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速尿对肾病综合征 (NS)患者利尿作用与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对照的方法 ,对新入院的住院NS患者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速尿治疗 ,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尿量、体重 ,并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 ,血小板聚集功能、纤溶活性等指标。结果 :NS患者经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速尿治疗后较治疗前尿量明显增加 ,体重明显下降 (P <0 .0 1) ,治疗后观察组的尿量、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观察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低切 )、血栓形成系数、血小板聚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P <0 .0 1) ;对照组治疗前后这些指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PAI)、血浆α2 抗纤溶酶 (α2 AP)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速尿联合治疗NS水肿 ,既可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又有抗凝、降低高凝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黄皮叶片蛋白质提取质量的影响,以‘杨妃山黄皮’的叶片为材料,采用TrisHCl法、三氯乙酸(TCA)/丙酮法、尿素(Thi)/硫脲(Urea)法、酚(Phe)-甲醇/醋酸铵沉淀法提取叶片组织蛋白质,对获得的蛋白质产量、单向电泳图谱和双向电泳图谱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方法的提取效果各异,就提取的蛋白质产率、单向电泳以及双向电泳结果来说,三氯乙酸(TCA)/丙酮法提取效果较理想,单双向电泳图谱辨识度强,蛋白点数多、蛋白点整洁、且纵横纹少。说明该法不但可以较好地去除黄皮叶片中存在的非蛋白物质,而且可以获取高质量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33.
FLC基因是MADS-box家族的重要成员,参与调控植物花芽分化和开花过程,在春化作用中起关键作用。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FLC基因编码蛋白序列(Gen Bank登录号:AAN04056.1)为探针,运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蓝莓(Vaccinium spp.)FLC基因(VaFLC)c DNA序列,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保守序列、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特点进行预测分析,并对该编码蛋白与其他植物中FLC基因编码蛋白的相似性和进化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蓝莓FLC基因c DNA全长1 303 bp,包含1个长度为75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50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含有MEF2-like MADS域、I域、K域和C域4个明显的结构域,属于MADS-box基因家族中植物Ⅱ型(MIKC型)基因。在蓝莓FLC基因编码VaFLC蛋白与其他植物FLC蛋白的相似性方面,除与大豆的相似性为38%之外,与其他植物的相似性均高于40%,其中与葡萄、柑橘具有47%的相似性,与拟南芥、可可树、白桦具有46%的相似性,与梨树具有45%的相似性。蓝莓VaFLC蛋白在系统进化树上归为木本植物分支,并形成独立的小分支,推测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植物FLC进化过程中保留了部分原始特征。  相似文献   
34.
以4个抗寒能力不同的甘蔗品种(系)作为研究材料,分析光合色素含量与构成以及采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探究低温对甘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寒性强的GR2、GT28叶片单位面积叶绿素a含量分别比ROC22高13.74%、10.39%,其叶片F_v'/F_m'分别高3.25%、3.01%,且这差异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逐渐明显,而ΦpsⅡ和qP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GR2、GT28叶片的单位面积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ROC22高22.73%、19.36%,其叶片NPQ分别高20.33%、12.17%,且NPQ随着胁迫延长快速升高;甘蔗在早期响应阶段(0~24 h)单位叶面积的光合色素含量基本不变,而叶片的F_v'/F_m'、ΦpsⅡ和qP受到抑制却迅速降低后并维持相对稳定,相反NPQ急速升高;在胁迫适应阶段(24~168h),叶片光合色素因为低温造成的合成受阻及结构破坏,其叶片F_v'/F_m'、ΦpsⅡ和qP在(24~72 h)处理期间再次大幅降低,但在(72~168 h)处理阶段光能吸收、利用及耗散份额保持相对平稳,而NPQ先急剧升高后逐渐趋于平缓,说明低温胁迫下甘蔗通过调节光合色素含量及在PSⅠ和PSⅡ的反应中心复合体的结合比例以加快耗散过剩的激发能,是植物(作物)在低温逆境条件其光合机构对光能吸收及利用的调节也是一种重要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35.
对广西区内不同产地收集的7个姜黄品种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分蘖数、产量、姜黄素和姜黄油含量进行观测和测定,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博白姜黄、药物园姜黄和市场姜黄,可在广西区内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6.
不同甘蔗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CK),对参试的9个甘蔗品种(系)进行田间一年新植和一年宿根的品比试验,调查参试品种(系)的农艺性状、抗逆性状及产量构成性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参试品种(系)比CK增产增糖的品种(系)有6个,其中桂热2号和凉蔗02-186的分蘖率、宿根发株率、蔗茎产量、含糖量和有效茎数等较CK有明显的优势,福农41号的枯心苗率和梢腐病率最高,凉蔗07-53、凉蔗03-23和凉蔗03-81蔗糖分偏低,其他材料与CK差异不大。通过产量和总含糖量综合分析,桂热2号、凉蔗02-186、桂糖42号表现优异,适宜在广西南宁地区及气候相似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低温是影响甘蔗种植范围、产量及品质的非生物胁迫因素,其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及导致的经济损失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从甘蔗的农艺性状、生理生化和分子调控等方面对低温胁迫响应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8.
柑橘生态果园建设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入分析广西农垦国有农场柑橘生态果园建设的成功做法,总结出生态果园建设及配套栽培技术,为果园生态循环链的构建、果园绿色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9.
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荔枝研究进展资料,剖析了荔枝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栽培技术、采后处理与保鲜加工以及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为人工调节荔枝生产、培育新品种、突破荔枝保鲜技术和荔枝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NAC转录因子作为植物中数量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各种逆境胁迫中发挥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菠萝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基因AcoNAC1(GenBank登录号:XM_020225830),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723 bp,ORF为1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38.34 kDa,理论等电点为8.88;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由20.40%的α-螺旋(H)和15.30%的β-折叠(E)以及59.21%的无规则卷曲(C)组成,具有NAC典型结构保守域。基因表达分析表明,AcoNAC1基因的表达受低温和干旱胁迫诱导,低温胁迫24 h和干旱胁迫12 h时的表达量最高;在不同成熟期品种中表现出持续的诱导表达,但诱导强度逐渐下降,其中早熟品种谢花后20~50 d及晚熟品种谢花后20~60 d基因表达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推测AcoNAC1基因可能参与菠萝逆境胁迫响应以及果实发育与成熟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