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2种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落叶松防御物质单宁的诱导作用,利用喷雾处理和香草醛比色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2年生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诱导作用,及对其针叶内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喷施茉莉酮(ZJ)、茉莉酸甲酯(MJA)和茉莉酸(JA)后,2种树体针叶内单宁含量增加或减少波动明显,诱导作用可持续10~20天。茉莉酮对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较茉莉酸甲酯和茉莉酸显著;但3种茉莉酸类化合物均明显影响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的变化。0.01mmol·L-1茉莉酮、茉莉酸甲酯和1mmol·L-1茉莉酸诱导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明显变化;0.01mmol·L-1茉莉酸甲酯和1mmol·L-1茉莉酸对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变化影响显著。3种茉莉酸类化合物诱导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的变化幅度高于长白落叶松。总之,喷施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能够诱导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系统增加或减少,并具持效性;2种落叶松对外源茉莉酸类物质的应激反应不同,兴安落叶松的应激反应强度大于长白落叶松。  相似文献   
12.
转Bt基因棉生态风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转Bt基因棉对棉田天敌、非靶标害虫的影响、抗虫的持久性、毒蛋白表达的时空性等方面综述了转Bt基因棉生态风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铜、镉胁迫对杨树叶片中防御蛋白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重金属胁迫对杨树抗性的影响,以1年生杨树扦插盆栽苗为试验材料,分析在重金属铜( Cu)、镉( Cd)胁迫下杨树叶片中防御蛋白活性的变化。分别用Cu、Cd的3种不同质量分数处理扦插盆栽苗的土壤,Cu为400、700、1000 mg·kg-1、Cd为1.0、3.0、6.0 mg·kg-1,30d后开始取样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中,防御蛋白CAT、SOD、PPO、PAL、CI、TI活性的变化规律性与重金属质量分数和时间有关,重金属胁迫30~40 d后,高质量浓度Cd、Cu处理样叶中的防御蛋白CAT、SOD、PPO、PAL、CI、TI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在第40天时达到最大,低质量分数Cd、Cu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处理50~60 d后,高质量分数Cd、Cu处理样叶中防御蛋白CAT、SOD、PPO、PAL、CI、TI活性显著低于对照,低质量分数Cd、Cu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在第60天的时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4.
自然环境中,昆虫与植物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及持续的相互作用,其中植食性昆虫主要依靠嗅觉识别植物产生的挥发物来区分寄主或非寄主植物,研究植食性昆虫嗅觉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感受机制,有助于揭示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协同进化关系,筛选植物抗性品种及开发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本文综述了植物挥发物种类及特性和植食性昆虫对植物挥发物的响应、触角嗅觉感器神经元类型及功能、触角嗅觉相关蛋白种类及其功能,展望了昆虫化学生态研究中最新的研究思路、方法,为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河北省南皮县2种防治棉铃虫措施的转Bt基因棉田及其周边生境绿盲蝽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在转Bt棉田有4个高峰期,绿盲蝽若虫有3个高峰期,整个发生期各棉田绿盲蝽成、若虫平均百株虫量分别为GK田33.44头1、6.24头,综防田8.10头、3.38头,化防田5.68头、2.00头,GK田分别比综防田、化防田高312.8%3、80.5%4、88.7%、712.0%,差异极显著(P<0.01),但综防田与化防田发生期绿盲蝽成、若虫平均百株虫量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绿盲蝽已成为当地转Bt基因棉田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6.
