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冰核活性细菌的分子生物学及防霜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冰核活性细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研究冰核细菌的基因遗传背景。并提出了冰核细菌的研究方法,防霜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及冰核细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等方面阐述冰核活性细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2.
云南稻种资源的抗白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经多年抗性鉴定和评价,供试的稻种资源中,表现抗水稻白叶枯病的有57个,占供试品种的28.5%, 其中30份对测试的所有菌株均表现为抗和中抗,其余品种仅对部分菌株表现为抗病。在表现抗病的品种中,接种多个属不同致病型的水稻白叶枯病菌株,抗病品种如Yunhui290,Xa22,Xa23等多年抗性结果表现一致,表现为广谱高抗,表明这些品种的抗性表现比较持久、稳定,是今后抗病育种供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3.
防除INA细菌减轻蚕豆霜冻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室内测定及田间试验的方法,从10种供试药剂中筛选出1号、3号、4号、5号、10号等5种防霜剂,用于防除INA细菌,减轻蚕豆霜冻,效果稳定。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农大防霜剂5号,防霜效果好,能使蚕豆增产10%~20%,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概述了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机制及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基因工程育种等.  相似文献   
25.
为了了解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危害情况,指导病害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2004年至2006年,对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发生进行了调查,对田间采集的烟草茎下部黑色坏死症状样品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在文山州文山县、砚山县、广南县、西畴县和麻栗坡县主要栽烟乡镇的重病田块,茎下部黑色坏死病株86.3%感染青枯病,27.7%感染黑胫病,其中包括14%病株复合感染青枯病和黑胫病。从云南省12个县(市)采集的258个烟草病样中分离青枯雷尔氏菌株219个,病原菌回接试验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文山州、保山市的烟草茎下部黑色坏死症状病害,大部分为烟草青枯病,伴随部分黑胫病。  相似文献   
26.
植物病原细菌的BIOLOG系统鉴定及其多元统计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Biolog细菌鉴定系统对我国水稻上几种条斑病菌及其相关菌株进行了快速鉴定研究。结果表明16株供试菌株中12株准确鉴定到种或致病变种,有4株鉴定到属。聚类分析显示李氏禾条斑病菌和“稻短条斑病菌”的Biolog代谢指纹相似性高,与小麦黑颖病菌(TAS)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水稻条斑病菌、稻白叶枯病菌具有明显差异。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供试菌株的Biolog代谢指纹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份分析不仅能够区分菌株间的显著差异,而且依据因子权重值可筛选出具有鉴别价值的碳源。  相似文献   
27.
抗生素溶杆菌对魔芋软腐病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入抗生素溶杆菌菌剂对魔芋软腐病的控制作用,同时采用Biolog方法分析该生防细菌对魔芋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施入生防细菌后,抗生素溶杆菌能有效控制魔芋软腐病,还有增产作用,防效可达79.16%,增产14.30%,显著高于水合霉素和对照;还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魔芋根际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并且魔芋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情况也发生了改变.与对照相比,施入生防菌剂的处理,对聚合物、胺类、酚类化合物的碳源利用率得以提高,而对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的碳源利用率降低.综合分析认为,施入生防细菌菌剂对魔芋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无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8.
 2015年春季在昆明市区绿化带种植的中华常春藤上发现一种由细菌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中华常春藤细菌性叶斑病。通过发病症状、菌落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Biolog分析,16S rDNA序列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序列分析比较,对昆明地区的常春藤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系统进化关系进行研究。分离病原菌接种中华常春藤叶片完成科赫法则验证,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形成带有黄色叶晕的不规则褐色斑点,后期叶片边缘形成倒V字型坏死并起皱。将菌株CCT1和CCT6测序结果与现有的黄单胞菌菌株的16S rDNA序列和核糖体DNA的ITS序列构建进化树,结果均显示病原菌与野油菜黄单胞菌的序列相似度最大,属于同一支。研究确定该病原菌为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这是中国首次报道由X. campestris 引起的中华常春藤叶斑病。  相似文献   
29.
 为明确云南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Xoc)的致病力分化以及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Xoc的抗感特性,通过针刺接种法将云南省8个稻区采集的86株Xoc菌株,接种于6个携带不同抗性基因的水稻鉴别品种(IRBB4、IRBB5、IRBB14、IRBB18、IRBB21和IR24)。根据这些菌株在鉴别品种上的毒力差异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9个致病型(Ⅰ型 ~ Ⅸ 型)。其中,Ⅰ型为优势菌群,分布频率为50.5%。对不同稻区的优势菌群进行分析,发现云南省各稻区Xoc的致病型呈多样性分布,以强毒力的Ⅰ型为高频率致病型。选用 Ⅰ 型、Ⅱ 型和 Ⅵ 型代表菌株对云南省的80个主栽和区试水稻品种进行抗性评价,对3个致病型表现抗性的材料比例分别为30.0%、35.0%和57.5%。筛选出9个对3种致病型都表现为抗性的品种,其中“Deyou16”和“Changgui2”表现为高抗。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水稻区域性布局和抗性品种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作为有益微生物的重要菌种,不仅对一些植物的生长起着促进作用,而且在有害生物防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Biolog微生物生理生化分析、共培养等手段,对阴沟肠杆菌MY01、抗生素溶杆菌13-6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RS105的营养和空间竞争能力、定殖特性以及对水稻幼苗的促生作用、条斑病的生防效果进行测定,明确阴沟肠杆菌与抗生素溶杆菌对水稻条斑病的协同生防作用。结果显示MY01生长迅速且能利用大部分碳源,营养竞争能力较强,可限制其他细菌生长。温室喷雾接种时,MY01与13-6对水稻条斑病的防效相近,且MY01可增强13-6对水稻条斑病的相对防效,防效高达93.44%。阴沟肠杆菌MY01作为一种潜在的生防菌株,对水稻条斑病具有一定防效,且促进抗生素溶杆菌13-6对水稻条斑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