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6篇
  10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试验旨在研究3种粗饲料(燕麦草、青贮玉米和苜蓿,其中苜蓿添加比例恒定为10%,青贮玉米+燕麦草添加比例恒定为60%)饲喂斯布牦牛的组合效应,并对不同组合饲粮进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测定,筛选出适宜斯布牦牛采食的组合饲粮。选用体重相近的干奶期斯布牦牛3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牦牛,进行消化试验。配制5种试验饲粮,其组成如下:Ⅰ组,60%燕麦+10%苜蓿+30%精料;Ⅱ组,45%燕麦+15%青贮玉米+10%苜蓿+30%精料;Ⅲ组,30%燕麦+30%青贮玉米+10%苜蓿+30%精料;Ⅳ组,15%燕麦+45%青贮玉米+10%苜蓿+30%精料;Ⅴ组,60%青贮玉米+10%苜蓿+30%精料。结果显示:Ⅲ组的采食量、总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Ⅰ、Ⅱ、Ⅲ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Ⅳ、Ⅴ组(P0.05);Ⅳ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Ⅲ组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Ⅰ、Ⅱ组钙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Ⅴ组(P0.05);Ⅳ组总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Ⅱ、Ⅴ组(P0.05)。以青贮玉米添加比例作为自变量(X),以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分别作为因变量(Y)去拟合模型,得到三次方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均呈强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7和0.937。由此得出,燕麦草与青贮玉米的混合饲喂对斯布牦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具有组合效应,当青贮玉米添加比例为30%、燕麦草添加比例为30%时,斯布牦牛的料重比、增重及饲粮中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达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蛋白质和纤维的利用。  相似文献   
72.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基因(vkorc1)的变异是导致鼠类对抗凝血杀鼠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分析青藏高原地区5种主要害鼠——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青海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的vkorc1基因序列信息。同时,采集5个种群共54只高原鼢鼠,对vkorc1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从转录组组装结果中成功获得5种动物的vkorc1基因编码区全序列,其中青海田鼠、长尾仓鼠、高原鼢鼠vkorc1基因编码区长度为486bp,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为492bp;在DNA序列水平上,5种高原动物存在143个变异位点,与大鼠的序列相似性为80.1%~90.7%,而与小鼠的序列相似性为79.7%~89.8%。在氨基酸序列水平上,5种高原动物存在37个变异位点,大鼠的序列相似性为84.0%~92.0%,而与小鼠的序列相似性为85.9%~92.0%;未发现与已知抗凝血杀鼠剂抗性相关的氨基酸位点。对5个种群54只高原鼢鼠vkorc1基因全序列的测序分析显示,比对后的全长为1 808bp,共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其中两个为插入缺失位点,全部变异都发生在内含子区。本研究首次以基因序列为分析对象,可以为青藏高原地区的鼠害防治提供关键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3.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主要技术支撑.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承担着为政府提供技术决策、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的重要职能.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由于每个质检中心在具体的发展与工作实践中所面对的产业基础或区域情况各不相同.质检中心的发展道路也不可能完全一样。特别是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生产高度分散的弱势产业.本身就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已经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考验.迫切需要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但这些产业往往也因为还缺少质量管理意识.对检验的意义和作用缺少认识,其相关质检中心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介绍常规硫酸锌产品中存在的问题.碱式氯化锌是一种新的锌源,其难溶于水,易溶于弱酸和弱碱,在空气中吸潮率极低,氧化性弱,且对饲料中油脂、维生素和酶制剂等营养物质的破坏作用小,可以提高饲料品质,具有较高的生物学利用率.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替代硫酸锌的锌源,添加到饲料当中.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不同配比有机复合微量元素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皮毛外观的影响,选用108头健康(杜×长×大)且断奶1周后的仔猪(日龄35 d,体质量约9~10 kg),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共18个栏,每栏6头猪,公母各半.3个处理分别饲喂无机微量元素(对照组)、复合有机微矿Ⅰ和复合有机微矿Ⅱ的饲粮,试验期28 d.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性能方面,试验组复合有机微矿Ⅰ组和复合有机微矿Ⅱ组仔猪日增质量均有增加,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39%和1.55%,但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仔猪的料肉比有所降低,都比对照组降低了2.48%,但差异不明显;在外观评分方面,复合有机微矿Ⅰ组和复合有机微矿Ⅱ组均比对照组好.  相似文献   
76.
为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增加玉米产量,指导玉米的生产,分析玉米生长发育与温度、日照、水分、土壤、肥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7.
玉米杂交种赤单1661选育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玉米杂交种赤单661是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M12为母本,以外引系旱21为父本杂交育成。1998~2003年完成全部中试程序,在赤峰种植生育日数124d,属中晚熟品种,适应在内蒙古及周边3000~3300℃积温区域内种植。该杂交种具有产量水平高,抗病、抗倒伏能力强,适应性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78.
天然刈草地俗称割草地或打草场。天然刈草地的培育与利用,是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工草地建设互为一体,共同起着解决草畜矛盾,逐步实现牲畜的词料和营养平衡,促进草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繁荣牧区经济的积极作用。笔者以此为目的,对青海省天然刈草地的地理分布、利用现状、培育改良和合理利用作一概述。1天然刈草地的地理分布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植物生长期短,草地牧草普遍生长低矮,绝大部分只能作放牧型草地利用。天然刺草地面积很小,约84.97万hm’,占全省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69…  相似文献   
79.
11月进入冬季,天气转凉,因没有节日带动消费,盆花整体销售情况平平。现将上海、天津、广州、郑州、漳州、青州的盆花销售情况进行分析,仅供参考。11月没有节日拉动消费,盆花销量明显萎缩。今年,首届进博会的召开以及“美丽乡村”的持续推进,对草花销量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苏浙沪地区供不应求,销量和价格都在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80.
以8 a生富士苹果为材料,设3种滴灌方式:分根交替滴灌(ADI)、单管滴灌(UDI)和双管滴灌(BDI),以及3个灌水量处理:高水(W1)、中水(W2)、低水(W3),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陕北黄土山地苹果区不同滴灌方式和灌水量对苹果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树在4个生长阶段的耗水量依次为果实膨大期(III)>开花坐果期(II)>萌芽展叶期(I)>果实成熟期(IV),处理间耗水量大小排序为W1>W2>W3,ADI处理在各灌水量下均比其他滴灌方式下的耗水量小;苹果树生长中期和后期新梢长度、粗度以及叶面积指数(LAI)随滴灌量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ADI-W2处理苹果树的新梢粗度与长度以及LAI最大;苹果树根系主要分布在0~80 cm土层中,但主要集中分布于20~60 cm土层中,在2018年与2019年,ADI-W2处理根系干重密度在南北侧40~60 cm土层达到最大值(137.9 g·m-3,163.7 g·m-3),吸收根长密度在南北侧40~60 cm土层达到最大值(820.1 m·m-3,959.9 m·m-3);苹果树产量与生长后期的新梢长度、粗度、LAI有显著的正相关性,ADI-W2处理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2 a均为最高,在2019年分别达到 43 970.08 kg·hm-2,7.12 kg·m-3。综合考虑苹果新梢生长、根系分布、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建议最优的滴灌模式应是ADI-W2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