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将抗逆基因ThIPK2转入东农50,得到稳定遗传株系,将T4代株系种子正常播种,将转基因植株与对照东农50的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粒数等性状进行比较,研究ThIPK2基因对大豆农艺性状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植株相比,生育期并没有改变,而株高、主茎荚数、分枝...  相似文献   
12.
蚜虫取食大豆诱导大豆异黄酮变化的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蚜虫取食大豆诱导大豆异黄酮含量和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蚜虫取食处理不仅能诱导虫害叶内异黄酮含量的显著变化,而且能诱导同株未被害叶内异黄酮含量发生类似的变化,说明蚜虫取食诱导大豆叶片植株合成3种异黄酮苷元组分及总异黄酮的反应是一种系统诱导抗性;接蚜数量不同的大豆植株间,异黄酮含量差异显著,而且在一定范围的受害程度内,大豆叶片内异黄酮含量基本一致。蚜虫取食对大豆叶片异黄酮的诱导反应与光照无关,只与植株是否被害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以子叶节为外植体将抗虫基因cryIA转入东农50大豆品种中,对获得的T0、T1和T2代植株采用PCR、RT-PCR及Southern杂交法进行分子检测,并对转基因大豆进行食心虫室内抗性鉴定。经PCR鉴定,T0植株有4株为阳性植株,T1有3株为阳性植株,T2有9株为阳性植株。对3株T1 阳性植株进行RT-PCR检测,均扩增得到1 800bp目标片段, Southern杂交分析显示,有2株出现杂交信号,分别为单拷贝和双拷贝。室内抗虫鉴定表明转基因植株食心虫抗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在蛋白质及脂肪酸含量等品质性状上,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证明cryIA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大豆基因组中,该基因在大豆T1转基因植株中能够正常转录,抗虫基因cryIA的导入可以提高东农50对大豆食心虫的抗性,其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人工气候箱和田间网室2种接蚜鉴定方法对大豆蚜虫的鉴定效果,并用田间网室鉴定方法对109份黑龙江省栽培大豆进行蚜虫抗性分析.结果表明:田间网室和人工气候箱均能准确鉴定大豆品种的抗性;所有鉴定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但是没有免疫和高抗品种,抗性材料37份,占总检测材料的33.9%.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转TaNHX2基因大豆T3代株系,研究其在干旱胁迫情况下表型、生理特性、生物量与光合作用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的不断延长,对照表现出明显的萎蔫,且转基因植株能够持续地保持绿色状态。转基因植株叶片中含水量高于对照,但株系间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大,转基因植株中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对照,SOD的活性高于对照。综合评价表明转TaNHX2基因大豆T3代株系比对照具有更强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6.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病是大豆生产上重要经济病害之一.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同时该地区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有效防控大豆孢囊线虫病,文章阐述东北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种类、分布和变异及病害发生程度等规律.根据该区大豆孢囊线虫病害发生特点综述已有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农业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利用抗病品种等.最后展望未来潜在防控技术,以期为东北地区大豆丰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蚜虫差异抗性的大豆品种PI567598B(高抗)、绥农30(抗)、东农51(中抗)和Williams 82(感)为试验材料,分别于接种大豆蚜虫0,7,14和21 d时采集大豆叶片,利用q PCR对异黄酮合成关键酶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黄烷酮-3-3羟化酶(F3H)、大豆异黄酮合成基因1(ISF1)和大豆异黄酮合成基因2(ISF2)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蚜虫取食前高抗品种PI567598B中PAL、F3H、ISF1和ISF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感虫品种Williams 82;蚜虫取食后,抗蚜品种PI567598B和绥农30中PAL基因在蚜虫取食14 d时显著上调,在21 d时达到最大,F3H基因7 d时表达量最高,然后降低;IFS2表达量于蚜虫取食7 d后显著上调,在21 d时达到最大;中抗品种东农51中PAL、IFS2和F3H基因表达量在7 d时增加,但不显著;而感蚜品种Williams 82蚜虫取食后PAL和IFS2表达量增加但不显著,且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抗蚜品种,F3H基因表达量不增反降;抗感大豆品种蚜虫取食后IFS1基因表达均诱导不显著。研究表明,感蚜大豆品种蚜虫取食前后异黄酮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都比较低,而抗虫品种异黄酮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高,且防御响应持续时间长,符合其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对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研究的广泛和深入,转基因作物田间释放试验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是最早进行转基因农作物田间释放的国家,有着丰富的经验.该文详细介绍了美国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的管理方法、申请田间试验的流程和美国转基因农作物田间释放现状,以及美国解除转基因作物监管状态的依据和条件,同时也总结了美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遗传转化方法对16个大豆基因型进行转化,以丛生芽分化率和GUS阳性率作为指标,比较不同大豆基因型再生性及对农杆菌敏感性的差异.同时对大豆遗传转化再生过程中的种子萌发所需6-BA浓度、草丁膦(PPT)筛选压力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萌发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6-BA能显著提高丛生芽的分化率;不同大...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后代植株遗传存在不稳定性,能够快速有效地筛选后代阳性植株成为转基因研究工作的重点。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草铵膦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普通受体大豆品种东农50在大于5.0 mg.L-1草铵膦筛选压力下,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植株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基本不能完成正常的生活史;携带bar基因的Southern拷贝T2代转基因大豆种子在添加5.0 mg.L-1草铵膦的MS培养基中34.7%能正常萌发生长,利用CaMV35S和bar 2对引物对5.0 mg.L-1草铵膦筛选得到的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能扩增出正确的条带,结果均为阳性。研究表明应用种子萌发法能够快速检测草铵膦转基因大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