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不同外源激素对花铃期棉花主茎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初花期(7月6日)、盛花期(7月17日)喷施不同浓度GA3(赤霉素)、BR(油菜素内酯)和6-BA(6苄基腺嘌呤)对棉花盛花期(7月17日)和盛铃期(7月31日)主茎功能叶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设GA3、BR和6-BA 3种激素处理,每种激素设2种浓度,即GA3(10和30 mg•L-1)、BR(0.01和0.1 mg•L-1)和6-BA(10和100 mg•L-1),以喷清水为对照。测定主茎功能叶内的可溶性糖、丙二醛、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内源激素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100 mg•L-1的6-BA能够显著提高盛花期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POD活性,使MDA(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100 mg•L-1的6-BA和30 mg•L-1的GA3处理,使盛花期内源ZR(玉米素核苷)、GA3含量和ZR/ABA(脱落酸)、GA3/ABA、(ZR+GA3)/AB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0.01 mg•L-1的 BR和10 mg•L-1的GA3处理,盛花期主茎功能叶生理活性也有所提高。100 mg•L-1的6-BA和30 mg•L-1的GA3处理也显著提高了棉花盛铃期主茎功能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GA3/ABA和GA3+ZR/ABA值,并使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叶面喷施100 mg•L-1的6-BA、30 mg•L-1的GA3能够显著提高棉花花铃期主茎功能叶的生理活性,为生产中采用生长促进类外源激素防止棉花过早衰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2.
 研究水分胁迫对棉花叶片细胞膜伤害、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各棉花品种各部位果枝叶片中MDA含量明显增加,增加幅度因品种、时期和植株部位不同差异较大,其中,以中铃品种果枝叶片中MDA含量增加幅度最小。水分胁迫下各品种、各部位果枝叶片SOD、POD酶活性在棉铃发育的多数时期都明显升高,其中上、中部果枝叶SOD酶活性在棉铃30 d日龄时最低,并且这一规律不因品种类型和果枝区位而改变;中铃品种上部和下部果枝叶SOD酶活性在干旱胁迫下增加的幅度大于大铃和小铃品种;就不同区位果枝叶各时期总体情况而言,以中部POD酶活性最高,下部次之,上部最低。干旱胁迫下中铃品种的铃重和产量变化幅度最小,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73.
去早果枝对转基因抗虫棉生长发育与衰老进程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为材料,设置了2个播期和4种去早果枝方式(去基部1个、2个、3个果枝及不去果枝的对照)处理,研究去除早期果枝对棉花生长发育及衰老进程的影响。2年结果表明,去早果枝推迟了棉花的生育进程;去掉1个早果枝处理总果枝数与对照无差异,但去掉2个、3个果枝后明显低于对照,总果节数差异不显著;去早果枝显著提高了第1播期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去1个、2个和3个果枝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在2年中平均比对照高13.5%,17.5%,19.0%,但在第2播期差异不明显;去早果枝降低了第1播期棉花脱落率和烂铃率并提高了棉花的子棉产量,脱落率在2年中平均比对照降低4.5,5.8和9.0百分点,烂铃率平均降低2.2,4.5,4.8百分点;去1个和2个果枝处理的子棉产量在2年的第1播期中比对照平均高9.6%和8.1%,但在第2播期增产不明显,甚至减产。  相似文献   
74.
小麦代换系抗旱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目的】通过对干旱胁迫下小麦代换系多项生理指标的研究,鉴定其抗旱性基因型。【方法】以小麦CS-Synthetic 6x 整套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在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叶片相对电导率、K+相对渗透率、游离脯氨酸、蛋白质含量、相对含水量(RWC)、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SOD活性、POD活性、丙二醛含量、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WUE)、PSⅡ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各项指标的抗旱系数作为衡量抗旱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将15个单项生理指标综合成为6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通过聚类分析将23个基因型划分为3类:1A、3A、2D、4D代换系及其父本Synthetic 6x属高度抗旱类型;2A、4A、4B、1D、3D代换系属于中度抗旱类型;其余12个代换系(5A、6A、7A、1B、2B、3B、5B、6B、7B、5D、6D、7D代换系)以及中国春属于不抗旱类型。【结论】本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1个代换系及其亲本的抗旱性进行了分类和评价,以期为小麦抗旱品种选育探索一条实用的鉴别途径。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棉区不同纤维颜色棉花品种品质差异及棉铃在发育进程中生理活性变化,探索其品质形成的主要时期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彩色棉的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彩色棉品种中棉所51号(浅棕,CCRI 51,杂交棉)、中棉所81号(深棕,CCRI 81)、中棉所82号(深绿,CCRI 82)和普通棉(简称白棉,CK)国欣棉3号(GX 3)为试验材料,对各小区棉株中部第5-6果枝的一、二果节当日花进行挂牌,于收获期测定其纤维品质,并在花后10、15、20、30、40 d(days post anthesis,DPA)取挂牌棉铃,分别测定铃壳、棉籽、棉纤维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棉纤维的纤维素含量,研究不同颜色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差异及棉铃发育特点,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以及断裂比强度三个指标均以杂交彩色棉(浅棕棉)最高,常规陆地棉三个指标的高低顺序为:白棉>深棕棉>深绿棉。白棉铃壳各时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彩色棉品种,各品种各时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白棉棉纤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大下降幅度时期为前期(10-20 DPA,降幅66.67%),而彩色棉品种为后期(20-40 DPA,降幅为23.08%-61.19%)。各品种铃壳POD活性在花后10-20 DPA均有所上升,其中以深绿棉品种上升幅度最高,白棉和浅棕棉铃壳POD活性在10 DPA时显著高于深棕棉和深绿棉。白棉在10 DPA时铃壳和棉籽SOD活性均为最高,两棕色棉铃壳SOD活性在棉铃发育过程中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浅棕棉棉籽SOD活性在30-40 DPA时提高了53.18%,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深绿棉棉纤维SOD活性降低时期出现得较其他品种早10 d。白棉棉籽MDA含量在花后20-30 DPA时下降,而彩色棉均升高。浅棕棉纤维素快速累积开始期最早,持续期最长,白棉较深棕棉和深绿棉的纤维素快速累积起始期早3 d,持续期长1-5 d。10 DPA时棉籽MDA含量与棉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显著负相关,铃壳POD活性与纤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纤维素快速累积持续期与纤维长度及强度显著正相关;20 DPA时棉纤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30 DPA时棉籽MDA含量以及纤维素快速累积起始期与整齐度呈显著负相关;20 DPA时棉籽MDA含量、30 DPA时铃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40 DPA时棉纤维MDA含量与马克隆值呈显著正相关;40 DPA时棉籽可溶性蛋白质含量、20 DPA时棉纤维POD活性与伸长率显著正相关。【结论】彩色棉棉铃相比于白棉,较低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在纤维发育前期(0-20 DPA)阻碍了纤维初生壁的形成及生长,在纤维发育后期(20-40 DPA)促进了色素类物质在次生壁沉积,这就降低了纤维素在次生壁的积累。彩色棉较短的纤维素累积持续期以及较晚的纤维素快速累积起始期是造成彩色棉品质低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6.
