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7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3篇
  27篇
综合类   53篇
畜牧兽医   1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运用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 (DNDC) ,估算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土壤C储量并研究其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该区耕地 0~ 3 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 4662 2 .6万t ,目前土壤有机碳库处于严重负平衡 ,年净损失有机碳 13 3 5万t。指出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应推行免耕、休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以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2.
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力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四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更加迫切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文章围绕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系统阐述了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并从农业科技创新方向、项目组织、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国际合作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  相似文献   
103.
林西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农牧交错带东段,是我国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放牧及其他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林西县的草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严重,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自然灾害频发;土地退化,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04.
针对目前耕地适宜性评价中存在指标缺乏表达农民意愿及生态限制性因子的缺陷,应用基于生态限制性因子指标体系开展了中国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粮食安全政策导向情景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亚湿润干旱区及半干旱区的局部地区,占地37×104 km2;在生态环境政策导向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内蒙古南部、西藏南部、新疆北部的局部地区,占地约26.9×104 km2;由于政策导向的不同,宜耕减少地区主要集中于内蒙古东部和西藏南部的局部地区。该研究为大空间  相似文献   
105.
我国农业功能的地域分异与区域统筹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这一基础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多功能性特征越来越突显.本文利用2004-2006年县级数据,剖析了我国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就业和生活保障、文化传承和休闲、生态调节等四大基本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采用地图叠加法,按照区域功能组合特征和功能外部制约因素的相似性的原则,并参考已有相关区划研究成果,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青藏四大功能区;结合区域资源、经济和社会综合比较优势,统筹定位了区域农业主导功能与辅助功能,论述了农业功能区管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6.
东北三省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方法,在GIS区域数据库支持下运行模型,研究了东北三省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状况,及其在现行农田管理措施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1998年为例,东北三省耕地土壤有机碳(SOC)储量(0-30cm土层)约为124 348万t,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分别占58.4%、25.5%和16.1%;在目前的农作制度下土壤有机碳库处于严重的负平衡,每年净丢失有机碳3122万t,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分别占59.3%、25.9%和14.8%;单位面积耕地SOC年减少量高达2.05 t·  相似文献   
107.
从可持续发展看我国农民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农民土地利用活动的因素复杂多样,本文结合中国,比利时政府间合作项目“中国不同气候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在试验基地县北京市山区所选取的100个农户调查结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目前影响我国农民土地利用行为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8.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行动方案》内涵丰富、主题突出、思路清晰,是扎实推进新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战略指引和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09.
林西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农牧交错带东段,是我国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放牧及其他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林西县的草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严重,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自然灾害频发;土地退化,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10.
TTC法测定4种针茅种子生活力染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TTC法测定4种针茅种子生活力,结果表明TTC法能够较好的反映4种针茅种子的生活力。试验针对影响TTC染色效果的5个因子进行了全面的梯度试验与数学分析,即浸种温度、浸种时间、TTC浓度、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其中浸种温度、浸种时间和TTC浓度对染色效果起主要作用,并得到了测定4种针茅种子最佳染色技术条件,分别为(浸种温度-浸种时间-TTC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短花针茅种子30℃-6 h-0.3%-40℃-3 h;大针茅种子30℃-3 h-0.1%-40℃-6 h;克氏针茅种子30℃-6 h-0.3%-35℃-18 h;贝加尔针茅种子35℃-12 h-0.3%-30℃-18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