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7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31篇
  27篇
综合类   247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15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采用RT-PCR扩增获得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的衣壳纤突蛋白基因vp27,并将其克隆至pCold-SUMO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表达载体pCold-vp27经过测序和双酶切验证正确后,转化到感受态细胞Rosetta.挑取阳性克隆子,利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鹅星状病毒衣壳纤突重组蛋白,使用镍柱纯...  相似文献   
602.
为明确不同灌溉模式(喷灌和漫灌)对苜蓿田蚜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分别于2020年、2021年苜蓿生长季,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苜蓿田开展调查,对不同灌溉模式下苜蓿田蚜虫3类主要天敌种群的数量及其益害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灌溉模式对苜蓿田蚜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的数量产生影响,试验期间漫灌田瓢虫、草蛉、蜘蛛3类天敌种群的数量均高于喷灌田;2020年蚜虫在漫灌田的数量少(是喷灌田的56.19%),而2021年蚜虫在漫灌田的数量较多(是喷灌田的1.04倍)。2020年、2021年漫灌田主要天敌数量分别是喷灌田的2.68倍和1.73倍,漫灌田益害比分别是喷灌田的16.24倍和72.63%。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对苜蓿田进行漫灌更有利于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增长。  相似文献   
603.
文章选用6月龄、体重约16 kg的雄性辽宁绒山羊9只,采用3×3拉丁方设计,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3 mg·kg-1)及大豆黄酮与半胱胺协同应用(3 mg.kg-1+100 mg.kg-1 BW)对绒山羊生产性能和血浆T3、Ins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大豆黄酮组增重提高16.67%(P<0.01),血浆T3和Ins水平分别升高29.82%和9.76%(P<0.01);协同组增重提高5.56%(P<0.05),血浆T3和Ins水平分别升高35.77%和11.18%(P<0.01)。且两试验组均明显改善山羊绒品质,使绒纤维明显增长、变细,协同组作用效果大于大豆黄酮组。提示大豆黄酮及其与半胱胺协同应用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来提高绒山羊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04.
为探索不同虫态米象侵害对小麦蛋白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米象侵害后的小麦为研究对象,对米象不同虫态(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侵害后的小麦粗蛋白、尿酸、蛋白组分、湿面筋、面筋吸水量、乳酸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蔗糖SRC、巯基(-SH)、二硫键(-S-S-)、蛋白质二级结构、面筋蛋白显微结构以及制成全麦面条的色泽和质构特性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米象的侵害会使小麦蛋白的理化特性和形态结构变差。随着米象的生长发育,小麦籽粒中粗蛋白的含量显著上升,湿面筋、面筋吸水量,乳酸SRC、蔗糖SRC,- SH和- SS -的含量下降,小麦蛋白组分和二级结构比例发生显著变化(P<0.05),小麦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降低。面筋蛋白显微结构显示:随着米象在小麦籽粒内部生长发育,面筋表面粗糙程度加重,断裂面和毛刺增多,到达成虫期后,部分面筋结构已经严重断裂,无法识别。制成全麦面条后,面条的色泽加深,L*值、蒸煮损失率增大,a*值、b*值、硬度、黏附性、弹性、内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降低。该试验结果进一步阐明了米象侵害后小麦品质的劣变机制,为小麦贮藏期间及虫蚀小麦的品质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05.
红景天苷是红景天属植物中一种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因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而广受人们的青睐。目前,红景天苷需求量不断增长,传统的天然提取和化学合成已难满足市场需求,因而亟待新方法解决这一困境。前期研究发现,益母草具有转化酪醇合成红景天苷的能力,故本研究对益母草水培和悬浮细胞培养转化酪醇生成红景天苷的条件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以喷洒0.5%(36.2 mmol·L-1)酪醇溶液为主,再辅之以低浓度(<2 mmol·L-1)的酪醇水培液,可较好地促进益母草转化酪醇生成红景天苷。另外,对于益母草悬浮细胞系,3 mmol·L-1的酪醇浓度是最佳的培养浓度,对其转化48 h后可达红景天苷最高转化率(63%),而且相较水培方式,益母草悬浮细胞在转化时间和空间上都有较好的优势。综上所述,益母草转化酪醇合成红景天苷的研究,不仅进一步证明益母草具有转化酪醇生成红景天苷的能力,而且还为红景天苷的生物转化,以及益母草相关医药保健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6.
