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黄土高原沟坡次生植被与土壤营养现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次生被群落生物量与土壤养分之关系,分别立地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阳坡上部的群落生物量最低,为0.693kg/m^2,阴坡上、下部和半阴坡下部相近且较高,平均为1.228kg/m^2,阴坡、阳坡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极显著;同一坡向不同坡位,相同层次的有机质趋于一致;阴坡各立地类型0-30cm土层内平均为24.15g/kg,阳坡霜应层层次均值为14.26g/kg0.30cm、0=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测序法分析兰考泡桐与白花泡桐和毛泡桐在叶绿体rps16序列上的遗传差异,旨在分析三者之间在叶绿体基因上的变化特点和规律,探讨其种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选取兰考泡桐、白花泡桐和毛泡桐各15个样本,对其提取的DNA用PCR扩增获得特异片段,并将其纯化与测序。利用软件Clustal X 2.0对所得序列进行排序;运行MEGA 4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其序列特征,并计算出K2P遗传距离。【结果】(1)对获得的rps16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得兰考泡桐序列长度分别为932 933 bp;白花泡桐序列长度为932 bp;毛泡桐序列长度分别为916918 bp。对所得rps16序列进行排序后的长度为938 bp,平均GC含量为34.31%。3个种所代表的个体之间共有10个变异位点,占整个序列长度的1.07%。其中有9个变异位点属于碱基插入或缺失类型,占变异位点总数的90%,占整个序列长度的0.96%。有1个变异位点属于碱基替换类型,占整个变异位点总数的10%,占整个序列长度的0.11%。(2)整个rps16片段的序列共有10个变异位点,其中兰考泡桐与白花泡桐在总的变异位点上,具有一致的碱基位点9个,占总变异的90%。而兰考泡桐与毛泡桐相比,没有相同的碱基。【结论】根据三种泡桐的rps16序列的序列特征和变异位点的分析,表明在叶绿体遗传方面,兰考泡桐具有与白花泡桐更多相似的遗传物质,其亲缘关系较近。综上所述,推测兰考泡桐与白花泡桐可能来自同一母系遗传。  相似文献   
63.
以天然红松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块1 hm2样地,利用负指数模型、修正指数模型、限定混合Weibull分布模型及q值法进行径级结构模拟。结果表明,4块不同类型样地的径级分布均呈反“J”形,森林更新良好;指数模型整体上低估了林木株数,限定混合Weibull分布模型则高估了林木株数,而修正指数模型整个径阶范围内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模拟效果最好,表明修正指数模型更适合天然红松阔叶林径级结构的模拟;4块不同林分的q值为1.19~1.33,说明q值法对于天然红松阔叶林的直径分布的表达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4.
根据林地水分平衡原理,提出并建立了用于林木单株水分耗量测定的新方法-单株平衡定期测定法。经理论分析及实际测定试验认为,该方法设计科学,误差来源少,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为黄土高原林地单株耗水量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5.
以桉树、杉木、马尾松、落叶松及樟子松等为对象,利用样地调查资料,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造成我国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多种社会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集体林区人工林林分生产力仅达国有林的44.6%,由此而造成全国人工林整体生产力水平下降了28%;据估算,我国人工林林分中,在立地条件类型层次上真正未做到适地适树而成为低产林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0%左右,所造成的人工林整体生产力下降幅度为5%左右;而树种区域扩张与非高产区大面积造林,以及种源混乱、逆向选择等树种层次所造成的非适地适树,是影响人工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现实,非主要由营林技术所致,而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与体现,是自然、社会因素与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
在具有半干旱黄土区典型地貌与气候特征的山西省偏关县,以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林分自创性”假说的水量平衡关系式各变量及相互关系,结合试验样地林分情况确定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构建了5∶q∶1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2008—2011年的567组数据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检验,得到最适宜的网络结构为5∶6∶1,均方误差函数为mse=0002888,总体拟合精度为9387%,模拟检验拟合精度为9335%。  相似文献   
67.
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于2013~2014年冬季对北京九龙山侧柏人工林进行温度和湿度的数据采集,进而分析不同结构类型(郁闭度、枝下高)侧柏林的温、湿度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日差值呈现的规律为:1号(郁闭度0.3~0.4,枝下高1/2)2号(郁闭度0.3~0.4,1/3枝下高)3号(郁闭度0.5~0.6,1/2枝下高)4号(郁闭度0.5~0.6,1/3枝下高)5号(郁闭度0.7~0.8,1/2枝下高)6号(郁闭度0.7~0.8,1/3枝下高),平均最低温则相反。(2)温度日差值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条件下差异显著,多重t检验结果显示除1号样地和2号样地以及5号样地和6号样地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样地间均差异显著。(3)不同结构类型林分平均最高、最低相对湿度顺序为:1号2号3号4号5号6号;相对湿度日差值方差分析结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68.
黄土藻类回接之生境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液体藻种固相接种培养试验,对人工培养藻类结皮的生态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温度、光照、水分对藻类生长繁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条件对藻类的生长有影响,20℃和室温条件下藻类生物量平均增长率较小,说明其生长比35℃条件下稳定;从光照条件来看,全光和暗光条件下藻类生物量逐渐减少,而弱光条件下生物量持续增加,说明弱光条件下藻类生长最旺盛;水分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条件,土壤含水量达到30%~35%时藻类生长良好,说明足够的水分供给能够增强液体藻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因此,在藻类接种的初期,加强水分的供应能够保证人工培养藻类结皮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69.
黄土高原人工植被与其水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92,自引:1,他引:92  
以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为代表,就主要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影响现状及其原因,分别立地条件类型,进行了广泛调查与定点测定.结果表明,各种人工植被均有导致深层土壤干化的可能.干化层的出现,是人为高密度粗放经营,造成了水分长期亏损的累积结果.它的存在已对林木的生长及林分的稳定构成了威胁.经对残塬沟壑区人工林地水分年际变化规律进行定位观测,以及对该区土壤、气候特点的分析,认为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该区森林植被难以发挥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