不同施氮量处理(高氮:375.0 kg/hm2;中氮:187.5 kg/hm2;低氮:0 kg/hm2)对棉花主茎功能叶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氮肥水平对主茎功能叶中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蛋白质含量有重要的影响。高氮对主茎功能叶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促进了蛋白质的合成。②不同施氮量对棉花的生长有一定调节效应,与中氮、低氮相比,高氮明显提高了棉株高度和叶面积指数,延长了叶片的功能期,但对生育进程影响较小。③中氮水平下功能叶光合速率高于高氮和低氮处理,低氮处理下加速了群体叶片的衰老。④不同氮肥处理的棉花产量:中氮>高氮>低氮,表明中氮条件下源库关系比较协调,叶片合成的光合产物向棉铃的输送效率较高,能促进棉铃数量增多、库容扩大、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77.
不同冠层结构对棉田小气候及蕾铃脱落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黄河流域不同冠层结构下棉花产量及田间微环境差异,对去叶枝(T1)、去叶枝高矮相间(T2)、留叶枝(T3)、留叶枝高矮相间(T4)4个群体结构下棉花的产量和微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冀棉958和农大棉601的留叶枝群体在各时期的底部透光率均显著降低,而T4群体底部透光率显著高于T3群体;各时期CO_2浓度与温度、湿度均成显著偏相关关系,花铃期高矮相间群体下层的CO_2浓度平均比空气中提高8.69%~11.63%,而中层CO_2浓度降低1.66%~4.24%。T4群体冠层内的温度显著降低,棉花群体下层的湿度和CO_2浓度显著提高;去叶枝群体脱落率较低,籽棉产量显著高于留叶枝群体;高矮相间群体籽棉产量高于常规群体;冀棉958和农大棉601的T4群体籽棉产量比T3群体分别提高15.79%和10.81%。因此,留叶枝群体采用高矮相间冠层明显改善棉田中下层微环境,降低脱落率,提高铃数,有利于形成产量。  相似文献   
78.
滨海旱碱地不同植棉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植棉为对照,在沧州市轻度(0.24%)和重度(0.47%)旱碱地条件下,研究了微沟覆膜、基质育苗移栽、晚春播短季棉植棉模式对棉花出苗率、成苗率以及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度旱碱地,与常规植棉相比,微沟覆膜下出苗率提高了19%,现蕾期株高、茎粗、干物质分别提高了10.5%、6.9%、8.9%,铃重与产量分别提高了7.3%、8.1%,说明微沟覆膜通过集雨压盐,改善了棉花根区的生长环境,增强了棉苗素质,从而提高产量。在重度旱碱地,与常规模式相比,晚春播短季棉的出苗率提高了59.4%,产量提高了14.7%,说明晚春播短季棉在重度旱碱地具有较好的保苗效果及产量水平。基质育苗移栽处理在重度旱碱地移栽成活率只有15%,不适于重度旱碱地。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河北省中南部旱薄沙壤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后棉田土壤养分状况、棉花产量性状与肥料投入收益情况,为有机肥替代减施化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设置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与增施有机肥配合减施10%、30%、50%化肥共5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位3 a后,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调查棉花产量性状,分析肥料投入收益情况。【结果】定位3 a后,增施有机肥可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变化不明显,增施有机肥后,随着化肥减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降低趋势,但减施10%、30%化肥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与单施化肥差异不显著,减施50%化肥后显著下降;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后,通过影响棉花单株铃数影响棉花产量,减施10%与30%化肥后籽棉产量与单施化肥差异不显著,而减施50%化肥后籽棉产量显著降低;肥料投入收益以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10%与30%2个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结论】在河北省中南部旱薄沙壤棉区,增施有机肥1 500 kg/hm2,减少化肥用量30%,可提高棉田土壤有机质,稳定棉花产量,实现肥料投入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0.
针对传统考核方式难以体现实践创新能力的弊端,以《农学概论》为例,提出了开放试题-课堂讨论-闭卷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新方式。通过构建综合实践性试题库,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这一创新型考核革新对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和学校教育资源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践表明,创新型考核激发了同学学习兴趣,巩固了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