在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环境因素产生的应激会影响肉鸡福利进而影响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不适宜的环境因素会成为肉鸡生产中的环境应激源,主要包括环境温度和湿度,这些环境应激源会直接或间接对肉鸡的健康和福利产生影响,导致肉鸡常处于正常–应激–恢复正常的动态变化状态。本文总结了环境温度和湿度应激因子对肉鸡机体生理指标、健康状况与福利、生长性能及行为特征等的影响,为减少肉鸡环境应激和提高养殖福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7.
本试验旨在研究羔羊代乳料对雷州山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及健康状况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出生20日龄的健康雷州山羊公羔48只,分为代乳料组(饲喂代乳料+开食料)和母乳组(饲喂母乳+开食料),每组2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羔羊。预试期10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代乳料组羔羊40日龄平均个体重、21~40日龄平均日增重及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母乳组(P<0.05);21~40日龄,代乳料组开食料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母乳组(P<0.05),但平均日总采食量却显著低于母乳组(P<0.05),且腹泻率极显著高于母乳组(P<0.01)。2)代乳料组羔羊60日龄平均个体重、41~60日龄和21~60日龄平均日增重及各养分表观消化率均与母乳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代乳料组41~60日龄和21~60日龄开食料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母乳组(P <0.01);代乳料组41~60日龄平均日总采食量显著高于母乳组(P<0.05),但21~60日龄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代乳料...  相似文献   
608.
麻仁中含有20%~25%的蛋白,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相比于大豆蛋白,麻仁蛋白不含有过敏源、更易消化且具有更好的营养结构,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麻仁蛋白及其水解产物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胆固醇等生物活性,可以作为生物功能蛋白和活性肽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对麻仁蛋白的提取、理化性质以及活性肽的功能研究进行综述,为麻仁蛋白及其水解产物活性肽相关的功能性食品和医药相关生物制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9.
为分析我国家养雉鸡遗传背景和起源进化关系,采用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方法对我国家养6个雉鸡群体(美国七彩雉鸡、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白羽雉鸡、绿雉鸡、申鸿七彩雉)的分类起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雉鸡Clean base数据分别为330.44×106Gb,340.64×106Gb,348.50×106Gb,291.67×106Gb,286.44×106Gb和324.98×106Gb,Q20≥92%、Q30≥85%,GC分布正常,共挖掘到50 078个有效SNP位点。通过系统进化树、主成分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6个雉鸡种群可分为两大类,申鸿七彩雉、黑化雉鸡、白羽雉鸡、绿雉鸡和美国七彩雉鸡为一类,蒙古雉鸡单独为一类。研究揭示家养雉鸡种群在长期的养殖过程中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610.
旨在探明甘肃省永靖县三塬镇花椒树腐朽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出对其抑菌率较高的生物农药。通过田间调查、病样采集及组织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明确了花椒树腐朽病发生情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测定4种生物农药和2种化学农药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病害田间发病率为77.50%,病情指数为29.00,病害枯斑面积最大可达240 cm;从病斑上分离纯化获得3株菌,其中Z1菌株、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Mart.)、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分离频率分别为80%、20%和25%;对优势菌分离菌 Z1致病性测定表明:有伤接种病斑分离物和裂褶菌子实体均发病,且症状相同;经形态学特征和 rDNA-ITS序列分析将Z1鉴定为裂褶菌(Schizphylhls commune Fr.),GenBank序列号为 MT251888.1;裂褶菌生长的最适温度、相对湿度、pH和培养基分别为30 ℃、70%、pH 7、花椒枝条煎汁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菌丝比孢子侵染寄主快,25 d可完成一个侵染循环;筛选出3种对S.commune活性较高的生物农药:6%寡糖链蛋白、哈茨木霉和深绿木霉,它们的抑菌率与80%嘧霉胺、30%氟菌唑在推荐使用浓度下的抑菌率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