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从种间杂交后代中常常可以分离出稳定的突变体,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利用棉属野生种辣根棉创造棉花特异种质时,获得了具黄花瓣的优质纤维新种质,本研究利用一个稳定的优质黄花瓣种质JG2842开展了黄花瓣性状的遗传及对其它性状的影响研究,探讨该种质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选用分别含有抗番茄黄化曲叶病(TYLCD)基因Ty-1、Ty-2和Ty-3的3种抗病番茄材料(分别简称TY-1、TY-2和TY-3)和感病番茄品种(苏粉9号),利用携带TYLCV的烟粉虱对所选番茄材料幼苗接种病毒,从核酸水平检测抗病品系和感病品种的病毒侵入时间差异,并检测接种病毒前后己糖转运基因(LeHT1)和透性蛋白基因(Permease)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感病品种与抗病品系TY-2在接种第2 d便检测到病毒,抗病品系TY-1和TY-3分别在3 d、15 d检测到病毒,说明病毒侵入时间早晚与番茄的抗病性没有直接关系。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系TY-1分别在接种后7 d、20 d有明显的发病症状,抗病品系TY-2和TY-3整个生育期均无发病症状。感病品种接种前LeHT1无明表达,接种后随时间增加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抗病品系TY-2、TY-3在接种前有较高的表达量,接种后随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抗病品系TY-1在接种后5 d时降至最低,随后稍有增加。接种后,Per-mease基因在感病品种中表达量显著提高,7 d后略有降低;抗病品系TY-1的Permease基因表达量先降低,15 d时表达量回升;抗病品系TY-2的Permease基因在接种后的表达量增加;抗病品系在TY-3中,Permease基因在接种前后表达水平变化不大,直至15 d时略有升高。接种前、后LeHT1和Permease基因在不同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中具有不同的表达特征,表明不同抗源可能含有不同的抗病信号通路和抗病机制。  相似文献   
23.
烟粉虱的抗药性与体内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基因的过量表达有关。根据Q型烟粉虱一个P450基因(CYP6CM1基因)的特异区域构建RNAi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PCR检测获得6个独立转基因株系;以非转基因烟草和T1代转基因烟草饲喂烟粉虱5 d后,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取食转基因烟草的烟粉虱体内CYP6CM1基因相对表达量仅为取食非转基因烟草烟粉虱的13%~27%,表明CYP6CM1基因RNAi表达框架可以干扰烟粉虱CYP6CM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4.
“农杆菌介导法培育抗病抗虫草坪禾草新品种”是浙江省科技厅农业科研项目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重点学科(研究领域 )建设课题, 2004年 10月通过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课题验收。本研究以草地早熟禾超级伊克利、大青山草地早熟禾和午夜这 3个品种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材料,通过调  相似文献   
25.
AP70抗病基因转化番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提高番茄抗病性。[方法]通过冻融法将含萝卜抗真菌蛋白基因的质粒AP70转入农杆菌LBA4404中,再用农杆菌介导法将AP70抗病基因对番茄进行遗传转化,研究预培养、侵染时间等因素对AP70转化番茄的影响。[结果]带柄子叶诱导番茄产生不定芽的效率比子叶块效率高。农杆菌浸染番茄子叶前预培养1 d,不仅能提高子叶存活率,而且可降低共培养时外植体的污染率。农杆菌对番茄子叶的侵染时间最好不超过5 min。外植体筛选培养基中Kam的浓度不宜太高或太低,可获得少量转AP70基因的抗性芽。[结论]农杆菌对番茄子叶侵染前要进行稀释,且侵染时间不宜超过5 min,共培养1 d时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26.
子房注射法获得转基因抗虫棉植株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子房注射法将构建在植物表达载体pBI121.1上的Bt杀虫基因导入棉花品种石远321、中植372、822和辽棉9001中,获得8株转基因植株。经温室抗虫性鉴定,8株转基因植株对棉铃虫都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同时对这8棵株叶片进行的PCR检测结果证明Bt基因已经整合进植物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7.
草地早熟禾成熟胚离体培养植株再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20  
以大青山草地早熟禾和超级伊克利早熟禾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材料,研究激动素和生长素及其不同配比组成的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发生与生长状态及其绿苗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附加2.0mg/L2,4-D和0.2mg/LBA,诱导频率在30%-43%之间。在其继代培养基中添加1.0mg/L2,4-D和0.5mg/LBA,愈伤组织增殖速度快,且保持胚胎发生能力。在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中附加2.0mg/LBA或CPPU,经继代培养3代的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保持在30%左右。在继代培养中,早代选择外表呈干燥、紧密、颗粒状愈伤组织是克服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能力显著下降这一障碍的简易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明棉花P-type ATPases基因在植物不同组织和多种逆境条件下的表达情况,利用棉花黄萎病菌的P-type ATPases蛋白序列,在GenBank中搜索棉花EST序列,得到2个同源的棉花EST片段,结合RACE和Genome walking获得了这个基因的完整读码框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3570bp,编码1190个氨基酸,与毛果杨、蓖麻的同源性达86%左右,将其命名为Gbpatp.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观察结果显示,Gbpatp编码的蛋白分布在细胞膜上.RT-PCR技术检测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表明,P-type ATPases在茎和棉絮中的表达量较高,在种子中低水平表达,在叶片和花蕾中表达量极低,说明Gbpatp可能与棉花较成熟的器官茎、棉絮和种子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在逆境胁迫中发现,干旱处理后Gbpatp的表达强烈,并且随处理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重金属Cu2+处理24h后Gbpatp表达量升高,但48h急剧下降;Gbpatp在低温处理下也有轻微表达.激素诱导后发现,Gbpatp对赤霉素和脱落酸均有响应,随胁迫时间延长其表达量仍能维持在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棉花品种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新品种不断推出,南繁工作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海南岛是棉花南繁加代的理想场所,但由于其独特地理气候条件,南繁中有许多具体问题值得我们仔细探讨解决。1南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生育期长与生长季节短的矛盾棉花的大田主长期在长江流域一般200天左右,中熟陆地棉的生育期一般也在130天左右,生育期较长。在江苏地区棉花一般在4月上旬播种,有的甚至提前到3月下旬营养钵育苗,所以棉花南繁必须在3月底完成收花工作,最迟4月初。在海南岛三亚市.10月底播种,第二年的3月底进入吐絮高峰,往往须喷乙…  相似文献   
30.
枯、黄萎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中的两大重要病害.传统育种缺乏抗源,几丁质酶和(-1,3-葡聚糖酶是植物防御体系中的两种防卫因子,两者之间存在协同增效作用.据此构建了4个单价和2个双价基因(分别定位于细胞内或细胞外)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棉花,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以及1996(2000年温室及病圃多代筛选鉴定,已培育出对枯、黄萎病抗性提高的转基因棉花株系.将抗病基因导入国产抗虫棉品种GK19中,还获得了兼抗病、虫的转基因优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