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确定旱地小麦品种‘普冰151’达到高产时合理的施氮量和播量,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2个播量,分别为240×10~4 hm~(-2)(D1),375×10~4 hm~(-2)(D2);副区设6个施氮量水平,分别为0kg·hm~(-2)(CK),60kg·hm~(-2)(N1),120kg·hm~(-2)(N2),180kg·hm~(-2)(N3),240kg·hm~(-2)(N4),300kg·hm~(-2)(N5),研究施氮量、播量对其干物质积累特征、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施氮量和播量可以提高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积累速率,促进花前储藏物质与花后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运,有利于提高产量;施氮量(N2至N4)虽然降低籽粒的平均灌浆速率,但延长籽粒灌浆持续期,主要延长快增期和缓增期的时间,最终使粒质量增加;施氮量×播量交互作用对产量及各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P0.05),‘普冰151’的最佳施氮量与播量组合为180kg·hm~(-2)和240×10~4 hm~(-2)。  相似文献   
92.
地膜覆盖对小麦土壤水热状况及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适合旱地小麦新品种普冰151的高产栽培模式,在关中平原西部杨凌地区550mm降水条件下,对覆膜穴播、起垄覆膜沟播和露地条播小麦的土壤水热状况、灌浆特性及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地膜小麦的土壤含水量在越冬至拔节期高于露地条播,有利于冬前形成壮苗和早春返青,拔节期之后覆膜穴播小麦田土壤含水量最低(除0~20cm);覆膜于小麦拔节期前增温、保温效果显著,拔节期后地温较对照有所降低;覆膜穴播和起垄覆膜沟播平均灌浆速率比露地条播分别提高11.9%和5.5%,且能延长灌浆持续期;与露地条播相比,覆膜穴播和起垄覆膜沟播分别增产10.8%和4.9%,差异显著。综上所述,覆膜穴播小麦在保墒、保温及增产方面表现最好,起垄覆膜沟播次之;地膜小麦是适宜半湿润易旱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93.
探究肌注中药复方多糖对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蛋鸡血清中细胞因子质量浓度(IL-1β、IL-10、IL-15)与IBDV抗体效价的影响规律。采用PCR-SSCP方法对试验鸡按不同基因型进行分组,将各组分成高、中、低剂量的多糖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鸡分别于8日龄时肌肉注射0.2 mL的50 mg/mL、25mg/mL、12.5mg/mL中药复方多糖和生理盐水,连续7d,于21、27、35、42和49日龄时从各组随机抽取5只鸡,翅下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利用ELISA法检测各试验组和空白组21、27、35、42和49日龄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及IBDV抗体效价。结果显示,中药复方多糖组血清中IL-1β和IL-15的质量浓度及IBDV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10的质量浓度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不同剂量多糖组和基因型间存在差异。其中,AA基因型鸡中剂量多糖组的血清中IL-1β和IL-15的质量浓度及IBDV抗体效价显著高于高、低剂量组,IL-10显著低于高、低剂量组;BB基因型鸡高剂量多糖组的血清中IL-1β和IL-15的质量浓度及IBDV抗体效价显著高于中、低剂量组,IL-10显著低于中、低剂量组;BC基因型鸡中各剂量多糖组间血清中IL-1β、IL-15和IL-10的质量浓度及IBDV抗体效价并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不同MHC B-LβII基因型鸡个体之间存在免疫应答能力的差异,不同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对调节鸡免疫活性的最适基因型不同。  相似文献   
94.
张保军  葛长荣  程志斌 《猪业科学》2004,21(4):34-35,18
从猪场建设、猪种引进、饲养管理与卫生防疫、屠宰加工和贮藏、运输及销售等每个环节入手,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进行科学管理熏最终达到生产合格的无公害猪肉。  相似文献   
95.
