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6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介绍了我国磷石膏产排状况及其综合利用、资源分布情况。阐述了磷石膏产品更新状况,着重分析了磷石膏加工工艺技术革新情况,包括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生料集成粉磨的新工艺,磷石膏制备墙体砖的工艺,制备高品质磷石膏的湿法磷酸新工艺,硫磺分解磷石膏制硫化钙工艺,磷石膏制备硫酸钾工艺,正交法制备钾钙肥工艺等。分析了磷石膏资源化应用领域拓展状况,包括不同领域应用、用作土壤调理剂。从加强综合协调、增加税收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各级部门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几方面,提出了磷石膏综合利用建议。最后对磷石膏的开发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十余年的教学和生产实践中 ,曾多次应用仙人掌治疗猪的亚硝酸盐中毒 ,治疗 2 4例 ,治愈2 1例 ,效果满意。有 3例因病程太长 ,病情严重 ,治疗失败。现将该法报道如下 ,以飨读者。1 病因饲料的贮存或调制方法不当 ,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如白菜、菠菜、甜菜等 ,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长期堆放 ,发热、发霉、变质 ;或蒸煮不透 ,长时间闷煮 ,不搅拌 ,使其中的硝酸盐在亚硝酸盐还原菌作用下 ,转变成亚硝酸盐 ,家畜采食后 ,亚硝酸盐被吸收进入血液 ,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而发生中毒。2 症状突然发病 ,一般在采食后 1 0~ 30 min,最迟 …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叶菜及经济效益较高的茄果类如辣椒、番茄等占云南省设施蔬菜栽培面积的62.19%,蔬菜连作以及氮肥的大量施用制约了设施蔬菜高产优质,降低了土壤质量。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氮水平对作物生长、土壤氮残留及生物相关特性的影响,为提高设施蔬菜产量,减少氮肥施用量,降低土壤氮残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和辣椒间作为种植模式进行盆栽试验。设计了接种AMF、氮肥用量、种植模式三因素试验。在大豆、辣椒单作、大豆辣椒间作3个种植模式下,分别设3个施氮(N)水平:0、100、200 mg/kg土(N0、N1、N2);每个氮水平下,再设土壤不接种、接种AMF菌剂处理(NM、AMF),共组成18个处理。在蔬菜收获期,取样测定蔬菜生物量、根系长度、AMF侵染率,测定根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氮代谢酶活性以及菌丝密度。【结果】接种AMF、施氮量、种植模式及三者的交互作用对辣椒和大豆根系AMF侵染率、植株生物量和根长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P<0.01)。N1处理显著增加了辣椒、大豆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且在间作条件下的增幅最高;N1处理下,接种AMF和间作均显著增加了辣椒、大豆植株生物量和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维西县塔城镇的地形地貌、土壤质量、水源条件、气候条件、水土流失状况等5大自然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对塔城镇土地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评定出宜农一等地、宜农二等地两类,并从土地适宜性评价角度提出塔城镇土壤改良措施及土地利用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5.
菌根对紫色土上间作玉米生长及磷素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土壤与植物系统的磷素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AMF接种状况[不接种(NM)、接种Glomus mosseae(GM)、接种G.etunicatum(GE)]和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膜分隔)对间作玉米植株生长及磷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M处理下的间作玉米根系侵染率在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GE处理则在塑料膜分隔处理下对玉米的侵染率最高。接种不同AMF对间作玉米促生效果不同,GM和GE处理在不同根系分隔情况下表现出各自的优势,与未接种处理相比,GM处理能使玉米生物量、株高有一定程度增加并在根系不分隔处理下玉米磷吸收较多、生长较好;GE处理能使植株生物量有一定程度增加并在尼龙网分隔处理下的玉米磷吸收较多、生长较好。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玉米的影响也不同,其中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在根系分隔处理下普遍小于不分隔处理,但根系生物量的大小情况则刚好相反。另外,无论何种接种状况,玉米根系磷含量及吸收量均以尼龙网分隔处理显著较高。而根系磷吸收效率则以接种G.mosseae且不分隔根系处理显著高于分隔处理。所有复合处理中,以接种G.etunicatum与尼龙网分隔根系组合处理对间作玉米的生长及磷素累积的促进作用最好,若应用于滇池流域,可望有效控制坡耕地土壤磷素的迁移。  相似文献   
16.