西瓜、厚皮甜瓜果斑病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世界一些地区先后发现西瓜果斑病的为害,病害症状与瓜类炭疽病和疫病相似,不仅为害西瓜,还为害厚皮甜瓜、苦瓜等多种作物,应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果斑病是新病害,易使瓜农、农药经营者甚至是农技人员误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笔者结合试验、调研及在日本期间的厚皮甜瓜栽培实践,将瓜类果斑病的防治进展撰文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喷施茉莉酸处理诱导长白落叶松产生系统抗性,分析系统抗性对舞毒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揭示局部与全株处理诱导抗性的差异。【方法】以3种不同浓度(0.01、0.10和1.00 mmo L·L-1)的茉莉酸局部或全株喷施长白落叶松苗,以喷水组为对照(CK),观察记录各处理组舞毒蛾生长发育状况和产卵量,分析其解毒代谢酶的活性。【结果】取食用茉莉酸局部或全株处理长白落叶松后,各处理组舞毒蛾3~6龄幼虫体质量均低于CK,其中1.00和0.10 mmol·L-1局部及全株处理组的舞毒蛾3~6龄幼虫、0.01mm·L-1局部和全株处理组的舞毒蛾5、6龄幼虫体质量与CK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幼虫存活率、雌雄蛹质量和产卵量均低于CK,其中除了0.10 mmol·L-1全株处理外,其他各处理组的蛹质量均和产卵量与CK差异显著(P0.05)。浓度相同时,茉莉酸局部处理对舞毒蛾生长发育和产卵量的抑制作用与全株处理相近,且处理浓度为1 mmol·L-1时的抑制作用优于其他2种浓度。0.10 mmol·L-1局部处理组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的ACP、AKP活性和4龄幼虫体内的AKP、SOD、P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P0.05),且局部与全株处理组幼虫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茉莉酸局部处理长白落叶松后能系统诱导增强其抗虫性,抑制舞毒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且诱导效果与全株处理相近,舞毒蛾幼虫也能通过提高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抵御落叶松产生的诱导抗性。  相似文献   
18.
镉、锌复合胁迫对银中杨化学防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镉(Cd)、锌(Zn)复合胁迫对银中杨化学防御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将3种含量的Cd(0.5、1.5、2.5 mg/kg)和Zn(300、500、700 mg/kg),采用正交实验设计(3 × 3)分别复合施加到1年生银中杨生长的土壤中,在胁迫30、40和50 d后,分析各组银中杨叶片中的防御蛋白活性以及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结果在Cd、Zn复合胁迫下,银中杨叶片中防御蛋白活性以及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均随Cd和Z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且高含量Cd、Zn复合胁迫下的防御蛋白的活性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均显著低于中低含量复合胁迫(P < 0.05)。其中,在Cd、Zn中高含量复合胁迫下,30、40和50 d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胰蛋白酶抑制剂(TI)、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活性、黄酮和木质素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在Cd、Zn低含量复合胁迫下,30、40 d后的黄酮含量以及50 d后的PAL活性,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Cd和Zn复合胁迫会抑制银中杨叶片内的化学防御水平,且抑制效果呈一定的浓度和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在复杂性生态系统中的协同效应和功能互补性,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1年生青山杨(Populus pseudo-cathayana×P.deltoides)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对青山杨幼苗进行单一和复合接种(根内根孢囊霉+摩西斗管囊霉,M)处理,不接种处理(CK)为对照,分析不同接种处理对青山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不同接种方式,对青山杨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同,复合接种处理比其单一接种处理有利于青山杨的生长发育。复合接种处理(M)的青山杨的株高、地径、叶宽、叶面积、根系活力、叶绿素a质量分数、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叶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叶绿素b质量分数显著(P<0.05)低于其他处理;叶长、叶片数、根长、根系平均直径、根系体积、根表面积、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均显著(P<0.05)高于RI处...  相似文献   
20.
丛枝菌根真菌对银中杨叶片物质代谢及化学防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两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M)和根内球囊霉(GI)对银中杨物质代谢及化学防御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采用孢子含量均为15 个/g的GM、GI基质,分别称取20 g孢子基质与1.3 kg灭菌土混合均匀制成混合基质,将银中杨扦插苗移栽至混合基质中。在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达到最高时(第90天),分析银中杨叶片内N、P元素、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以及防御蛋白活性。   结果   GM和GI处理组银中杨,叶片内N和P、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淀粉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 0.05)。次生代谢产物木质素、黄酮、总酚和单宁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防御蛋白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胰蛋白酶抑制剂(TI)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GM和GI能促进银中杨物质代谢,叶片内营养元素N、P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改变叶片品质,改善其耐受性;增强叶部化学防御能力,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和防御蛋白活性增加,改变银中杨对叶部害虫的抗性。因此,丛枝菌根真菌最终能否增强银中杨的抗虫性还有待进一步生物测定试验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