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7篇
农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干旱胁迫是小麦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加强小麦根部性状对于提高小麦的抗旱性的研究,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快速准确测量小麦根系的各项指标和筛选适宜于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指标,该文对小麦抗旱性有关的根系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了归纳总结与比较分析,提出了当前根系研究方法中的几点问题,以期为根系研究方法的选择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为小麦抗旱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氮肥运筹对节水高产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以形成最佳的氮肥底追比例,保护有限水资源。[方法]在统一施用270 kg/hm2纯氮条件下,选取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衡4399为材料,研究了底施与追肥比例3∶7、5∶5及7∶3这3种氮肥运筹方式对其产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肥运筹方式与产量及水分利用率高度相关,种植衡4399等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平均产量最高,为7268.21 kg/hm2,水分利用率最大,为21.56 kg/(hm2·mm)。[结论]在黑龙港地区施用270 kg/hm2纯氮条件下,种植衡4399这类分蘖能力较强的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宜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  相似文献   
53.
为了筛选出黑龙港地区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适宜的施氮方式,以该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的3个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邯6172(粒重侧重型)、河农6049(粒数侧重型)和衡4399(穗数侧重型)为试材,在氮肥施用量均为270 kg/hm~2条件下,试验设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例(底追比)3∶7、5∶5和7∶3计3个水平,研究了3种施氮方式对不同类型冬小麦的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使用比例以及品种类型均与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高度相关,穗数侧重型品种衡4399宜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平均产量为7 181.54 kg/hm~2,水分利用率为22.26 kg/(hm~2·mm);粒重侧重型品种邯6172和粒数侧重型品种河农6049宜采用底追比5∶5的施氮方式,平均产量分别为7 176.23和7 166.05 kg/hm~2,水分利用率分别为22.05和22.00 kg/(hm~2·mm)。  相似文献   
54.
孟祥海 《花卉》2012,(5):45-45
据英国媒体报道,在俄罗斯博物馆的一个角落中栽种着一盆名叫stenophylla的蝇子草属植物,3万多年前,stenophylla的种子被松鼠们埋藏在西伯利亚的冻土之中,寒冷为种子的生命进程按下了暂停键。如今,它重见天日,绽放出洁白的花朵。  相似文献   
55.
方哈高速公路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公路交通的具体情况,根据佳哈高速公路方哈段沥青路面施工的特点,阐述了SBS改性沥青路面材料的技术要求及混合料的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缩裂性,对施工工艺和方法及其在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6.
为了研究寒地水稻直播的高产栽培模式,选用龙粳31和牡丹江28为试验品种,采用撒播和条穴播两种播种方式,分别以芽种子量100kg/hm2、125kg/hm2、150kg/hm2为3种播种量进行直播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播种方式对产量的作用都极显著,播种量对产量的作用显著,播种方式×播种量互作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品种×播种方式互作对产量的作用显著。试验中龙粳31×撒播×播种量150kg/hm2模式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寒地的生态特点,认为寒地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模式是当地主栽的中等分蘖型水稻品种×撒播×播种量150kg/hm2。  相似文献   
57.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典型旱地草甸土土壤水分和养分运移季节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内土壤水分布趋势为成熟期拔节期播种期大喇叭口期;免耕处理前期土壤表层含水量较低,成熟期30 cm以下土层明显增加;同一土层,深翻比浅翻含水量提高3.23%~8.41%,与不同翻耕深度下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水变化趋势一致;秸秆还田20 cm与35 cm对NH_4-N影响较小,3种耕作方式下土壤NH_4-N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浅翻、深翻及深翻秸秆还田土壤NO_3-N含量随土层深度而增加,差异显著。短期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受年季间的影响变化,研究为农业生产综合配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
景鹏  孟祥海 《森林工程》2006,22(5):24-27,31
本文将北方冬季的冰雪期分为初冻、冻结和融冻3个时期。在采集了融冻期和非冰雪期城市道路上速度和流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速度的差异以及速度和流量在不同车道上的分布特点。在充分分析了融冻期和非冰雪期的速度和流量在时空上的分布后,综合研究这两个时期的速度-流量关系,并且建立了非线性回归模型。通过模型,不仅能了解不同时期的交通流特性,而且还能得到不同时期的道路通行能力,从而为北方城市冬季的道路交通管理和设计做好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9.
60.
为明确不同状态菌渣化学特性与生物学特性,利用宏基因组16S rDNA测序技术,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费舍尔精确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热图,对废弃菌渣、堆肥后菌渣及轻简化处理菌渣3种不同处理状态的菌渣开展微生物多样性、养分特性研究及其环境因子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废弃菌渣(M1)、堆肥后菌渣(M2)及轻简化处理菌渣(M3)的微生物多样性丰度存在较大差异,3种物料微生物属水平上物种相对丰度达到了差异显著性水平(P<0.001),其中以M3的微生物(细菌、真菌)丰度最高,表现为M1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