外源有机物料对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已成为制约大棚设施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在云南采集典型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选择土壤调理剂、生物炭、商品有机肥、猪粪4种有机物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炭和商品有机肥能有效改善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结构,降低容重,提高总孔隙度。(2)外源有机物料对改良大棚次生盐渍化土壤有显著作用,不仅降低了土壤全盐和电导率,还提高了作物产量。(3)大棚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主导阳离子为Ca2+、阴离子为NO-3、SO2-4,商品有机肥、生物炭和猪粪3类外源有机物料对降低Ca2+、NO-3、SO2-4的效果较好。(4)生物炭改良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效果优于其它3种有机物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接种摩西管柄囊霉 (Funneliformis mosseae,FM) 和不同隔根处理对红壤上间作植株生长、植株氮吸收量和土壤氮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设不同菌根处理[不接种 (NM)、接种 (FM)]与玉米/大豆不同隔根处理 (根系不分隔、部分分隔、完全分隔)。【结果】接种 FM 的玉米、大豆根系均有一定的侵染,菌根侵染率在部分分隔处理下最低。间作根系的分隔处理对玉米和大豆的菌根依赖性产生了明显影响,大豆的菌根依赖性随间作交互作用强度的加大而增加。无论何种隔根处理,接种 FM 均显著增加了玉米植株生物量,其地上部生物量高出 NM 处理 11.7%~81.4%,根系生物量高出 NM 处理 18.8%~166.7%。根系分隔处理下,接种 FM 均显著降低了大豆生物量。同一隔根方式下,接种 FM 明显提高了玉米的植株氮吸收量和根系氮吸收效率。在不分隔处理下,接种 FM 显著增加了大豆的地上部氮吸收量,但在部分分隔和完全分隔处理下则反而有所下降;在部分分隔处理下,接种 FM 显著降低了大豆根系的氮吸收量,在不分隔和完全分隔处理下亦呈下降趋势。在部分分隔处理下,接种 FM 显著提高了大豆根系氮吸收效率,在完全分隔处理下反而有明显下降,且在 NM–不分隔处理下的大豆根系氮吸收效率最低。相关分析显示,玉米、大豆植株氮吸收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 (AMF) 和隔根方式的组合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玉米和大豆对氮的吸收利用及间作植株的生长,并能对土壤有效氮产生较大影响。所有的复合处理中,AMF和间作根系部分分隔处理组合对玉米和大豆生长及氮素利用的促进作用较好,并能有效降低土壤碱解氮的残留。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中内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给水稻与内生菌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简述了水稻内生菌的种类,归纳了内生菌与水稻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固氮作用、促生长作用、抗病作用等,探讨了内生菌在水稻体内的迁移效应。指出目前水稻内生菌的研究集中在功能性菌种的筛选与应用上,而没有系统地进行理论总结,目前关于水稻与内生菌相互作用机理仍然是一个谜团,应将纯培养与免培养的方法相结合,动态追踪水稻内生细菌的变化规律,并对未来水稻内生菌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超高产生态区水稻产量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永胜涛源乡是保持中国水稻小面积超高产纪录的特殊生态区,其水稻高产成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地区水稻产量形成的相关研究,重点从生理状态和生态条件两个角度深入分析水稻产量的形成原因,以期揭开超高产生态区的神秘面纱,为将来在其他地区建立高产模式、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指导。最后展望了涛源超高产生态区水稻产量成因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以供给侧改革为基本出发点对黑龙江省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已成为黑龙江省农业产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根据黑龙江省实际情况,从地区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优化等方面进行概述,希望对黑龙江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