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的施氮量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3个典型小麦品种小偃 6号、小偃 1 0 7和 42 86结合生产实际施氮肥 ,选择高 N(2 4 7.5kg/hm2 )、中 N(1 57.5kg/hm2 )和低 N(67.5kg/hm2 ) 3个施肥水平 ,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蛋白质组分的变化 ,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都有增加趋势 ,但程度不同 ,小偃 1 0 7增加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2.
研究了鹰嘴豆在4种不同的灌溉水平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株高、分枝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单株有效荚果数及其构成因素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各因素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鹰嘴豆籽粒中蛋白质、棕榈酸、油酸含量呈减少趋势,亚油酸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VB1、VB2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以初花期和盛花期各灌水一次处理的综合表现最佳,产量达6 007.56 kg/hm2,品质也较好.  相似文献   
133.
环境条件对小麦蛋白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环境条件对小麦蛋白质有重要影响,环境间的小麦蛋白质变异往往超过品种变异。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水分、土壤因素等是影响小麦蛋白质的重要因素,环境综合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小麦籽粒蛋白质明显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4.
为了将微课成功应用于高校教育,构建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以"乳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在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该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从选择微课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具体设计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乳品工艺学"微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5.
施氮量对2个粒色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施氮量对2个不同粒色小麦品种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白粒小麦中麦8号和黑粒小麦漯珍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2个品种的SPAD值、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部分加工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2个品种旗叶的SPAD值随时间推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花后20 d和施氮量300 kg·hm~(-2)处理下有最大值,分别为57.52和63.55,增施氮肥可以有效缓解小麦旗叶叶绿素的降解,延长旗叶功能期。在120~300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除中麦8号的穗粒数在施氮量300 kg·hm~(-2)处理下有最大值外,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容重、硬度、出粉率和吸水率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粉质评价值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最高值出现在施氮量240 kg·hm~(-2)的处理;漯珍1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粉质评价值均高于中麦8号,而容重、硬度、出粉率和稳定时间反之。2个品种在施氮量240 kg·hm~(-2)处理下既提高了产量又改善了部分加工品质。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粒色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6.
杂种小麦产量的密度效应及光合产物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三个常规小麦陕160、陕229、西农1376和三个杂种小麦95F10、95F9302、95F9303在75万·hm-2~225万·hm2三个密度水平的裂区试验,研究了密度对不同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绿叶面积和光合产物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的效应大于品种对产量的效应,杂种小麦产量水平较高,绿叶面积较大,叶功能期较长是杂种小麦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杂种小麦与常规小麦在干物质分配率方面比较,灌浆前期,常规小麦西农1376在籽粒中的分配率大于杂种小麦,但在灌浆后二者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7.
杂种小麦产量的密度效应及光合产物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三个常规小麦陕160、陕229、西农1376和三个杂种小麦95F10、95F9302、95F9303在75万.hm^(-2)~225万.hm^2三个密度水平的裂区试验,研究了密度对不同小麦产量的影响及绿叶面积光合产物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的效应大于品种对产量的效应,杂种小麦产量水平较高,绿叶面积较大,叶功能期较长是杂种小麦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杂种小麦与常规小麦在干物质分配率方面  相似文献   
13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比例青贮杂交构树对育肥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探讨青贮杂交构树替代豆粕作为蛋白质原料饲喂肉羊的可行性。试验选取体重(26.25±1.92)kg的杜泊×湖羊F1代公羊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对照组(CG组)、试验组(LG组、MG组、HG组)分别饲喂添加0%、6%、12%和18%青贮杂交构树而营养水平相同的试验饲粮,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CG、LG、MG、HG组间平均日采食量、料肉比、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2)HG组屠宰率较CG组降低10.9%(P<0.05);(3)MG组增重最大,料肉比最低,增重盈利比CG组高54.37元。综上,育肥肉羊日粮中用适量青贮杂交构树替代豆粕作为蛋白质饲料是可行的,且可降低饲料成本,适宜的日粮配方可提高动物增重和饲养收益,对发展节粮型肉羊养殖业具有推广价值,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12%青贮杂交构树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39.
由一起截获禁止进境废物事件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40.
试验旨在研究益母草碱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320羽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罗斯308)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15、30和60 mg/kg的益母草碱。试验期为42 d。每组分别于21、42日龄测定各组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标和免疫球蛋白指标。结果表明:(1)各益母草碱组对肉仔鸡全期日采食量、日增重、耗料增重比的影响均不显著。(2)在21、42日龄时各益母草碱组对肉仔鸡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无显著影响。(3)60 mg/kg益母草碱组对肉仔鸡全期血清中Ig A、Ig M水平的影响显著,但对血清中Ig G含量无显著影响。(4)各益母草碱组肉仔鸡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乳酸杆菌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益母草碱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但能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抑制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保护乳酸杆菌数量,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