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4篇
  21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浅析芸薹属作物抽薹性状的遗传规律及调控途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芸薹属作物分子标记研究人手,综述芸薹属作物抽薹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在整个芸薹属中通过其与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共线性,从相关基因群的遗传演变角度对相关基因进行统一性研究还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42.
在甘蓝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中ARC1和上游因子SRK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为进一步证实该相互作用,以甘蓝E1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扩增ARC1的编码序列, 构建ARC1原核表达质粒pET43.1a-ARC1,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通过SDS-PAGE检测该蛋白的表达。利用免疫共沉淀原理及pET43.1a-ARC1融合蛋白序列中的6×His标签与Ni+结合的特点建立了体外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方法, 并用该方法对ARC1与SRK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体外ARC1能与SRK相互作用并形成复合体,这为深入分析ARC1与SRK相互作用机理以及探讨ARC1与下游传导元件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利用Cre/lox重组系统具有的重组删除特性建立番茄工程恢复系,特异删除F1中的雄性不育基因恢复其育性。【方法】将TA29-Barnase雄性不育基因表达盒置于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并与NPTⅡ基因、Bar基因融合后获得植物表达载体pBinBarloxTABn,转化番茄获得雄性不育转基因植株。Cre基因在 CaMV35S启动子的驱动下转入番茄获得工程恢复系。两者在开花时进行杂交,利用Cre重组酶删除F1中的TA29-Barnase不育基因表达盒使育性恢复。【结果】利用NPTⅡ作为转化筛选标记基因获得了番茄雄性不育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中的Bar基因能正常表达,真叶叶盘在含PPT 3 mg?L-1(phosphinothricin)分化培养基上能分化愈伤组织及芽;真叶具有抗PPT 20 mg?L-1浓度以上的能力。获得的TA29-Barnase转基因植株表现雄蕊退化、无花粉产生或产生少量形状畸形且无生活力的花粉。雄性不育植株自花授粉不能坐果,用非转基因保持系花粉授粉后,果实正常膨大结籽,杂交后代对除草剂Basta的抗性按1﹕1分离。不育植株与Cre转基因工程恢复系杂交后,果实也正常膨大结籽。对不育植株与Cre转基因工程恢复系杂交后代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同时含Bar 基因和Cre基因F1植株中的TA29-Barnase雄性不育基因被精确删除。TA29-Barnase基因删除植株育性被恢复,能正常开花结果。【结论】利用Cre/lox重组系统建立的Cre工程恢复系成功将番茄F1代中的不育基因删除,恢复了 F1的育性。该研究结果为植物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4.
以叶用芥菜的子叶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细胞悬浮培养的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0.3mg/LNAA+1.0mg/L6-BA+0.1mg/L2,4-D,愈伤组织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3.0mg/L6-BA+1.0mg/L2,4-D。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培养2-10d达对数生长期。将小细胞团接种于MS+1.0mg/LNAA+3.0mg/L6-BA分化培养基上,继代两次后,分化出芽,分化芽在培养基MS+0.1mg/LNAA上诱导生根,形成小植株。  相似文献   
45.
以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E1 花粉为试材,对萌发前后的花粉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及差异蛋白质谱分析,发现延伸因子 BoEF-Tu 蛋白在花粉萌发后较萌发前表达上调。利用同源克隆得到甘蓝 BoEF-Tu 基因的全长 cDNA 序列,其长度为 1 728 bp,具有一个完整开放阅读框(ORF),位于 112 ~ 1 473 bp 处,编码 453 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 49.17 kD,等电点为 6.5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oEF-Tu 蛋白含有 9 个 α–螺旋结构,18 个 β–折叠结构,不含信号肽和跨膜区,在106 ~ 121 位氨基酸残基处有 1 个 GTP 结合区域(DKAPEEKKRGITIATA)。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BoEF-Tu 与拟南芥 EF-TuM 同源性较高,达到 93%;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oEF-Tu 与拟南芥 EF-Tu 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46.
经Co^60γ辐照和草酸复合处理获得的变异体。电镜切片观察表明,变异体的细胞壁比野生型薄,单位面积上微纤丝数量较多。堆积较紧密,角质层变得粗糙,细胞核内RAN增加,核基质的网架纤维也有变化。变异体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比野生型强。  相似文献   
47.
解决四倍体西瓜工厂化生产中常见问题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瓜四倍体工厂化生产中存在试管苗玻璃化,黄化死亡,鳞片状分化、不生根等不利问题,在MS中NH4NO3含量减半的情况下,前两者可得到有效的控制;用连续增殖,连续壮苗的方法,解决了西瓜四倍体鳞片状分化的难题;用茎尖扩繁的最佳培养为MS(含量半量NH4NO3)+2.0mg/L BA 0.2-0.3mg/L NAA;利用混合添加生长素(0.1mg/L IBA 0.1mg/NAA)有效的防止了四倍体多次继代不生根现象,为西瓜四倍体无性系保存及工厂化生产提供了完整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8.
】用玻板直立发芽法测得的芥菜种子发芽指数,用PEG高渗发芽法测得的发芽率,用热浸法测得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玻板直立发芽法测得的活力指数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种子浸提液导电率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负相关,并建立了相应的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9.
花色素苷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花色是观赏植物重要的性状之一,主要受花色素苷基因控制,目前有关花色素苷基因研究已较为成熟,大批调控植物花色的结构基因与调节基因已被克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定向培育出了新的观赏植物品种,并有望培育出新的花色品种。  相似文献   
50.
选用红叶芥和青叶大头菜为试材,对cDNA-AFLP反应体系中的几个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于芥菜的cDNA-AFL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0 μL PCR反应体系中,预扩增产物稀释30倍,Mg2+浓度1.2mmol/L,dNTP浓度0.2 mmol/L,Taq DNA聚合酶加入0.8 U时,选扩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