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8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陇东南葡萄生态气候及种植风险决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通过分析陇东南地区葡萄物候特征及生态气候条件,探讨了该区域气象因子与葡萄产量的关系,评述了葡萄种植的风险程度,并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葡萄产业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22.
影响宝天高速公路视程障碍的天气现象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做好宝天高速公里的气象保障工作,笔者运用1961-2008年天宝高速公路宝鸡、麦积国家气象站视程障碍天气观测资料,分析视程障碍天气现象对公路正常运行的干扰及天气现象本身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沙尘暴属小概率事件。近年来,沿公路从东向西雾日逐渐减少,浮尘及扬沙日数逐渐增加。10月份,全线路出现雾天的频率较高,为0.56天/年;浮尘及扬沙主要出现在3-5月,全线路出现浮尘频率为1.4天/年,扬沙频率为0.7天/年。雾日宝鸡以0.34天/年线性趋势减少,天水以0.01天/年线性趋势减少;浮尘宝鸡以0.41天/年线性趋势减少,天水以1.37天/年线性趋势减少;宝鸡自2002年以后,已连续7年无扬沙天气出现,天水扬沙线性减少趋势为0.37天/年。应根据视程障碍天气现象变化规律,制定应对措施,做好气象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23.
玉米干旱气象保险指数研究——以陇东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影响陇东南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为了探索该地域玉米种植干旱气象风险,运用1961—2015 年陇东南天水市区域内7 个气象站降水及同期玉米产量资料,分析1961—2015 不同类型干旱出现概率及其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干旱气象保险指数并依据其对玉米种植的风险理赔额度进行计算分 析。结果表明:干旱对玉米产量无影响年份概率最高,为27.9%。春季、初夏、伏期3 个时段重旱依次出现的概率为0.1%,春季、伏期出现重旱而初夏出现中旱的组合及春季出现中旱、初夏及伏期出现重旱的组合出现概率分别为0.1%和0.2%,均属于小概率事件。在研究年份中,免于理赔的组合(干旱气象保险 指数≤10%)有9 种,0<理赔标准≤10%的干旱组合有17 种,10%<理赔标准≤40%的干旱组合38种,理赔标准>40%(干旱气象保险指数>50%)的组合为0。  相似文献   
24.
从天水市麦积区土地资源现有利用状况出发,系统分析该地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利弊程度及现有农业种植结构对气候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并依照有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等原则,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对该地的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分析规划。实施规划,当地的夏、秋粮及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会更趋合理,种植作物总产值有望比原来增加了14.4%。  相似文献   
25.
干旱对陇东及陇东南地区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灾害是影响陇东南及陇东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气候灾害。评估其对该地粮食生产的影响及粮食作物种植的风险程度,是干旱研究工作的目的之一。根据陇东南及陇东4市1981-2006年粮食产量及各地同期历年降水资料,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4市的干旱灾害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该地冬小麦和玉米受干旱影响的减产程度,构造了评价冬小麦及玉米种植风险系数及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陇东地区比陇东南地区更容易发生旱灾,春旱以陇东地区的庆阳最易发生且程度严重,初夏旱以陇东地区的平凉最易发生,伏旱以陇东南地区的天水最易发生。冬小麦的种植比玉米的种植风险大,陇东地区粮食作物的种植的风险比陇东南地区大。冬小麦种植风险最大的地方为平凉,其次为庆阳,最小的为陇南。玉米种植风险最大的地方是庆阳,其次为平凉,最小为陇南。  相似文献   
26.
陇东南旱作区大樱桃气候适宜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陇东南旱作区大樱桃的气候适宜性,为当地大樱桃种植区划及推广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陇东南大樱桃主产区天水市各地2004-2006年物候资料及1990-2008年气象资料,建立估算大樱桃温度、降水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对大樱桃气候适宜性进行评估,并分析大樱桃不同生育期气候适宜度与气候产量的相关性。【结果】陇东南旱作区天水市种植大樱桃温度适宜度较好的是河谷区和渭北区;降水适宜度较高的为关山区和河谷区。温度对气候产量影响的显著时期为花期和萌芽期;降水影响气候产量的极显著时期为果实膨大期,其次为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天水市河谷区大樱桃种植的综合适宜性最高,多年平均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66;其次是渭北区,多年平均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57;关山区最低,多年平均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40。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对天水市大樱桃种植影响表现为,河谷区综合气候适宜度为上升趋势,渭北区变化不大,而关山区有所降低。【结论】天水市除关山区种植大樱桃有低温冻害的风险,综合适宜度较低外,其余各地均可栽培大樱桃,最适宜栽培区为秦州、麦积的藉渭河谷地,但应警惕大樱桃花期寒潮、强降温及晚霜冻的影响,加强对春季低温冻害的防范。  相似文献   
27.
甘肃省胡麻生态气候分析及种植区划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甘肃省各地胡麻生物和气候特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气象因子对胡麻产量的影响,确定了胡麻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依此对甘肃省胡麻进行适生区划,并分区评述,同时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途径.  相似文献   
28.
天水市45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天水市3个代表气象站1961~2005年气象资料及历年林果资料,分析了45年温度、降水、干旱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果树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天水市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冬季气温上升较为明显,≥10℃积温和高温日数自90年代以来明显增加,90年代为40 a来的暖期和降水的最少期,干旱指数下降,春旱、春末初夏旱、伏旱出现几率增多。气候变化对林果业发育期、产量品质及种植布局均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9.
天水桃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2003-2010年桃物候观测资料及1971-2010年气象资料,建立桃生长发育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式,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971-2010年天水市气温线性增加明显,降水量呈周期变化。桃综合气候适宜度较高为0.59,温度适宜度为0.73,水分适宜度为0.47。近年来,萌芽开花阶段温度适宜度呈线性增加趋势,水分适宜度呈降低趋势。温度、水分适宜度反相关性显著。果实膨大阶段及果实成熟期,温度、水分适宜度均呈下降趋势。温度、水分适宜度变化比较一致。桃的后期生长环境条件变差趋势明显。水分适宜度明显低于温度适宜度,在建立桃园时应考虑关键生育时段的水分补充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30.
广东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保障粮食及特色作物安全生产,利用广东省9个代表气象站1971—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近40年热量、降水及光照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广东各地平均气温1976年以后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突变年出现在1989年,2007年以后为下降趋势;四季气温亦呈上升趋势,冬季及秋季最为明显,由北到南,冬季增幅最多,夏季变化最小;1990年以后热量资源增加显著。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由北到南,冬季、春季降水量减少,夏季、秋季增多。潜在蒸散于20世纪80年代最低,21世纪初期最高,冬季增幅最为明显。日照百分率呈下降趋势。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产量品质、种植布局及干旱等气象灾害均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