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7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3篇
  27篇
综合类   53篇
畜牧兽医   1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刈割与非刈割处理下紫花苜蓿叶片光合作用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刈割对紫花苜蓿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对生长第5年的紫花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而对当年生长的紫花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对当年生长的紫花苜蓿而言,9月份刈割处理叶片光合速率上午比不刈割处理高,而下午则比不刈割处理低,并且峰值有延迟的趋势;10月份刈割处理叶片光合速率普遍比不刈割处理高。  相似文献   
22.
高光谱遥感具有波段多且光谱连续等特点,在土壤质量信息的监测方面,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能够实现对土壤特性的定量分析.总结了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获取土壤质量信息的方式和特点,以及影响土壤光谱反射特性的主要因素,回顾了国内外基于遥感的土壤质量信息提取的定量研究,并对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3.
黑龙江省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农作物时空格局特征分析是微观层面农户农作物选择影响机制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宾县乡镇尺度农作物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机理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宾县1996—2010年乡镇级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宾县过去15年玉米、大豆、水稻3种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数量变化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1996—2010年宾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22.86%,主要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引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32.80%,经济作物减少52.84%,粮经比从88﹕12调整到96﹕4。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73.82%,种植比例不断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减少1.05%,水稻种植面积减少29.78%。主要粮食作物空间变化呈现较强的规律性,即玉米种植在全县范围内分布较均衡,大豆种植中心向东南部集中,水稻种植集中到宾县北部和西部地区。【结论】过去15年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明显,分析掌握其变化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探究其变化的原因,为科学调整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分析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对于北京市未来土地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景观、经济和生态3方面着手,应用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程度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经济密度指数及生态价值等指标,借助1 km×1 km网格进行空间表达,阐述了2006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比较齐全,北京市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呈由西北山区向东南平原逐渐增大的过渡趋势;2006年北京市平均土地经济密度为47.97×106元/km2;北京市西北林区经济密度最低,而城镇区域最高,且集中连片;2006年北京市总体生态价值约为13 488.13×106元,每平方千米约为0.82×106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使北京土地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5.
为探讨大尺度区域土壤属性空间化的方法,以吉林省为例,研究土壤养分(pH值、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和地形地貌、微量元素等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在考虑土壤类型基础上,将相关性较高的变量作为协因子进行土壤养分的Cokriging插值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与经度、有效铁、锰和速效氮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66、-0.71、-0.70和-0.67;有机质与经度、pH值、有效钙、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58、0.56和0.52;碱解氮与经度、纬度、pH值、有效铁、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57、-0.67、0.56、0.54;速效磷与速效钾、有效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64。分析发现以相关性较高的微量元素作为协因子进行Cokriging插值精度均优于采用地形变量作为协因子的Cokriging插值。交叉检验和检验站验证结果表明,与普通Kriging相比,基于土壤类型和微量元素的Cokriging插值在增加估值精度方面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6.
黄淮海地区农业综合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淮海地区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黄淮海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黄淮海平原粮食作物面积和总产量下滑明显、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农业发展、水质污染严重、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为此提出了黄淮海地区农业综合发展战略:建立节水高效防治污染农业生产体系、充分利用降水与土壤水,建立高效的旱作节水农业体系、大幅度压缩高耗水作物小麦种植面积、调整大城市郊区农业结构。  相似文献   
27.
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及褐潮土有机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北京昌平“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定位试验(1991-2004年),研究了褐潮土条件下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与对照不施肥或单施氮肥比较,氮磷长期配合施用极显著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冬小麦增产4倍以上,夏玉米增产1倍以上;单施氮肥、或磷钾配合、或氮钾配合增产效果均不明显;氮磷长期配合施用各处理比较,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均表现NPK+有机肥或秸杆〉NPK〉NP。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单施化肥;与对照不施肥比较,NPK+秸秆以及NPK+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7.90%和14.56%,氮磷钾配合和氮磷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6.51%和5.89%,而单施氮肥仅增加2.56%。可见NPK平衡施用及其配施有机肥对增加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以吉林省玉米统计单产为例,采用分区和多元回归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玉米统计单产的空间化模拟研究,以便了解粮食单产与各种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为农业资源的综合分析、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为作物遥感监测提供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29.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CO2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CO2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季变化,不同生育阶段CO2通量日、季变化呈“U”型,其中以7月最为明显,CO2通量固碳、释放碳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分别为-0.56和0.83 mg/(m2·s)。潜热通量、显热通量、有效光合辐射与CO2通量显著相关,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0.
结合国内外粮食安全判定的相关指标和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特点,选用人均粮食占有量和粮食产量波动系数作为区域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的指标;从全国粮食安全层面考虑,确定了区域各预警指标的警限.为了综合反映东北三省的粮食生产安全状况,建立了综合各预警指标的粮食生产安全指数,并在各指标警限基础上得到粮食生产安全预警指数的警限.然后借助GIS建立空间处理模型,实现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和辽宁两省2000年粮食生产安全程度低于2003年,而黑龙江省则相反,其在2000年的粮食生产安全程度则高于2003年.东北地区的粮食贸易数据验证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