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蚓激酶是从蚯蚓体内提取的一组具有激酶和纤溶酶活性的蛋白质,能够溶解血栓,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试验采用硫酸铵粗提取的方法,从峨眉山大蚯蚓(秉前环毛蚓)体内提取蚓激酶粗提取物,测定其生物活性,并探讨pH值、金属离子及温度对粗提物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pH值、金属离子及温度对粗提物酶活性有影响。2)p H值在5~12,蚓激酶活性相对比较稳定,当p H=8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值;3)Pb~(2+)、Hg~(2+)抑制酶活性;K~+、Ca~(2+)和Fe~(2+)促进酶活性;4)当温度在60℃以下时,酶活性较高且稳定性好;大于80℃时几乎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12.
比较3种提取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方法的提取效果。分别用辛酸沉淀法,硫酸铵分步沉淀法,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粗提猪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并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AlphaEaseFC凝胶成像分析软件、Bradford蛋白浓度测定法等比较3种方法的提取纯度和得率,同时比较3种方法的时效性和经济性。辛酸沉淀法提取IgG所用时间最短,只需1h,得率较高但纯度不高;硫酸铵盐析法提取的IgG纯度较高、得率也高,但时间较长;辛酸-硫酸铵分步沉淀法所得IgG纯度很高,但所用时间较长,得率也较低。3种提取方法各有特点,可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和目的选择不同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主要杂交稻组合DNA杂合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9个随机引物分析了近年来四川省选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的DNA杂合性。结果表明,不同的引物揭示多态性的能力存在差异;同一引物在不同的水稻组合间扩增的多态性也不一样。14个组合DNA杂合性变异较小,分布于0.2283~0.3451之间。14个组合可以分为3类,但经t检验表明,13个组合与汕优63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安全和稻米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水稻生产和大米消费市场的需求,广西农科院水稻所及时调整育种目标,整合育种资源,选育优质高抗的杂交稻新品种。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先后育成了秋优1025、秋优998、百优838等一批优质高产组合,促使广西杂交稻优质化育种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为进一步提高杂交稻产量和质量,研究人员以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自育的优质常规品种八桂香与闻香占进行有性杂交,  相似文献   
15.
唐梅 《中国种业》2014,(3):75-75
三香628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香稻新品种。本文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米质及香味特性等, 介绍了品种的推广应用情况和取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红色特种籼稻是一种极其珍贵的特色稻米资源,稻瘟病是红色特种籼稻的主要病害,培育抗稻瘟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有效途径。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的BL122为供体,红色特种籼稻桂红一号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1和Pi2基因导入红色特种籼稻桂红一号中,获得了携带2个抗性基因的高抗稻瘟病改良材料。对BC3F3代材料进行了苗期和成熟期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携带2个抗性基因的目标株系抗性均达到抗以上水平,部分株系达到高抗水平,稻瘟病抗性显著高于轮回亲本。统计分析表明,BC3F3改良材料与对照相比,有效穗数和理论产量显著增加,而在其他农艺性状方面无显著差异。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的改良材料为红色特种籼稻的抗稻瘟病育种创制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近十年广西通过审定感光型杂交稻品种的主要病害抗性表现及其发展趋势,为广西感光型杂交稻抗病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2014年通过广西审定的100个感光型杂交稻品种在区试中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4年通过广西审定的感光型杂交稻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平均值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2009年变化范围为7.92~8.75,2010~2014年为6.61~7.50,以2012年最低,为6.61。2003~2014年审定的感光型杂交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没有明显改善,对Ⅳ型、Ⅴ型菌的抗性综合指数平均值分别为6.33~7.75和7.00~9.00,其中Ⅳ型菌平均值均低于Ⅴ型菌。此外,44个杂交品种由不育系博A与不同恢复系组配而育成,占总数的44%,其他56个品种由其他35个不育系组配而得,占56%。2003~2007年博A系列组合的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平均值与其他不育系组合无明显差异,两者变化范围均为8.00~8.75;2009~2014年,其他不育系组合的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平均值均低于博A系列组合。2009年后博A所配组合对稻瘟病抗性指数平均值均高于博ⅢA等35个不育系所配的组合。博A所配组合与博ⅢA等35个不育系所配组合对白叶枯病抗性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近十年间通过广西审定感光型杂交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逐步提高,而白叶枯病抗性基本没有明显改善。在加强稻瘟病抗性育种的同时,还须重视白叶枯病抗性育种,拓宽遗传基础,提高广西水稻抗病性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8.
汕优63杂合性的RAPD和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7个RAPD引物和15个AFLP引物分析了明恢63与珍汕97A之间1209个位点的杂合性。结果表明,57个RAPD引物能扩增出394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6.9条,多态性带129条,汕优63的杂合性为32.74%;15个AFLP引物共扩增出815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54.33条,多态性带289条,汕优63的杂合性为35.46%。1209个位点显示汕优63的杂合性为34.57%。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降低粗蛋白质、钙和磷水平,同时添加苯甲酸对仔猪生长性能、钙磷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2×2多因素试验设计,选择平均体重接近12 kg的保育猪500头,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5头猪。试验日粮共4个,即低水平日粮(低蛋白、低钙磷)组,高水平日粮组(高蛋白、高钙磷),低水平日粮+15 g/kg苯甲酸组,高水平日粮+15 g/kg苯甲酸组。低水平日粮组较高水平日粮组显著降低了仔猪的生长速度(P <0.05),使25 kg阶段仔猪的采食量显著降低了13%(P <0.05)。低水平日粮添加苯甲酸较较高水平日粮组显著降低了25和40 kg猪尿液pH(P <0.05)。低水平组显著降低了钙、磷摄入量及粪中钙磷含量(P <0.05)。日粮添加苯甲酸可以显著降低尿钙排泄量和提高尿磷排泄量(P <0.05)。低水平日粮显著提高了血清钙水平及碱性磷酸酶活性(P <0.05)。低水平日粮组显著降低了血清磷水平(P <0.05),而高水平日粮+苯甲酸组较高水平日粮组显著提高了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和血清磷水平(P <0.05)。日粮添加苯甲酸可以影响磷的消化率,提供仔猪生长早期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对生长后期猪的骨矿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厌氧消化系统的动态性和复杂性时刻考验着过程控制和运行决策,因运行过程缺乏专业技术支撑,我国大量规模化沼气工程处于低效运行状态,在面临转型升级过程中从管理和运行层面破解效率低、稳定性差的难题,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提出了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前馈-开回路的运行服务模式,分析了SaaS模式的特点、内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