。  【结果】  以堆肥过程中高温持续时间、堆肥NH4+-N含量、T值 (堆肥结束C/N与堆肥初始C/N的比值) 和GI (小白菜种子发芽指数) 4项为腐熟判断指标,在14天堆肥周期内,高蛋白饲喂产生的猪粪在静态堆肥情况下 (MH),高温持续时间为0天,NH4+-N含量为0.43 g/kg、T值为0.91、GI指数为0,未能达到腐熟标准;高蛋白饲喂产生的猪粪堆肥在好氧堆肥条件下 (CH),高温持续时间为5天,NH4+-N含量为0.33 g/kg、T值为0.70、GI指数为0.31,T值和GI值均未能达到腐熟标准;低蛋白饲喂产生的猪粪,在静态堆肥中 (ML) 高温持续时间为0 天,NH4+-N含量为0.54 g/kg、T值为0.81、GI指数为0.25,均未能达到腐熟标准;而在好氧堆肥 (CL) 中,高温持续时间为6天,NH4+-N含量0.14 g/kg、T值为0.57、GI指数为0.96,均达到腐熟标准。  【结论】  高蛋白饲养产生的猪粪在静态和好样发酵条件下堆放14天,都不能完全腐熟。低蛋白饲喂产生的猪粪在静态堆放条件下,堆肥14天也不能达到腐熟标准。而低蛋白饲养产生的猪粪在好样条件下,可以在堆放14天时达到腐熟,因为低蛋白饲喂技术使猪粪碳氮比提高了约15%,高温发酵时长延长了40%,极大提高了猪粪短时间内的腐熟程度。因此,在循环农业中,通过上游低蛋白饲喂技术可促进下游猪粪的快速处理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9.
<正>在国外施用氮肥的同时配套使用石灰,以平衡土壤中的pH值。而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逐渐减少对石灰的使用,到目前为止几乎不用了。我国农民的施肥目的单纯追求见效快,错误地走过了20多年,到现在这些影响全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氮肥有机替代可减少化肥投入同时消纳有机废弃物,是促进水稻绿色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适宜的氮肥有机替代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方法】  本研究综合已发表有关水稻氮肥有机替代的71篇文章,分别获取水稻产量和籽粒含氮量田间试验相关数据412组和133组,通过整合分析(meta-analysis)量化不同氮肥有机替代比例对水稻产量和籽粒含氮量的影响,并探究不同土壤条件和施氮水平下适宜的有机替代比例。  【结果】  适宜的氮肥有机替代比例有利于水稻产量和籽粒含氮量的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高(>25 g/kg)、中(15~25 g/kg)、低(≤15 g/kg)水平下,获取最高水稻产量的适宜有机替代比例分别是60%、70%、30%;无论土壤全氮含量高(>1.5 g/kg)、中(1~1.5 g/kg)或者低(≤1 g/kg),适宜的有机替代比例均不超过60%。土壤速效氮含量高(>150 mg/kg)和低(≤90 mg/kg)水平下,适宜的有机替代比例均是10%~30%,速效氮中等水平下(90~150 mg/kg) 有机替代处理产量增加不显著。高水平施氮量(>250 kg/hm2)下产量最高的有机替代比例为20%,低水平施氮量(≤150 kg/hm2)下产量最高的有机替代比例为10%,中水平施氮量(150~250 kg/hm2)下产量最高的有机替代比例为70%。随着有机替代比例的增加,水稻籽粒含氮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含氮量最高的有机替代比例为30%。  【结论】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的地区,氮肥有机替代比例可以适当提高到60%~70%,中低水平地区有机替代比例则需降低至30%左右。土壤速效氮含量高和低水平下,有机替代比例超过30%,水稻增产不显著或显著降低。施氮量高和低水平下,维持水稻高产的适宜有机替代比例分别是20%和10%。在氮肥有机替代比例不超过30%的情况下,水稻籽粒的含氮量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