提高立体匀播冬小麦光合效能和产量的最佳追氮时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立体匀播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播种方式,与之相配套的氮肥运筹技术尚不成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其增产潜力的发挥。研究合理的播种方式与氮肥运筹组合,可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赵县试验农场,以两个中筋小麦品种衡观35和邯6172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三因素裂区田间试验。主区为立体匀播(C1)和常规条播(C2)两种播种方式。副区为4个氮肥追施时期:拔节始期(T1)、拔节后10天(T2)、拔节后20天(T3)、开花期(T4),追氮量均为120kg/hm^2。副副区为两个小麦品种。开花期及花后每7天用SPAD-502Plus型叶绿素仪测定旗叶SPAD值,共测5次,测定部位为顶部、中部、基部各一次,取平均值。于小麦开花当天开始,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旗叶的相关光合参数,共测5次。于成熟期考察小麦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实收测产。【结果】两个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籽粒产量均在立体匀播条件下T2处理达到最高,且在相同追氮时期下高于常规条播;而千粒重均在立体匀播条件下T4处理最高。同一播种方式下,衡观35拔节始期追氮植株株高达到最高值,邯6172于T2处理追氮达到最高值;而两个小麦品种的穗长和小穗数达到最佳值的追氮时期因播种方式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在4个追氮时期下,立体匀播小麦的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常规条播,其中在花后7天和21天时T2、T3处理追氮旗叶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T1处理追氮。两个小麦品种间的旗叶SPAD值在整个灌浆期间均表现为显著差异,而旗叶净光合速率主要表现在开花当天至花后7天差异显著。与此同时,两个播种方式下小麦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均随着追氮时期的后移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在立体匀播条件下拔节后10天追施氮肥有利于植株单株营养均衡,促进根系发达,易建成优势蘖群体,有利于单位面积穗数的提高和最终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6.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著名的农业大国,玉米、小麦、水稻、大豆都是非常重要的农作物。以玉米为例,其既是人、畜禽的食物来源之一,也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为了探讨我国玉米生产现状,本文研究了我国当前玉米分布和生产情况,提出了玉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品质问题以及机械化问题等,并提出了新品研发、创新技术、改善玉米品质以及实现机械化生产等4条建议,提高了我国玉米生产产量和生产品质,有利于我国玉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7.
冷却肉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却肉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①冷却肉处于低温(0~4℃)控制下,但肉品上仍有一些细菌,低温仅会使这些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②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不当,这些细菌就会大量生长和繁殖,最终导致冷却肉发生腐败变质。因此,科学的保鲜处理及合理的包装技术,是解决冷却肉货架期问题有效和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98.
渭北旱塬不同类型小麦产量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14个,研究了它们的产量构成因素、群体动态变化及三值产价。结果表明:大粒型小麦粒重优势明显,较小粒型重高36.7%,且穗值产价较高,较小粒型高28.6%;小粒型小麦有效穗数显著较多,且成穗率较高,分别较大粒型多24.5%和高17.6%;三值产价中,三种类型小麦均以粒值产价最大,说明旱塬小麦增加粒数对其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确定冬小麦不同品种(系)的最佳种植密度,以小偃22、普冰176和32-62-6-2为材料,采用5个不同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偃22、普冰176和32-62-6-2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315、420、420万/hm2.3个冬小麦品种(系)的产量之间差异明显,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随密度的变化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千粒质量在相邻密度间差异较小.3个冬小麦品种(系)的三值产价随密度的增加,穗值产价呈下降的趋势,而粒值产价呈增加的趋势,重值产价总体上也呈增加趋势.因此,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因品种特性的差异,对密度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各有其侧重穗、粒、质量范围,使穗、粒、质量得到协调发展,从而获得最佳产量.此外,在保证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提升陕西省小麦生产能力的区域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提升陕西省小麦的生产能力,研究了陕西省小麦生产发展的现状、区域特点、生产技术问题,并讨论了发展的思路.结果表明,陕西省小麦必须向生产目标优质化、加工企业管理规范化、主栽品种栽培标准化方向发展;提升陕西省小麦生产能力的重点区域是渭北高原中晚熟冬麦区、关中平原中早熟冬麦区;指出了区域小麦发展的技术关键,为持续增进陕西省小麦生产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