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篇 |
农学 | 12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39篇 |
农作物 | 5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40篇 |
园艺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对不同贮藏年限武夷岩茶的丙烯酰胺和品质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差异分析,为武夷岩茶的食品安全、加工和储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矮脚乌龙武夷岩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贮藏年限[0(新茶)、2、4和6年]武夷岩茶的丙烯酰胺含量及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对不同贮藏年限武夷岩茶丙烯酰胺、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和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贮藏0(新茶)、2、4和6年的武夷岩茶丙烯酰胺含量总体较低,分别为304.67、255.09、188.19和172.45 ng/g,均在欧盟法规安全限定范围内(≤850 ng/g)。与新茶相比,贮藏2、4和6年武夷岩茶茶样中丙烯酰胺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贮藏2年茶样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85%,较新茶显著降低44.5%(P<0.05,下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武夷岩茶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岩茶中丙烯酰胺、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与贮藏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贮藏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儿茶素含量与丙烯酰胺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武夷岩茶主要化学成分大多呈下降趋势;丙烯酰胺含量较低,不会对人体构成风险,消费者可放心饮用。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观察腔内技术钩状输尿管内切开刀(Killins刀)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对22例输尿管狭窄患者采用顺行及逆行输尿管镜下内切开,扩张、放置内支架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逆行上镜的18例于术后3~5d出院;经皮肾造瘘入镜的4例术后1周顺行造影均通畅。22例均于术后4~8周后拔除Double-J管。术后随访3个月至la,其中20例复查血Cr值正常,B超、IVP示肾积水明显改善;另2例术后6个月发现原狭窄部位仍狭窄,需再次逆行上输尿管镜扩张、内切开及留置Double-J管。结论:钩状输尿管内切开刀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3.
本试验通过已经建立的荧光PCR方法,对四川部分地区自然环境中的包虫虫卵进行检测,采集包虫流行地区石渠县、色达县、甘孜县、炉霍县、天全县和宝兴县的环境样本,提取样本总DNA,采用荧光PCR对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ND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采集犬粪850份,阳性82份,阳性率12. 4%;土壤61份,阳性8份,阳性率13. 1%;犬毛39份,阳性3份,阳性率7. 7%;水样80份,均未检出。本次调查显示,犬粪、土壤以及犬毛均检出包虫虫卵DNA,土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传播因素。提示有必要加强对环境中虫卵的监测并筛选杀灭环境中虫卵消毒剂,以确保包虫病流行区域人和家畜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4.
【目的】通过分析贵州绿茶感官滋味特征和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及其Dot值,探究智能感官滋味特征属性及其相关化学物质,为建立贵州绿茶数字化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贵州5个茶叶主产区(遵义、铜仁、贵阳、黔南和六盘水)39个绿茶样品,经人工感官审评、智能感官审评和化学组分检测,结合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贵州绿茶滋味属性评价模型。【结果】醇度和鲜爽度是贵州绿茶的典型共有属性,不同产区贵州绿茶智能感官在鲜味和涩味上均有较高响应值,分别为12.85~18.21和13.15~26.77;苦味响应度较低,为3.98~8.44。不同产区贵州绿茶在滋味化学组分含量方面差异较小,其中水浸出物、总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5.15%~46.63%、5.49%~6.46%和25.56%~27.63%,咖啡碱和绿原酸平均含量分别为35.85~41.63 mg/g和1.96~2.53 mg/g。构建了贵州绿茶滋味属性评价模型:Y(苦)=-0.3041+0.4189X6+0.2182X22+0.0015X1X3-0.0016X1X4-0.0885X2X6+0.6868X2X7-0.0434X6X7;Y(涩)=21.9559-0.4562X6+0.2728X22-0.0196X1X6+0.1206X1X7+0.0192X3X6-0.0308X4X7;Y(鲜)=13.3301+0.1096X22-0.0037X1X6+0.0058X3X6-0.0013X4X6[X1、X2、X3、X4、X6和X7分别表示茶氨酸、谷氨酸、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和绿原酸];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显示,相关系数在0.8100以上,决定系数在0.6600以上,参考模型滋味强度鲜味为9.62~23.10、苦味为0.69~10.99、涩味为2.95~40.51。【结论】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高咖啡碱和适中茶多酚形成贵州绿茶浓、醇、爽的滋味特征,根据3个模型能拼配出贵州绿茶滋味属性的最高强度和最低强度。 相似文献
115.
116.
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在种质创新和品种保护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贵州低热河谷地带采集而来的1 754份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树型、树姿、生长势、叶片大小、叶形、叶色、叶光泽度、叶面隆起性等1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 754份茶树种质资源的树型覆盖灌木、小乔木和乔木3种树型,其中灌木占比最高(85.6%),小乔木为12.54%,占比最少的是乔木(1.88%);18个表型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7.63%,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叶身(47.73%),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叶片厚度(8.92%);18个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6~1.10之间,平均值为0.71,其中叶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10),叶片厚度遗传多样性最低(0.16);基于1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聚类分析:1 754份茶树资源在欧氏距离为16时聚为5类。本研究在调查这些地方茶树表型性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的系统鉴定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探索贵州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旨在为贵州境内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