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174篇
农学   161篇
基础科学   171篇
  134篇
综合类   815篇
农作物   110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428篇
园艺   131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抛栽稻成本低, 易操作, 高产稳产潜力大, 深入研究抛栽稻对我国水稻生产的轻简化栽培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抛栽稻高产形成及生态生理特征。稻麦两熟制下, 以常规粳稻南粳44和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 以洗根手插为对照, 从摆栽、点抛和撒拋3种抛栽方式下水稻产量形成的茎蘖动态、LAI、光合势、物质生产等方面的特性, 并从株型特征、后期根系活力、光合特性、物质积累与转运等方面探讨抛栽稻高产形成的生态生理基础。结果表明, 甬优8号摆栽、点抛、撒抛3种抛栽方式的2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对照(洗根手插)高21.9%、18.3%和13.2%, 南粳44分别较对照高18.3%、14.1%和9.87%, 两品种产量均为摆栽>点抛>撒抛>洗根手插, 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抛栽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 但总颖花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 产量提高的原因主要是总颖花量较高。抛栽稻较对照, 高峰苗数多, 成穗率高或与其相当, 最终有效穗数足, 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高, 群体质量较对照更稳健。抛栽稻高产稳产的生态生理基础为: 秧苗移栽大田后分蘖早, 分蘖叶位多, 分蘖性强, 分蘖质量高、数量足; 抽穗期株高适中, 茎鞘粗壮, 叶系配置好, 通风透光强, 物质积累量高, 库源协调, 产量潜力更高; 后期根系发达, 叶片衰老慢, 光合生产能力强, 群体茎鞘物质输出与运转协调, 籽粒充实度高。就不同抛栽方式而言, 精确摆栽和点抛生长优势显著高于撒抛, 更易于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2.
水产养殖无人导航明轮船运动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导航明轮船依据目前经验公式计算的明轮推力和实际推力偏差较大,不利于控制系统的设计,为此给出明轮驱动力计算方法,建立明轮船水动力仿真模型,并据此进行了正航和回转仿真。为验证模型,在试验艇上安装高精度GPS设备及通信装置,在设定明轮船航速0.4 m/s、左明轮转速60 r/min、右明轮转速40 r/min条件下进行了试验,测量并记录了航行轨迹数据,经GPS设备测量得到的回转直径为3.2 m。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明轮可以使明轮船实现正航和回转运动,具有较好的低速机动性和操纵性。  相似文献   
63.
六自由度模块化机器人手臂奇异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六自由度模块化机器人手臂工作空间内的奇异构型进行了分析。首先搭建模块化机器人手臂系统,并采用DH法对其进行结构建模,得到正运动学方程;其次,结合机器人手臂的正运动学方程,采用基于机器人连杆速度的方法构造其雅可比矩阵,再基于雅可比矩阵求解机械臂出现奇异状态的所有构型情况,得到所有奇异点并分别给出相应的手臂构型;最后,基于可操作度灵活性指标和最小奇异值灵活性指标应用Robotics工具箱对机械臂的奇异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并考察机械臂处于奇异位型时末端参考点的可操作度椭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该机械臂共有3种奇异情况,验证了上述机械臂奇异位型分析的正确性,为后续模块化机械臂的轨迹规划研究和奇异点规避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基于椭球函数的棉花叶倾角分布动态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试验资料,在系统分析棉花冠层叶倾角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将整个生育期分为4个生长阶段,并利用高斯五点距离法将冠层分为5层,用椭球分布函数模拟不同生育阶段、不同高度层上的叶倾角分布密度.模型能较全面地反映整个生育期冠层不同高度上的叶倾角分布情况,且方便用于分层的光合作用模型.利用不同播期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叶倾角频率分布的模拟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45和6.3%,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5.
柴油机应用不同配比生物柴油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生物柴油经济性能和排放特性的试验对研究生物柴油的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柴油机台架试验,测量了4种不同配比的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不作任何调整的情况下,生物柴油及与石化柴油的混合燃料可以直接应用于柴油机,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增加,柴油机的烟度、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改善了柴油机的排放特性。采用生物柴油掺混比例为10%或20%时,可在柴油机经济性能改变较小情况下,改变柴油机的排放状态并减少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66.
太行山地区侧柏人工林主要养分元素分配及循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养分循环特征,以太行山丘陵区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标准木收获法,对其生物量和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侧柏人工林(26 a)生物量约45.55t/hm2,林分净生产力为2.07 t/hm2;生物量分配排序为;树干树根树皮树枝树叶.(2)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为455.23 kg/hm2,积累量的排序为:CaNP.(3)灌草植被层营养元素积累量顺序为:CaNP,灌草层3种元素总贮量仅占乔木层的5.5%.(4)凋落物营养元素年归还量为337.12 kg/hm2,3种营养元素归还量排序为:CaNP,Ca的年归还量最高,为271.66 kg/hm2,分别是N和P的4.42倍和69.12倍.(5)年吸收量、年存留量、养分年归还量和富集系数排序均为CaNP;吸收系数排序为CaNP;利用系数、循环系数排序是NCaP,侧柏对N的利用系数最大;Ca的富集能力最强.分别是N,P的1.9和2.8倍.侧柏的N周转时间最短(1.22 a),P周转时间最长(3.63 a),Ca周转时间居中(1.43 a).  相似文献   
67.
番茄叶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叶霉病菌茵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pH值为5.0~6.0.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4.0~5.0,相对湿度低于86%时孢子不萌发.病菌对单糖、双糖和多糖都能利用,而氮源则以硝态氮和有机氮利用较好,氨态氮抑制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8.
我国天气预报业务中台风暴雨的预报方法经过归纳主要包括以下类型:雷达探测、相似法与应用卫星、天气概念模型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的动力试用,通过实际的案例对每一种方法的思路与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探讨了我国预报业务的优点以及缺陷,对我国天气预报业务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合理的预测。  相似文献   
69.
自来水的软化处理在葡萄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软化水制备B5培养基对红地球葡萄试管苗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自来水添加K3PO4·3H2O,0.6 g/L+煮沸5 min的软化效果最佳,Ca2+离子浓度由84.75 mg/L降至2.66 mg/L,Mg2+离子浓度由26.62 mg/L降至8.85 mg/L,硬度由18°降低为2.37°。用该软化水配制的培养基,试管苗生长正常,株高、茎粗优于用蒸馏水配制的培养基。用K3PO4·3H2O软化的自来水可应用于葡萄试管苗的组织培养。  相似文献   
70.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PAD)技术分析了肉鸡群个体间RAPD指纹的变异程度。10个随机引物在36只公鸡中共扩增出83个片段,其中有67个是多态性片断,多态率为80.72%,11个随机引物在36只母鸡中共扩增了99个片段,其中有86个是多态性片段,多态率为86.87%,公、母鸡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858、0.7328。结果表明:RAPD标记的多态性明显,作为一种DNA标记,它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