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不同光质萎凋对白牡丹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白牡丹茶的光照萎凋最佳光质,采用LED 精量调制光源,研究无光(对照)、蓝光、白光、红光、黄光对白牡丹茶的主要生化成分、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萎凋组与无光萎凋组相比,不仅同时显著提高了白牡丹茶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P<0.05),且显著降低了咖啡碱含量(P<0.05);其他光质萎凋组与无光萎凋组相比,仅蓝光萎凋组显著提高了白牡丹茶的氨基酸含量(P<0.05),白光萎凋组显著提高了白牡丹茶的可溶性糖含量(P<0.05),但蓝、白、黄光萎凋组显著降低了白牡丹茶的茶多酚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P<0.05),其中蓝光萎凋组降低最多。与无光萎凋组相比,黄光、红光和蓝光萎凋组分别增加了10、4和1种香气物质数量,且提高了良好香气物质含量的比例,其中黄光萎凋组的醛类、烷烃类、烯烃类、苯和萘类比例最高,红光萎凋组的酮类和杂氧化合物最高,蓝光萎凋组变化不大;虽然白光萎凋组的香气物质数量并未增加,但其成分比例变化最大,醇类和酯类比例增加最多,其他类型香气比例均降低。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红光萎凋组白牡丹茶的滋味得分最高,黄光萎凋组的白牡丹茶香气得分最高;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红光>黄光>白光>蓝光>无光。综合分析认为,要获得最佳滋味可选择红光萎凋,得到最佳香气可选择黄光萎凋。  相似文献   
32.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正在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转移到了二、三产业,农村空心化、农业专业化、农民老龄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更加凸显。随着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大型先进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种地成了一门技术活。"广大农村大有作为"已经被新时期赋予了新的含义,越来越多像刘军建这样的新型农民在农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33.
本文在总结云南咖啡栽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引进良种,建立生态咖啡园、配方施肥和自然酵等农业生物技术措施,以提高咖啡的产量和质量,使咖啡产业走高产、高效、优质的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4.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新平低热河谷芒果种植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进入60年代开始引进国内、外芒果良种试种,80年代以绿化荒山为主进行大面积栽培,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截止到1997年底,种植面积达5800hm2,产鲜果600万kg,其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1/3,成为全省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在人们生活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及位置日益突出,消费结构也由过去的数量温饱型转变为质量营养型,对市场芒果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曾一度走俏的“元江香芒”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出现了芒果“难…  相似文献   
35.
四川高EGCG茶树资源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选取四川茶区33个地方茶树资源作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1芽2叶蒸青固样,进行儿茶素总量、EGCG及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等分析,以期发现EGCG含量高的茶树品种.结果表明,参试材料蒙山11号、N-2、N-3、N-4、N-5、N-6和花秋1号的EGCG含量≥9.0%,具有生产高EGCG茶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6.
四川地区茶树种质资源叶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来自川西地区的114份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成熟叶、新梢芽叶等19个主要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个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0.09%-23.4%之间,平均值为16.2%;多样性指数在1.39-2.04之间,平均值为1.86。10个描述型性状中有7个性状在各个描述级别中均有分布,表现出不同的遗传分化,其余3个性状仅分布在部分描述级别中,多样性指数在0.66-1.31之间。基于9个数值型性状,可将参试的114份茶树种质资源分成6个类群,其中85%的茶树种质聚在了第Ⅲ大类。并选取叶长、叶宽、一芽二叶长、一芽二叶百芽重4个数值型性状,以类群III为参照,比较各类群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7.
高EGCG茶树品种的筛选及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分析不同茶树品种在不同季节、不同海拔高度等环境条件下茶叶中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 igallocatech ingallate)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的EGCG含量差异明显,中小叶茶树品种EGCG含量高于大叶种;茶叶中EGCG含量随季节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同茶树品种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在海拔高度650~870 m环境条件下生长的茶树的EGCG含量较高。并根据实验结果对高EGCG茶树特异资源的筛选和高EGCG茶的开发提出了可行性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8.
为探寻优质蒙顶黄茶品质形成机理,对黄茶闷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及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4种主要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将蒙顶山茶区主栽的国家级良种名山白毫的1芽1、2叶初展按鲜叶→杀青(锅温230℃,投叶速度4 min/kg)→闷堆1 h→闷堆2 h→闷堆4 h→闷堆6 h→摊放→干燥等工序做成成品黄茶。在鲜叶、杀青、闷堆1 h、闷堆2 h、闷堆4 h、闷堆6 h工序上依次取样,用于蒙顶黄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及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4种主要酶活性的测定。随着闷堆过程的深入,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呈下降的趋势;茶红素、茶褐素呈增加的趋势,茶黄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随闷堆过程的深入而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增加,差异达到显著;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闷堆2 h活性最高,差异达到显著。蒙顶黄茶闷堆过程中,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量均呈下降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增加趋势,这是蒙顶黄茶茶汤滋味醇爽甘甜、无苦涩味形成的主要原因。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4种酶活在杀青后基本丧失,随后在闷堆过程中又有一定程度的"复活",其和湿热作用一起参与了黄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39.
红茶加工过程香气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气是红茶的重要品质特征,可直接影响品饮者对茶叶等级划分的直观判断。加工过程中,来自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水解、类胡萝卜素降解、脂肪酸降解、美拉德反应及焦糖化反应等生成的不同种类、比例的挥发性化合物综合作用使红茶表现出丰富多样的香型。本文就红茶加工中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重要工序对香气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红茶香气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0.
茶树抗旱机理和抗旱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喜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其中水分对茶树的生长十分重要。笔者对茶树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抗旱机理研究以及抗旱育种的现状进行综述,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出今后在茶树抗旱研究的研究重点:一是利用现代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发掘更多的抗旱基因,深入研究茶树的抗旱机制;二是加强茶树转基因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