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林业   4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已认定的思茅松良种(景谷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种子)建立采穗圃生产的扦插苗,开展不同密度(2 m×2 m、2.5 m×3 m、3 m×4 m)及不同种类苗木(思茅松良种实生苗、思茅松良种扦插苗、卡西亚松扦插苗、湿加松扦插苗、湿加松实生苗)的造林对比试验。对造林后第4年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在不同种类苗木试验中,思茅松良种扦插苗与其它种类苗木的树高在0.01水平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比卡西亚松扦插苗、湿加松扦插苗、湿加松实生苗、思茅松良种实生苗树高分别高出39.5%、24.7%、46.5%、30.1%;思茅松良种扦插苗与湿加松扦插苗的胸径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比卡西亚松扦插苗、湿加松扦插苗、湿加松实生苗、思茅松良种实生苗高出8%、-15.3%、6.4%、-9.1%;在用思茅松良种扦插苗定植的密度试验中,树高差异不显著,密度2.5 m×3 m和2 m×2 m、3 m×4 m的胸径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密度2.5m×3 m比密度2 m×2 m、3 m×4 m的胸径分别高出10.5%、29.2%,3个密度处理的平均树高和胸径可达到327 cm和56mm。由此可见,思茅松良种扦插苗造林效果显著高于其它苗木,造林密度以2.5 m×3 m为好。  相似文献   
22.
浅谈普洱市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主要介绍了普洱市造成茶园低产的主要原因,同时笔者根据多年经验探讨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措施,并简要介绍了自2010年以来普洱市低产茶园改造所取得的成效,以供茶叶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23.
在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开展几种药物防治思茅松苗期立枯病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研究基质、农药、农药的使用浓度对思茅松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对防治思茅松苗期立枯病效果最佳的组合是:基质为思茅松林下菌根土+普钙(3%),农药种类为恶霉灵,农药的使用浓度为800倍液。  相似文献   
24.
对定植2年的桃花心木山地人工幼林进行6个处理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桃花心木山地人工幼林林木的树高、胸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需N、P、K肥一起配合施。此试验最为合理的施肥配方是:G∶100g尿素+200g过磷酸钙+50g硫酸钾,能使树高生长量增加85.1%,胸径生长量增加84.91%;其次为:100g尿素+200g过磷酸钙+100g硫酸钾,能使树高生长量增加69.0%,胸径生长量增加71.07%,最差的施肥处理是:50g尿素+100g过磷酸钙,能使树高生长量增加36.3%,胸径生长量增加10.69%。  相似文献   
25.
加强林业科研成果的推广,是当前林业科技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从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辖属的林业、木材采运、林产工业、森林保护、林副特产及野生动物保护6个研究所“八五”完成的科研项目进行分析:5年间通过鉴定验收的有213项,其中闲置成果占38.00%,部分得到应用的占47.92%,全部转化应用的占14.08%。从小课题、短期课题与长期课题、高成本课题与低成本课题混合统计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与潜效。1科技成果推广的障碍因素(1)林业科技管理工作重科研,轻推广。表现在缺乏独立的机构、部门,没配备与科…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普洱市宁洱和景谷等县开展了湿加松引种试验,目前长势良好。湿加松人工授粉杂交种子价格昂贵,直接用于生产成本太高。本试验以湿加松的穗条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用ABT1生根剂不同浓度和浸泡时间处理穗条,以期探索提高插穗生根率的最佳配方。研究结果表明:ABT1生根剂的不同浓度溶液处理湿加松穗条对提高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ABT1 1.0 g·L-1浸泡10 s促进生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达到92.67%、平均侧根数也最多达到5.57条。  相似文献   
27.
从作床、插穗选择及处理、生根粉配制以及扦插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培育思茅松扦插苗的方法,以期指导当地思茅松良种的繁育工作。  相似文献   
28.
以思茅松人工林中龄林、近熟林和过熟林及附近区域思茅松天然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造林对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大小与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氮含量与C:N随着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少,过熟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含量随土层加深则显著高于其它林地类型,近熟林土壤表层有机碳和氮含量显著低于中龄林和过熟林。思茅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过熟林乔木层碳储量最高。造林对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氮储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林龄增大先减少后增加至过熟林恢复至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天然林水平,土壤有机碳与氮储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与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天然林相比,思茅松人工林的中龄林与过熟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的年变化量高于近熟林,近熟林年变化量呈净减少;在思茅松天然林中,人工更新与在常绿阔叶林中造林相比,思茅松人工林可以累积更多的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此外,土壤含水量越大,土壤有机碳储量则越高。  相似文献   
29.
2005年4月在思茅市林科所苗圃进行灯台树不同育苗基质试验,结果表明:锯末 柴皮 牛粪混合基质较适宜灯台树苗木培育。  相似文献   
30.
不同处理对七叶莲嫩枝扦插生根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七叶莲嫩枝为插穗,在云南省普洱市林科所苗圃的塑料小拱棚内,采用插穗长度、外源激素种类和浓度3因素3水平L_9(3~3)正交试验,探讨不同插穗长度和外源激素对七叶莲嫩枝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穗条长度对七叶莲生根率、平均根长和最大根长影响显著;激素种类对七叶莲生根影响较显著,七叶莲扦插适宜的激素为IBA;激素浓度对七叶莲生根影响差异不显著。生根率、生根数量、平均根长的最优组合为插穗长10 cm、300 mg/L吲哚丁酸,生根率达到89.3%,具有较好的生根效果,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