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9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林业   483篇
农学   428篇
基础科学   240篇
  292篇
综合类   2085篇
农作物   255篇
水产渔业   217篇
畜牧兽医   1321篇
园艺   453篇
植物保护   15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9篇
  1965年   9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71.
<正>克州农机部门,结合当地实际,2008年研制了2BDP-2型电动玉米精量播种机。通过试验使用,效果良好。1主要结构及工作过程(1)主要结构。该机由机架、排种滚筒2个、驱动轮1个(芰540mm、宽150mm)、电瓶组(电动车  相似文献   
172.
海洋卡盾藻作为赤潮生物在黄渤海有所报道,但在尚未形成赤潮时,海洋卡盾藻在这些水域的自然生活状况报道甚少,本文报道的海洋卡盾藻是在烟台近海养殖区——烟台四十里湾水化学监测水样中发现的,当时还没有固定,在实验室观察培养了近15天。  相似文献   
173.
一个水稻小热休克蛋白的异源表达及寡聚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前期研究中,本实验室已克隆了一个水稻小热休克蛋白基因(OsSHSP17.6),并发现该基因的表达明显受到热激和病毒侵染调控,表明该蛋白可能在逆境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OsSHSP17.6的特性。【方法】在本研究中,进一步将该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并导入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LysS诱导表达,通过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了该重组蛋白,进一步用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异源表达的重组OsSHSP17.6能减轻IPTG对宿主菌的毒害。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纯化的重组OsSHSP17.6蛋白在体外能形成同源二聚体和寡聚体。【结论】这些结果支持OsSHSP17.6是一个有功能的分子伴侣蛋白并表明该蛋白可能通过形成同源寡聚体的方式参与逆境胁迫反应,这为进一步明确OsSHSP17.6的功能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4.
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的响应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为了研究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水平和追氮时期的响应,以两个强筋品种济南17和PH82-2-2以及两个筋力弱的品种PH97-4和PH97-5为材料进行了品种、施氮量、施氮时期三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氮收获量。起身期追肥比抽稳期追肥产量和氮收获量显著提高;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对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反应不尽一致,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的两个品种济南17和PH97-4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PH82-2-2和PH97-5在高施氮量下抽穗期追肥蛋白质含量比起身期追肥提高0.6个百分点,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品种的湿面筋含量、籽粒容重和硬度在不同施氮量下差异不显著。沉淀值、降落值对施氮处理不敏感;吸水率和面团稳定时间不同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抽穗期追肥吸水率提高0.7个百分点,但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分别降低1.39min和0.61min;不同品种的粉质特性差异显著。运筹氮肥能改善小麦加工品质,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5.
[目的]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本研究以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9的'盐稻10号'为母本,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进行基因聚合育种.利用Pi-ta、Pi-b和Pi-9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的分离株系进行基因检测,结合田间...  相似文献   
176.
玉米抗旱性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生物膜结构、激素调节、干旱诱导蛋白等方面综述了干旱胁迫对玉米的伤害及玉米抗旱性的生物学机理,简要介绍了当今玉米抗旱性研究的动向。  相似文献   
177.
为了解普通小麦EST来源的微卫星的多样性,从大约1000个包含微卫星的ESTs中设计了300对引物,研究和评估了它们的多态性水平,并且将多态性标记加入到现有的遗传图谱中。在五种不同类型的重复单元中,三个碱基的重复单元出现最多,占到77%。几乎所有的EST—SSRs标记(99.3%)的重复单元都含有G-C碱基对。37.4%的微卫星都是四次重复。对于扩增和多态性,300对引物中有60对没有扩增,21.3%的扩增引物没能产生预期的扩增片断。58%的标记至少在所用8个材料的一个中显示出多态性。W7984和Opata组合表现出最高的多态性水平。大多数普通小麦EST—SSRs标记的重复次数小于10,并且4次重复是最为普遍的。81个新的EST—SSR位点被添加到两个已有的参照遗传图谱中(62个加到ITMI,19个加到CTCS)。研究结果表明小麦EST-SSRs标记展示了一些不同于基因组微卫星的特异特征,在标记发展和其他遗传应用中,这就使得它们能够成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相似文献   
178.
茶皂素的提取纯化及成品中茶皂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茶皂素成品进行纯化,提取标准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扫描得出茶皂素标准品在205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经香草醛-硫酸显色,最大吸收波长为435nm,在539nm处有较弱的吸收峰。用自制茶皂素纯品为标样,采用香草醛-浓硫酸显色法,绘制茶皂素定量的标准曲线,测定成品茶皂素的含量为80.9%。  相似文献   
179.
我国农田氮肥施用现状、问题及趋势   总被引:115,自引:27,他引:115  
氮素在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什么是合理施氮,包括施氮量、施氮方法和时期,也包括与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措施的配合等。指出我国农田氮肥施用的主要问题是施肥过程和施肥后的严重损失。依据农户调查所获得的田块尺度施氮量,与田间试验合理施氮量对比分析表明,过量施氮田块占总调查田块的大约33%。依据区域尺度单位播种面积平均施氮量,与作物平均推荐施氮量对比分析表明,全国过量施氮面积占播种面积20%、合理面积占70%、不足面积占10%。总体而言,过量施氮现象还相当普遍,特别是在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作物上。本文提出了一种估算国家尺度氮肥需求量的方法,可估算出全国合理需氮量范围,称之为氮肥需求量估算法。用三种不同方法估算的我国1980~2010年间的氮肥需求量与实际氮肥使用量比较表明,如仍然依照现在的粗放施肥习惯,应该为现在的实际氮肥使用量,5年平均为N 27.9×106t左右,正好处于合理需氮量范围的中线。在改善施肥技术基础上,我国2006~2010年间5年氮肥平均使用量应该在N 19.6×106t左右;用五种方法预测的我国未来氮肥需求量表明,如果改善施肥技术,我国2020、2030、2050年合理氮肥需求量分别为N 21.0×106t、21.7×106t、23.1×106t;如施肥技术得不到实质性改善,依然粗放施氮,则氮肥需求量应处于合理使用量范围的中线,分别为N 30.4×106t、31.4×106t、33.4×106t。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粮食产量和氮肥施用量与美国和西欧的差异,我国农田有机肥和碳投入对增加土壤有机碳氮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0.
利用在土壤表面人为添加钛铁矿粉以示踪表层土壤垂直和顺坡再分配过程,通过对比耕作前与模拟耕作20次、40次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垂直分布特征,研究紫色土旋耕机等高耕作所产生的土壤顺坡和垂直搬运耦合作用对有机碳、全氮垂直分布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强烈耕作后坡顶侵蚀深度超过原土壤剖面厚度,但土壤剖面厚度依然与耕作深度相当,这是由于耕作对坡顶土壤起着顺坡搬运(耕作侵蚀)和垂直搬运(破碎母岩)的双重作用。磁性示踪剂的深度分布显示出耕作引起表层土壤垂直向下迁移,但不同坡位垂直分布机制不同。坡顶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浓度明显减小,这是由于强烈的耕作侵蚀向下坡搬运耕层土壤,同时耕作垂直搬运引起母岩碎屑向耕层混入产生稀释作用;坡趾表层0—5 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浓度减小,但是5—20 cm明显增加,表明耕作侵蚀引起来自上坡的低浓度土壤在坡趾堆积。这些结果表明旋耕机等高耕作下土壤同时发生顺坡传输与垂直迁移,两者相互作用导致耕作侵蚀区和耕作沉积区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有机碳、全氮垂直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