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评估不同戊唑醇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差异,筛选出环保剂型,减少化学农药使用过程对水生态环境的污染.[方法]采用半静态法测定430 g/L戊唑醇悬浮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和25%戊唑醇水乳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根据有毒化学物质毒性等级分类标准进行毒性分级.[结果]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对斑马鱼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89、7.87、7.84和7.81 a.i.mg/L,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斑马鱼24、48、72和96 h的LC5分别为6.20、5.68、5.32和5.28 a.i.mg/L,25%戊唑醇水乳剂对斑马鱼24、48、72和96 h的LC5o分别为3.29、3.18、3.12和3.10 a.i.mg/L.依据OECD对有毒化学物质的毒性等级分类标准,可确定3种戊唑醇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均为Ⅱ级毒性,对斑马鱼的安全性排序为430 g/L戊唑醇悬浮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25%戊唑醇水乳剂.[结论]不同戊唑醇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不同,其中以悬浮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最低,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戊唑醇防控植物病害时应尽量采用悬浮剂,以减少对水生态系统的污染.  相似文献   
22.
越南棉花生产发展缓慢,种植面积较小,病虫害较重,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较落后,排灌和农资投入不足,产量较低,95%的棉花需进口。越南以种植杂交棉为主,主要采用轮作和间作套种的模式,密度较小,个体较大。越南重视棉种产业化,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体系完善。  相似文献   
23.
在温室内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用梅岭霉素和溴虫腈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以浸渍法逐代处理,选育其抗性种群,评价其抗性风险性.结果表明,选育至12代,对梅岭霉素抗性增长到9.2倍,对溴虫腈抗性增长到10.0倍.酶抑制剂和离体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对梅岭霉素的抗性可能与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解毒作用的增强和药剂对害螨体壁穿透性降低有关;而药剂对害螨体壁穿透性降低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酯酶代谢作用的增强可能是二斑叶螨对溴虫腈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
建立了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菌丝吸收戊唑醇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样品经萃取净化后过HPLC检测,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最小检出量和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2 ng和0.01 mg/kg,回收率及精密度高,能满足真菌抗药性机制研究中定量分析的要求。与传统的液体闪烁计数法相比,该方法成本低、简便、准确。同时,比较了用戊唑醇处理后,敏感菌株和不同抗性水平菌株对戊唑醇的吸收及药剂在菌株体内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0.5 mg/L剂量下,戊唑醇在抗性菌株体内的积累浓度要小于在敏感菌株体内,处理后24 h,敏感菌株体内戊唑醇的浓度要比高抗菌株高127.74%,比两个中抗菌株也分别高47.72%和7.83%。  相似文献   
25.
转Bt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转Bt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害虫、天敌和经济昆虫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研究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使得一些对Bt蛋白不敏感的次要植食性非靶标害虫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或呈加重趋势,但没有证据表明转Bt基因棉对棉田其它害虫的发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外源Bt基因导入棉花后,引起的棉花重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棉花叶片形态结构的改变可能会直接影响棉花害虫种群的数量,且转Bt基因棉田更有利于其它植食性昆虫的发生和危害。害虫种群数量和Bt蛋白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天敌的数量。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对家蚕和蜜蜂等经济昆虫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6.
不同级别黄萎病对棉花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观测了不同级别黄萎病对冀棉11号主要产量性状和种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发病级别与棉花单株结铃数、籽棉和皮棉产量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对铃重和衣分无明显影响。黄萎病对棉种健籽率和发芽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随发病级别的增高,健籽率和发芽率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级别低的1级、2级和未发病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与发病级别高的3级和4级之间差异显著。线性分析表明,棉花主要产量性状和种子品质与黄萎病发病级别间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结合本研究对新品种的抗性评价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
为明确山东省主要烟草产区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环唑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苯醚甲环唑和氟环唑对86株烟草赤星病菌菌株的EC_(50),用Spearman’s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供试菌株对2种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性,并评价其对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EC_(50)值介于5.3883~8.0316 mg/L之间,平均值为6.9594 mg/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田间烟草赤星病菌对苯醚甲环唑仍然较为敏感,可建立田间烟草赤星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氟环唑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的EC_(50)值介于0.1253~0.2517 mg/L,平均值为0.1773 mg/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可建立田间烟草赤星病菌对氟环唑的敏感基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环唑敏感性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烟草赤星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其有效成分150 g/hm~2处理的防效最高,为73.99%;12.5%氟环唑悬浮剂对烟草赤星病的最高防效为70.57%。表明2种三唑类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28.
草莓枯萎病菌抗戊唑醇突变体ZY-W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抗戊唑醇草莓枯萎病菌 Fusarium oxysporum f.sp. fragariae 突变体ZY-W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其抗性风险及可能的抗性机制,比较了对戊唑醇抗性达34.2倍的ZY-W和敏感菌株ZY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对渗透压的敏感性、相对渗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酯酶同工酶图谱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ZY-W突变菌株体内的POD和PAL活力均高于ZY;经不同浓度药剂处理0~24 h,2菌株PAL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处理后1.5 h达到最高值;2菌株的POD活力则一直处于上升状态,24 h时达到最高值,且此时2菌株间POD活力差异最大;仅用清水处理0~24 h,2菌株的PAL和POD活力均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在不同处理时间及药剂浓度下,ZY的相对渗率为ZY-W的1.0~2.4倍,表明ZY-W菌株的细胞膜透性低于ZY;ZY-W对渗透压的敏感性及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ZY,其中ZY-W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是ZY的1.3倍;在突变菌株ZY-W的酯酶同工酶图谱中发现了 Rf值为0.24的特征性谱带。表明草莓枯萎病菌对戊唑醇产生抗性的同时,伴随着其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9.
采用盆栽及大棚试验,研究了1,3-二氯丙烯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盆栽条件下,92%1,3-二氯丙烯EC以180L/hm2、120L/hm2和80L/hm。熏蒸处理土壤,均能明显减轻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发病程度,刺激植株生长;且用药量与防治效果呈正相关。在大棚番茄种植前,同种浓度施药18d后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1.65%、79.36%和80.34%;对根结的控制效果分别达83.00%、81.75%和68.10%。在大棚番茄种植前,用92%1,3-二氯丙烯EC 120L/hm~2熏蒸处理土壤,可有效控制根结线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很多爱花人春节前喜爱买几盆杜鹃花来增加节日喜庆气氛,从花店买回时,花开正艳,煞是喜人,可节后多数人总感到所购的杜鹃花日渐枯黄、死亡,报怨杜鹃花难养,鉴于此,笔者将自己近十年养杜鹃花学习摸索成功的实际做法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