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199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宁南山区苜蓿地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坡位及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1)宁南黄土丘陵区苜蓿地土壤养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随着坡位的下降,苜蓿地0~100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土壤速效钾受坡位影响不大,苜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教呈下坡>中坡>上坡的趋势;(3)...  相似文献   
52.
在12座浅圆仓内进行进口大豆二年保管实践,采用机械通风降温、谷物冷却机补冷、空调控温、单管风机局部处理等综合控温储粮技术,通过分析保管周期内粮情、品质变化及相关损耗、费用情况,总结控温储粮技术在浅圆仓保管进口大豆中的优势和应用要点。试验表明,应用综合控温储粮技术可以使浅圆仓中保管的进口大豆长期处于准低温的安全储藏状态,达到延缓品质劣变和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3.
为了研究不同冬灌量对苜蓿越冬和返青期土壤水热状况、返青期苜蓿生长及第一茬饲草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冬灌量水分梯度(T1为600 m~3·hm~(-2)、T2为900 m~3·hm~(-2)、T3为1 200 m~3·hm~(-2),以1 500 m~3·hm~(-2)为CK),开展地下滴灌不同冬灌量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苜蓿草田不同冬灌量对土壤水热状况影响差异明显,各处理冻融期历时为CK=T3T2T1,分别达6、6、12 d和18 d,冻结期历时为CKT3T2T1,分别达51、61、63 d和67 d,随灌水量的增加冻融期和冻结期历时变短且延迟;消融期随冬灌量增加历时延长且逐步提前,各处理消融期历时为CKT3=T2T1,相差在1~4 d之间,以CK的3月5日结束期为最早。在苜蓿越冬期内,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随冬灌量的增加而增加,T1耗水量为53.70 m~3·hm~(-2),T2为102.95 m~3·hm~(-2),T3为301.5/hm~2,CK为469.16 m~3·hm~(-2),且以40~60 cm土层耗水量最高;6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变化表现不一致,T1和T2贮水量增加且增幅随冬灌量增加而下降,T3和CK贮水量下降,且随冬灌量增加降幅增大。在苜蓿返青期始末,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均呈消耗状态,以冬灌量900 m~3·hm~(-2)的T2土壤贮水消耗量为最高值,达212.87 m~3·hm~(-2)。越冬率、第一茬草产量均与冬灌量呈正相关关系,一级分枝数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苜蓿越冬率、一级分枝数、第一茬草产量、越冬期和返青期耗水量为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进行综合评价,各处理隶属函数平均值大小为:T2T3T1CK,认为宁夏灌区苜蓿草田地下滴灌最优冬灌灌水量为T2处理(900 m~3·hm~(-2)),有利于提高冬灌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改善苜蓿越冬、返青状况。  相似文献   
54.
55.
文章从地下滴灌系统布设、适宜的土壤类型、管材选择、布设时间、施工方法、注意事项、不同水源灌溉水处理、建植苗期灌水及生长期灌溉制度方面对苜蓿草田地下滴灌布设及灌溉水管理技术进行了详尽介绍。  相似文献   
56.
林木耗水量和环境供水量相平衡是干旱区造林的基本依据,林木耗水研究对了解其生理特性和造林规划有重要意义。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采用热脉冲植物茎流计和快速称质量法测定了主要造林树种山桃、山杏、柠条和沙棘的耗水量。结果表明:山桃、山杏、沙棘、柠条年耗水量分别为594.19、271.13、24.88和20.82 kg,日耗水量分别为3.30、1.51、0.14和0.12 kg;不同树种蒸腾耗水过程具有相似的变化过程,即正午是日蒸腾最强的时间,7、8月是耗水量最大的月份。  相似文献   
57.
通过分析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退化原因,认为:持续干旱、植被退化、暴雨集中、土质疏松为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滥垦、滥牧、乱砍、林草资源过度利用,以及人工植被建设规模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协调是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人为因素。结合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大、治理任务繁重、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资金投入不足的现实,以植被快速恢复为突破口,根据立地类型特点,总结出了退化荒山生态系统恢复模式、退化农田林草建设模式和侵蚀沟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8.
生物土壤结皮是干旱地区地表景观的基本组成部分,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北方荒漠化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化学计量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特别是降雨如何影响荒漠草原生物土壤结皮化学计量仍然不确定。该研究以自然降雨为对照,通过使用遮雨棚和喷灌系统控制降水输入,开展增水和减水处理野外控制性试验,研究降雨量对荒漠草原生物土壤结皮化学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减水处理增加了结皮层C∶N、C∶P和N∶P的比率,增水处理增加了结皮层下垫面C∶N、C∶P和N∶P比率;2)减水处理增大了结皮层与下垫面之间C含量的差异,同时减小了N和P含量的差异,增水处理增大了结皮层与下垫面之间N和P含量的差异,减水处理有利于结皮层C的积累,而增水后结皮层中磷的有效性降低;3)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促进了结皮层及下垫面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SMBC)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SMBN)的积累,而过高的降雨量导致土壤养分损失,不利于SMBC和SMBN的积累。相对干旱的土壤环境有利于结皮层土壤C、N的富集,为土壤微生物呼吸提供较多的营养物质,有利于SMBC和SMBN的积累。总之,在中国北方荒漠化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和下垫面的C∶N∶P化学计量对降雨量有不同的响应。  相似文献   
59.
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防治荒漠化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通过对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优势、存在问题的论述,旨在提倡发展保护性耕作,从而促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恢复,实现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利用生态足迹模型核算自然资产,测量和比较人类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之间差距。[方法]采用生态足迹的方法,对宁夏彭阳县1994~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彭阳县人均生态足迹一直呈现增长的态势,从1994年的0.9054383 hm2增加到2004年的1.262146 hm2,增加了39.4%。与全球、全国及西部(12)省分析比较表明,宁夏彭阳县199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高于全国乃至西北(12)省区,低于全球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结论]宁夏彭阳县在全球范围内处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但在全国及区域尺度上,彭阳县这些年来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中,生态系统的压力较大。万元GDP生态足迹也远高于全球及全国的水平,说明彭阳县的资源利用效益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