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0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011年春季麦田管理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省当前小麦苗期、土壤墒情和天气状况,提出包括因地因苗制宜,科学运筹肥水,镇压中耕划锄,增温灭草保墒,预防小麦冻害和搞好病虫害防治等春季麦田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2.
肥水运筹对不同筋类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连续2年的施肥和灌水试验,研究了肥水对强、弱筋小麦产量扣品质的影响,探讨了以群体调控为核心的节本增效技术。结果表明,强筋小麦的氮肥运筹以“前轻中重后补充”模式的产量、品质俱佳。在一定范围内,强筋小麦随施氮量增加,品质提高,弱筋小麦随施氮量增加品质下降,产量有所提高。强筋小麦的品质指标有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弱筋小麦不同灌水量处理间的品质差异不明显。因此强筋小麦要节本增效,应在底墒克足、一播全苗的基础上,不浇越冬水扣返青水,小麦全生育期灌水由3~4次减少为1~2次,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底氮用量,起身拔节期重施氮肥,提高氮肥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23.
河南省主要小麦品种重金属污染评价及镉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为给小麦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品种保障,2003年对河南省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小麦品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相关标准。2004年对鹤璧市卫河堤岸内侧土壤重金属检测表明,其土壤Cd含量为10.5mg/kg,严重超过国家标准(0.6mg/kg)。在此土壤环境下测定小麦植株各部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重金属Cd的积累量因品种、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品种间籽粒Cd含量为0.102~0.168mg/kg,均超过国家标准(0.100mg/kg)。小麦各部位Cd积累大小次序为根〉叶〉茎〉鞘〉籽粒〉颖壳。  相似文献   
24.
研究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的安全性以及对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2007-2008年在河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对该制剂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药种比1∶50~70)对玉米无不良影响;在防治地下害虫方面,该药剂在药种比为1∶50和1∶60时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9.85%和71.57%,与对照药剂48%毒死蜱乳油拌种、20%福·克悬浮种衣剂包衣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防效为60.08%,显著低于2个对照药剂.在防治丝黑穗病方面,该药剂在药种比为1∶50时防效为81.06%,略高于对照药剂5%烯唑醇干粉种衣剂包衣,显著高于20%福·克悬浮种衣剂包衣;药种比为1∶60时防效为72.65%,介于两个对照药剂之间,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防效为60.95%,显著低于2个对照药剂.因此,该种衣剂的最佳使用剂量为药种比1∶50~1∶60拌种包衣.  相似文献   
25.
不同土壤条件下干旱、低温对冬小麦形态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干旱、低温逆境下不同土壤耕作措施对冬小麦形态和生理的影响。采用两合土、砂浆黑土2种土壤设置包含施有机肥、保持土壤水分、整地(粗糙、精细和旋耕)等因素共7种土壤耕作方式处理,调查测定冬小麦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出苗、土壤水分、分蘖等都有影响,从而影响冬小麦抗寒能力。粗糙整地表现出较差的低温耐受能力,施用有机肥、土壤水分、精细整地等栽培措施能明显增加抗低温能力。冬小麦在逆境情况下,叶片中脯氨酸含量较正差情况的脯氨酸含量大幅增加;低温逆境下冬小麦叶片脯氨酸含量比干旱逆境下急剧增加而且幅度大;适度的旱情能提高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提高后期抗寒能力。土壤水分、肥力是影响冬小麦抗低温逆境胁迫能力的主要因素,一定范围内的干旱逆境锻炼,对提高小麦抗低温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6.
河南省2005年春季麦田管理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4年麦播时由于底墒充足 ,天气适宜 ,河南省部分麦田播期偏早、播量偏大 ,加上 12月中旬之前气温偏高 ,全省小麦生长普遍较快 ,导致冬前旺长面积偏大 ,12月下旬以后 ,气温急剧下降 ,低温程度和持续时间为历史少有 ,致使早播麦田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针对这种情况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驻马店、周口、新乡、安阳、许昌、郑州等市、县 ,对全省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麦田进行了多点考察、研究 ,并与当地技术人员一起认真分析、讨论 ,提出了“春季麦田管理必须分类管理 ,区别对待”等管理措施 ,现综合归纳如下。1 严重…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高肥力条件下 ,不同底氮量和行距对豫麦 49号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入一定底氮 (纯氮 1 2kg/亩左右 )的基础上 ,不同底氮增加量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差异 ,以底肥增施 1 0kg/亩尿素产量最高 ;不同行距配置对产量影响不大 ;不同底氮量和行距互作对产量有显著影响 ,以底肥增施 1 0kg/亩尿素并采用 0 .2 0m× 0 .2 6m种植方式产量最高 ,底肥增施 2 0kg/亩尿素宜采取 0 .1 3m× 0 .33m种植方式 ,底肥不增施氮肥时 ,无论采取何种行距 ,其产量都最低  相似文献   
28.
宁南旱区谷子地膜覆盖的土壤水温效应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对不同覆膜方式降水后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进行定位观测,并观测了谷子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结合作物产量分析了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表明,降水后微集水种植技术的沟内有较好的集水作用,水分可以储备在垄下部位,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剧烈。微集水种植技术在生育期间有集水保墒作用,季末土壤供水能力明显改善。冬闲田处理秋平膜与秋垄沟播前贮水量分别较对照高24.9、7.1 mm,且增产效果显著。覆膜处理的谷子产量得到明显提高和农田水分得到高效开发利用。作物各个生育时期以微集水种植技术的集水保墒效果最佳、生育期耗水量较低,表现出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9.
河南省中产灌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于麦收前对河南省中产灌区麦田进行调查取样,结合生产实际分析表明,播量、氮肥施用、病虫害防治以及品种选用等是目前中产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实现河南省中产灌区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在选用具有高产潜力新品种的同时,控制播期播量,大力推广平衡施肥、分期施氮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0.
根据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的特点,通过分析其历史演变过程,对比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的不同特征,提出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传统农业技术,继承其优良传统,改造其落后和不完善的地方,最终将传统农业技术提升为现代农业技术的组成部分,是实现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技术转变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