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8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探讨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皮棉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明确其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以1套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及F1为材料,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的方法,对5种环境条件下代换系亲本及F1的皮棉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以铃数最大,铃重次之,衣分最小,且F1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在所有环境下均比代换系亲本要小。铃数、衣分及铃重与皮棉产量均呈正相关,除个别环境外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和偏相关系数在代换系亲本中以铃数最大,而F1中则以衣分最大。衣分,铃数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程度受环境影响小,而铃重受环境影响较大。除1种环境外,代换系亲本的直接通径系数以铃数最大,衣分次之,铃重最小,而F1中则以衣分最大,铃数次之,铃重最小;代换系亲本中各因素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而F1中铃数与铃重相互之间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材料类型和环境条件不同,其产量构成因素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程度及贡献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异。代换系亲本产量育种的主攻目标前期应该重在衣分,后期重在铃数,而F1则始终以提高衣分为主。  相似文献   
23.
以1套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亲本材料,采用株系间随机成对杂交组配F1,在5个环境下鉴定片段代换系亲本及F1的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中棉所36)相比,F1在铃重与皮棉产量性状上具有一定的对照优势,亲本与F1的纤维长度与比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对照优势,且环境间表现一致。F1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在各个环境下的中亲优势均值全部为正,且相对较大。除个别环境外,纤维长度、马克隆值与比强度的中亲优势均值也全部为正,但数值相对较小。片段代换系及F1的遗传变异丰富,部分亲本与F1在多个环境下的综合表现优异,其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得到同步提高,群体材料的遗传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4.
解析棉花铃重的遗传特点,明确棉花铃重对产量形成的贡献机制。以国审优质棉‘中棉所70’为基础构建的RIL群体,在9 个环境下(15AY、15LQ、15ALE、16AY、16LQ、16ALE、16KRL、16SHZ和16CD)对RIL 群体和两亲本进行表型分析,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综合分析铃重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对铃重的影响表现为西北早熟棉区>西北中早熟棉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趋势;在9 个环境下亲本对铃重的影响表现为‘901-001 系’均大于‘sGK中156’,RIL 群体的铃重为3.29~7.82 g,偏度和峰度绝对值都小于1.0,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5.78%~8.72%。其遗传模型是以2~4 对主基因或2 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控制,在15AY和16CD环境下最多检测到4 个主基因的存在,一般情况下,铃重是以多基因遗传为主,主基因遗传率在6.96%~45.69%,多基因遗传率在51.06%~88.99%。表明铃重性状受环境与基因型互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5.
介绍中棉所127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以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26.
简要介绍中棉所9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7.
低酚棉中棉所20遗传特异性与丰产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棉所20的低酚等主要性状的遗传特异性研究表明,两对纯合双隐性基因gl#-2gl#-2gl#-3gl#-3能够稳定遗传,花器外观表现为雌蕊柱头短,雄蕊花丝长且早散粉,大大降低异交率。因此,在不隔离种植情况下,可保持低酚棉大田纯度在98%以上。同时,采用拓展亲本来源、复合杂交等手段,克服了低酚棉遗传变异率低,以及遗传单一的弊端。中棉所20综合经济性状优于有酚棉中棉所16,且其叶绿素、蛋白质降低缓慢,SOD、POD酶的含量高、活性强。  相似文献   
28.
中棉所135在四川省植棉区生育期132 d,株型松散,呈塔形,铃长卵圆形;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2018―2019年四川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该品种平均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为3 797.88 kg·hm-2和1 541.19 kg·hm-2。介绍了中棉所13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纤维品质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9.
辐射诱变在巴基斯坦改良棉花品种资源和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介绍了利用近三十年来,巴基斯坦在利用辐射诱变产生变异来进行棉花遗传资源改良和新品种选育中的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就,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棉花卷叶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对棉花科研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对未来辐射诱变作为遗传资源改良和品种选育的方法的发展方向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30.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60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棉所60(审定原代号:sGK中156)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选育而成,属转基因抗虫常规棉.1997年冬以转基因抗虫棉sGK9708(中棉所41)优系为母本,与优质材料53选系(53系为陆海杂交后代系统选育而成的陆地中长绒棉品系,其株型较紧凑,塔形,茎秆绒毛较多)为父本杂交,1998年F1与中棉所12辐射高代材料杂交,冬季南繁并选择优良单株.1999年进行株系鉴定,冬季进行南繁.2000-2004年多次单株选择,测定品质,培育出遗传稳定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sGK中1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