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学   14篇
  3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2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61.
加强弱筋小麦的选育与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内弱筋小麦市场的供求现状分析,认为应因地制宜的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弱筋小麦的选育和产业化开发,以提高国产优质小麦原粮的竞争力.并对弱筋小麦的育种体系和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亲本选配,分离世代的品质筛选,稳定品系的系统鉴定对于弱筋小麦的选育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做好新品种的种性再加工工作,可以延长应用时间.  相似文献   
62.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迟播的不利影响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水稻成熟期不断推迟,致使小麦播期大幅度推迟,这已成为该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迟播不仅导致小麦生育期缩短,积温、光照时数减少,营养生长不足,难以形成高产群体基础,还导致赤霉病和白粉病严重发生,增加了灌浆期遭遇高温危害的风险及收获前遇阴雨发生穗发芽的概率。为了减少小麦迟播的不利影响,除了栽培措施应对外,根本措施是培育适合迟播的小麦品种。在育种时应重点加强迟播条件下出苗快、生根快、分蘖早、越冬期仍能保持较大生长量和分蘖发生量等性状的选择;提高抗性,特别是赤霉病抗性、耐渍性和抗穗发芽性;注重选择灌浆速率高、耐高温逼熟的品种,利用灌浆速率的提高补偿灌浆时间缩短的不利效应,培育迟播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63.
江苏弱筋小麦品种表现及存在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作为全国最大的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区,发展弱筋小麦生产和培育新品种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寻求弱筋小麦品种的突破,分析了弱筋小麦品质随着品种和种植环境改变而变化显著,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偏高且年度间不稳定,优质与高产等江苏弱筋小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弱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出了选育弱筋品质标准高且指标较稳定的品种,迅速推广利用溶剂保持力(SRC)等方法。  相似文献   
64.
弱筋小麦扬麦13品质对氮肥响应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模式对扬麦13理化品质和饼干加工品质的影响,为弱筋小麦生产和育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试验于2012—2014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设4个氮肥处理:A1(120 kg·hm~(-2))、A2(180 kg·hm~(-2))和A3(240 kg·hm~(-2)),氮肥运筹采用基肥:壮蘖肥:拔节肥7:1:2模式;A4(300 kg·hm~(-2)),氮肥运筹采用基肥:壮蘖肥:拔节肥5:1:4模式。成熟后收获晒干,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粉质仪参数、吹泡仪参数及溶剂保持力(SRC)等理化品质指标;按AACC 10-52方法制作饼干,并测定饼干直径、厚度和酥脆性。【结果】在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模式下,扬麦13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面团形成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SDS沉淀值、面团稳定时间、吸水率、吹泡仪参数(P值、L值、P/L和W值)及4种SRC值(水SRC、碳酸钠SRC、乳酸SRC和蔗糖SRC)均无显著差异,饼干加工品质包括饼干直径、直厚比、酥性和脆性亦无显著差异。扬麦13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湿面筋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仅A4与A1和A2差异显著。氮肥对扬麦13籽粒产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A1处理产量最低,A4处理产量最高,但A2、A3、A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年份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P值及饼干直径无显著差异,而形成时间、稳定时间、L值、P/L、W值及部分饼干评价参数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氮肥与年份的互作对SDS沉淀值、稳定时间、吸水率、P值、L值、P/L、W值、饼干直径和厚度等大部分品质参数无显著影响,但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饼干厚度及脆性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施氮量和施氮模式对SDS沉淀值、SRC值、粉质仪参数、吹泡仪参数等多数理化品质指标和饼干加工品质无显著影响。利用扬麦13可以生产品质优良稳定的原粮,说明培育品质对氮肥响应钝感,指标较稳定的弱筋小麦品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5.
为了解高湿环境下小麦品种(系)延绿性的遗传变异和延绿特点,2012-2014年以我国主要麦区近年来育成的47个品种(系)为材料,以品种(系)开花后不同日龄下旗叶的绿色叶面积百分比(%GLA)为指标,采用模糊聚类法对品种(系)的延绿性进行分类,用Gompertz模型拟合品种(系)开花后旗叶的衰老过程并解析其衰老特性。结果表明,3年试验中,小麦品种(系)均可分为延绿、中等延绿、中等早衰和早衰4种类型,其中,CP02-8-5-6-2-1、天民668、川农16、川麦60、川麦107和泰山046219为延绿稳定表达品种(系);小麦旗叶衰老特征参数达到最大衰老时间(TMRS)、绿色叶面积持续期(GLAD)和平均衰老速度(ARS)与灌浆后期旗叶的%GLA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同一年度不同延绿型品种(系)间旗叶的TMRS、GLAD和ARS存在显著差异,MRS无显著差异,TMRS和GLAD表现为延绿型>中等延绿型>中等早衰型>早衰型,ARS表现为早衰型>中等早衰型>中等延绿型>延绿型;不同年度间小麦旗叶TMRS和GLAD表现为2014年>2013年>2012年,MRS表现为2013年>2014年>2012年,ARS以2012年>2013年>2014年。这说明旗叶衰老特征参数可作为品种延绿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6.
转WYMV-Nib8基因抗黄花叶病小麦的鉴定及优良株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黄花叶病是我国冬麦区亟待解决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给应用病毒复制酶基因介导的转基因抗病小麦新品种(系)选育提供依据,对利用基因枪法将WYMV-Nib8基因和bar基因共转化扬麦158获得的15个T2代株系进行了黄花叶病抗性鉴定,筛选出4个高抗病株系和1个剔除bar基因的高抗病株系;连续多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5个株系不但抗病性优良而且可以稳定遗传。以转基因材料为亲本之一,通过常规杂交、回交获得1个兼抗小麦黄花叶病和白粉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系BR1014。  相似文献   
67.
DNA分子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ation)是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简要回顾了DNA分子原位杂交的起源和发展,详细综述了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在植物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在物理作图和染色体识别中的应用。文中还介绍了Fiber-FISH、BAC-FISH以及Immuno-FISH等新兴技术。最后对FISH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8.
小麦茎基褐腐病病原菌组成及其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明确小麦茎基褐腐病(brown foot rot)病原菌的组成,于2008-2009年春从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河北和四川6省48个县市的65个地点采集了具有茎基褐腐症状的病株,并分离到110株病原真菌。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可将这些病原菌分为4类,分别为小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41株)、镰孢菌(Fusarium spp.,33株)、雪霉叶枯病菌(Microdochium nivale,24株)和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12株)。对这些菌株在小麦苗期的致病力及重新分离得率的测定结果表明,4类病原菌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小麦根腐离蠕孢(B. sorokiniana)发病率和致病力最强,其次是镰孢菌(Fusarium spp.),雪霉叶枯病菌(M. nivale)和黑附球菌(E. nigrum)则相对较弱;病菌的重新分离得率与其致病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9.
70.
为了育成兼抗白粉病、黄花叶病的糯性小麦新品种,以携带Wx基因的品系W961、W12222为供体亲本,以携带对白粉病免疫的Pm21基因的扬99G56和扬00G48、抗小麦黄花叶病Nib8基因的转基因品系N121为轮回亲本进行滚动回交,在回交早代运用简单实用的接种鉴定、镜检花粉等方法,在后期运用分子生化标记检测,筛选出6个聚合Pm 21、Nib8、Wx基因的单株,并育成稳定品系扬09G109,为培育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提供了中间材料;并证明滚动回交与遗传标记相结合是开展聚合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