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10篇 |
基础科学 | 8篇 |
7篇 | |
综合类 | 33篇 |
农作物 | 4篇 |
畜牧兽医 | 4篇 |
园艺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减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对常规优质稻品种五优稻四号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A为对照,常规施肥;B减施化肥20%配施微生物菌剂;C减施化肥30%配施微生物菌剂;D减施化肥40%配施微生物菌剂。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菌剂处理均能降低五优稻四号株高,提高其抗倒伏能力。就产量而言,相比常规施肥处理,减肥30%配施复合微生物菌剂产量最高,为5 574.75 kg/hm2,略高于对照,减肥40%配施微生物菌剂产量为5 388.75 kg/hm2,略低于对照,但处理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可见,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化肥减少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化肥减施合理配比微生物菌剂保障作物产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基因芯片是以预先设计的方式将大量的生物讯息密码(寡核苷酸、cDNA、基因组DNA等)固定在玻片、硅片等固相载体上组成的密集分子阵列。基因芯片技术本质是生物信号的平行分析,它利用核酸分子杂交原理,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检测杂交亲和与否,再经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可迅速获得所需信息。由于其具有高通量、微型化、连续化、自动化、快速和准确等特点,已引起国际国内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述了基因芯片的概念,技术特点及主要分类,着重对其在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基因突变和多态性的分析,基因组DNA分析,后基因组学研究以及转基因农作物检测等方面进行阐述,并说明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64.
65.
为分析气藏的主控因素并明确有利储层的展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测录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金山气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的特征和展布以及油气运移通道的方式。金山气田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Ⅲ型为主;储层物性呈低孔低渗致密特征,油气运移通道主要以断裂和连通砂体为主。总结了该气田的成藏规律并初步建立了成藏模式:金山气田为下生上储、断砂输导、盖层封堵的成藏模式,沙河子组为最有利的储集层发育层位。据此综合分析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沉积砂体特征,结合完钻井的试气试采动态资料开展了储层发育影响因素研究,并对该气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金山气田储层具有河道控砂、微相控储和层状分布的特征,气藏具有岩性控藏、差异聚集和丰度控产的特征,以此指导有利储层展布规律认识和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66.
67.
68.
不同的资金结构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合理的资金结构是丝绸企业发展的前提。本文从资金成本最低、适当负债率、影响最佳资金结构因素等方面对丝绸企业资金结构优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9.
70.
为在龙江地区粳稻生产中科学合理用肥,降低水稻的倒伏风险,以龙庆稻1号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氮肥施入梯度下,研究硅钾肥共同作用对水稻茎秆基部节间结构特征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钾元素单独作用时,钾肥施入量与茎秆I1、I2、I3节间抗折力呈正相关,钾肥施入量为150kg·hm~(-2)时(N1K2),钾元素利用率最高,I1、I2、I3节间抗折力较对照(N1K0)分别提高9.86%、10.14%、13.24%,当硅元素单独作用时,硅肥施入量与I1、I2茎秆节间抗折力呈显著正相关,对I3节间影响不显著,当硅肥施入量为150kg·hm~(~(-2))时(N1S3),对I1、I2节间抗折力提升最为显著,分别较对照(N1S0)提高15.26%、19.69%。氮钾硅肥共同作用时,当氮肥施入量为100kg·hm~(-2),N1K3S1的硅钾元素利用率最高,I1、I2节间抗折力较对照分别提高13.43%、26.27%,当氮肥施入量为200、250kg·hm~(-2),N2K1S3和N3K1S3的硅钾元素利用率最高,I1、I2节间抗折力较对照分别提高10.72%、12.20%、16.76%、10.4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