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第一复叶期喷施农达41%水剂对大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在第一复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农达41%水剂,研究了其对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指数、莽草酸含量和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农达41%水剂可以抑制抗草甘膦大豆"RR1"、"RR2"和普通大豆"晋大75"、"晋豆27"叶片的叶绿素合成,"RR1"、"RR2"在最高剂量(1.85 kg·hm-2) 时受抑制不明显,而"晋大75"和"晋豆27"在较低剂量(0.46 kg·hm-2 )时即明显受害."RR1"和"RR2"在高剂量(1.85 kg·hm-2)农达41%水剂下,莽草酸仍积累较少,而"晋大75"和"晋豆27"在较低剂量(0.46 kg·hm-2 )时体内莽草酸就大量积累.随农达41%水剂剂量增加,"RR1"和"RR2"体内的SOD活性增加,"晋大75"和"晋豆27"在较低剂量0.46 kg·hm-2时诱发了体内SOD活性,但随着剂量的增加,体内SOD活性受到抑制.总的来说,抗草甘膦大豆对农达41%水剂的抗性大于普通大豆,"RR1"的抗性大于"RR2","晋豆27"(晚熟)大于"晋大75"(早熟).  相似文献   
32.
试验采用了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四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单用及混用对绿豆的安全性。通过测定绿豆的出苗率、光合速率、蒸腾强度、气孔导度、产量等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50%乙草胺750 m l/667m2 50%速收150 g/667m2对绿豆安全并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3.
采用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法,在第二复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农达41%水剂,研究了其对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指数、莽草酸含量、SOD活性等生理指标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农达41%水剂可以降低抗草甘膦大豆RR1、RR2和普通大豆晋大75、晋豆27叶片的叶绿素指数,而抗草甘膦大豆RR1和RR2的降低幅度远小于普通大豆晋大75和晋豆27。抗草甘膦大豆可以忍受较高剂量(7.38kg/hm2)的农达41%水剂,普通大豆晋大75和晋豆27在较低剂量(0.46kg/hm2)时体内莽草酸就大量积累。随着农达41%水剂剂量的增加,抗草甘膦大豆体内的SOD活性也提高,而普通大豆随着剂量的增加,体内SOD活性受到抑制。RR2和RR1分别以农达41%剂量为1.85kg/hm2和0.92kg/hm2时的各产量构成因素值最高,晋大75和晋豆27以0.46kg/hm2时最高。作物不同品种对草甘膦的敏感程度不同,对农达41%水剂的抗性抗草甘膦大豆大于普通大豆,RR2的抗性和RR1相差不大,晋大75(早熟)的抗性和晋豆27(晚熟)相差不大。在这3个生理指标中,叶片莽草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指数的变化比SOD活性敏感。  相似文献   
34.
试论我国农作物化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综述了作物化控技术在我国的研究状况 ,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指出了其发展的主要方向。预计 ,与遗传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一样 ,作物化控技术仍然会成为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35.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乙草胺、扑草净、赛克、速收这几类除草剂单用及混配对夏播大豆安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乙草胺与赛克适量浓度(1.5 L/hm2+0.75 kg/hm2)混用处理效果最好。该处理有利于调节光分布,提高光合速率;大豆子粒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研究还表明,土壤处理除草剂能在最早时间防治杂草,改善田间群体结构,从而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对产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适当的除草剂混用,可降低用药量,对杂草可持续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2,4-D丁酯与多效唑混用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4-D丁酯的小区杂草株防效极显著好于没有喷施2,4-D丁酯的小区;2,4-D丁酯显著抑制小麦的生长,但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这种影响明显降低.同一多效唑水平下,随着2,4-D丁酯用量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减少;同一2,4-D丁酯用量下,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增加.2,4-D丁酯显著抑制小麦旗叶面积的扩大,而且处理间差异性有扩大趋势,多效唑的存在,抑制了2,4-D丁酯作用.从产量方面来看,最佳处理组合为多效唑2.25 kg/hm2+2,4-D丁酯15 g/hm2.  相似文献   
37.
保丰素和多效唑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得到证实,本试验试图把二者复配使用,探索最佳喷施浓度,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处理D(保丰素0.24 g+_多效唑1.0 g+水600 mL)提高产量的效果最明显,采用E(保丰素0.24 g+多效唑1.2 g+水600 mL)处理后,大薯块所占比重最高,淀粉和干物质含量最高的是处理A (保丰素0.24 g+多效唑0.4 g+水600 mL),从产量和品质综合考虑,最佳处理是C(保丰素0.24 g+多效唑0.8 g+水600 mL)。  相似文献   
38.
<正>化学调控技术是指以应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为手段,通过改变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调节作物生长发育,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和程度发生变化的技术。化学调控技术是伴随上世纪20年代化学调控理论的诞生而出现的,它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许多优点:技术简单、用量少、见效快、效益高、便于推广应用、多对环境和产品安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代替许多常规的栽培技术,因此,化学调控技术是将来农业发展的主导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39.
不同浓度麦谷宁对谷子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除草剂10%麦谷宁WP 225 g/667m2、450 g/667m2、675 g/667m23个浓度,研究其对谷子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药浓度的增加,谷子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谷子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氨基酸含量增加,但都低于对照。合理的喷药浓度(本试验为10%麦谷宁450 g/667m2),可以改善谷子生长环境,提高谷子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0.
双重复配并用对丘陵旱薄地马铃薯田的增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铃薯生产中,采用化学除草与化学调控并用的措施,获得了除草效果达85%以上,提高产量达27%以上的双重效益。该研究对丘陵旱薄地马铃薯的种植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