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68篇
农学   96篇
基础科学   104篇
  128篇
综合类   559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37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宁夏贺兰山东路风沙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等碳量秸秆、生物炭还田后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农田养分调控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秸秆和生物炭还田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C)、全磷(P)、速效氮(AN)、速效磷(AP)浓度显著增加,且生物炭还田优于等碳量秸秆处理.而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全氮(N)浓度影响不显著.土壤C/N、C/P、N/P、AN/AP变化范围在10.1~10.9、7.4~8.2、0.7、2.7~3.4.且N/P、AN/AP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显著增加,随生物炭还田量的增加显著降低.生物炭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显著高于等碳量秸秆还田.而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与胞外酶化学计量比均显著高于等碳量生物炭还田.相关性分析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AN与碱性磷酸酶(AKP)极显著负相关,与β-葡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MBC、(BG+CBH)/AKP、(NAG+LAP)/AKP、MBN/MBP极显著正相关.生物炭还田后土壤AP与BG、α-纤维素酶(CBH)、LAP、NAG、MBC、MBN、(BG+CBH)/AKP极显著正相关,与MNC/MBN极显著负相关.综上,生物炭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浓度和微生物量,而秸秆还田更有利于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32.
贵州喀斯特地区奶牛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及处理利用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从阐述喀斯特地区奶牛养殖场粪便治理的必要性入手,对生态循环利用模式下喀斯特地区奶牛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处理与利用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3.
针对烟田中烟秆的拔除难度大、拔除效率低等问题,采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 Works设计了一种新型烟秆拔除机,拔秆装置由一对不同旋向的笼状鼓形旋刀组成,可一次性完成拔秆、除土、平垄及覆盖杂草等作业;同时,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拔秆装置进行运动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机具作业轨迹曲线稳定,1个时间周期内沿X轴方向(机具前进方向)的位移变化量为400.5mm,验证了机具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且符合实际作业情况。田间性能试验表明:机具的通过性良好,作业效率为0.42hm2/h,烟秆断蔸率为1 0.2%,附土率为15.6%,效果远远优于人工拔除作业。  相似文献   
34.
电偶腐蚀和缝隙腐蚀的发生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电偶腐蚀和缝隙腐蚀的定义、发生原理、常见形式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5.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的大事。近年来农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同时要大力推广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  相似文献   
36.
设计了激光测控深松机,该机由激光位置接收器、水平调节液压缸、连接滑动轴、固定轴套及限深轮组成;建立了限深轮与弹塑性土壤接触和液压缸与限深轮之间位置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Adams、Amesim、Simulink进行了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工作时,深松机左右两侧激光接收器相对于地表垂直位移在±20mm之内波动,可以不受农田地表影响始终保持深松沟犁底层水平,液压缸输出位移变化近似跟踪地表变化,为实际样机设计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7.
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及林下土壤持水特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了探究砒砂岩区不同造林树种水文特征,以该地区油松、侧柏、青杨、山杏、沙棘、柠条为研究对象,通过浸泡法和环刀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树种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蓄积量变动范围为1.55~7.89t/hm~2,青杨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最高为281.26%,其他树种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依次为油松(217.14%)、侧柏(201.05%)、山杏(202.79%)、沙棘(170.96%)、柠条(158.08%)撂荒地(143.88%)。油松林下土壤层容重最小为1.46g/cm3,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最大分别为43.55%和36.99%,毛管持水量最大为14.50mm;山杏林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大为13.12%,非毛管持水量最大为6.86mm。油松枯落物及其林下土壤层持水能力良好,更适宜作为砒砂岩地区植被建设树种。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植被油松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季节性规律,选取砒砂岩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的春、夏、秋3个季节分别采集林木根际土,探究季节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土壤速效养分、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砒砂岩区油松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养分转化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均为夏季>秋季>春季,与土壤有效养分变化规律相反,其中土壤碳、氮和磷的有效养分含量均在夏季最低,且夏季显著低于春季。夏季和秋季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向量长度显著高于春季,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向量角在春季大于45°,而在夏季和秋季小于45°,表明土壤微生物在春季受到磷元素限制,夏季和秋季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受到碳元素和氮元素限制。在不同季节土壤化学性质受到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放线菌的影响,通过RDA结果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很好的解释了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其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对土壤化学性质的累计解释率分别为80.69%、82.22%和83.67%。综上,油松人工林微生物对养分的调控主要依赖于真菌、革兰氏阳性菌与放线菌,结合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向量长度和向量角...  相似文献   
39.
测试与传感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本文针对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改善实验教学设施、改革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改革。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西宁多普勒雷达、加密自动站、NCAR1°×1°再分析等资料,对2016年8月18日清晨发生在青海省东北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与东移扩散南下的冷空气在青海省东北部交汇是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主要成因;雷达回波表现为弓形回波,伴有持久的中气旋,最强回波可达65 dBz以上,顶高17 km以上,VIL在30~40 kg/m2,是典型的超级单体特征;气压、温度、相对湿度均出现了不连续线,强降水发生时出现气压上升、相对湿度突升,温度突降特征,气压与湿度呈同位相变化,与温度的变化位相相反,强降水发生在辐合线的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