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文章分析了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省创新联盟”)基本情况,总结了省创新联盟助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效,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协同攻坚的路径,从加强联盟自身建设、强化协同攻关、构建高效成果转化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2.
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ZJN1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BZJN1菌株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25.0 g/L、鱼粉25.0 g/L、工业蛋白胨15.0 g/L、玉米浆5.0 g/L、碳酸钙1.0 g/L、硫酸镁0.3 g/L、磷酸二氢钾0.1 g/L。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0、培养温度30℃、接种量4%、转速220 r/min,在此条件下,发酵液芽孢数可达9.68×10~9 CFU/mL,相比初始基础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的发酵水平提高了约2倍。  相似文献   
113.
小麦白粉病抗性QTL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研究以国际小麦作图组织提供的(W7984×Opata85)重组近交群体为材料,2001-2002年对其亲本和114个株系进行了人工接种条件下的抗白粉病鉴定,并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软件QTLMAPER,进行了抗白粉病QTL分析,共检测到3个与小麦白粉病抗性相关的加性QTL,分别位于3B、5D、7D染色体上,可以解释42.8%的表型变异  相似文献   
114.
用 30 %护稻臣乳油对水稻主要害虫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在三化螟卵孵化高峰期和稻纵卷叶螟 3龄期前 ,用 30 %护稻臣乳油防治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且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15.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的STS标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a共分离的RFLP探针BCD1231的序列设计引物,以含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b的小麦近等基因系VPM/7百农3217、抗病亲本VPM和轮回亲本百农3217为材料进行PCR扩增,结果在抗病池与VPM中扩增出一条约为410bp大小的特异带STS410,而在百农3217中无此特异PCR扩增带。进一步对144株VPM/7^*百农3217的F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分析,估算出该PCR标记STS410与抗病基因Pm4b的遗传距离为3.0cM。用设计这对STS-PCR引物对8个感病品种和17个含Pm基因的抗病亲本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STS410只出现在含有Pm4基因的材料中。因此,PCR标记STS410可方便地用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16.
为了给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QTL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对14个从Am3/莱州953(轮回亲本)BC4F4代选出的性状表现与莱州953有明显差异的导入系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导入系有2~7个性状与莱州953差异显著,在每一个性状上都有对农艺性状具有正向效应的位点.利用143对在亲本之间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对导入系含有的供体片段进行了检测,其中54对引物在14个导入系中检测到了供体片段,每一个导入系中检测到3~15个纯合供体片段及0~4个杂合片段,占受体基因组的1.7%~14.2%,平均为7.48%.利用其中10个导入系与轮回亲本莱州953杂交的F2群体进行了单片段代换系的选择,从10个导入系的F2中检测到40个供体片段,并从F2群体中选出了22个单片段代换系.这些导入系及其单片段代换系可用于有益的QTL的发掘、QTL精细定位与作图等研究.  相似文献   
117.
为进一步明确我国芡实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采用SSR标记扩增和籽粒品质性状测定,对10份芡实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10对SSR引物对10份芡实材料的扩增及检测结果,共获得29个位点,其中28个具有多态性,多态百分率为96.6%,品系间Nei&Li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580 3,以相异系数0.57为阈值可将所有材料分为4组;基于籽粒品质性状测定结果,品系间欧式遗传距离平均值为4.057 5,以欧氏遗传距离3.50为阈值可将所有材料分为3组。试验结果明确了现有芡实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芡实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18.
文章总结了湖北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深刻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聚力实施农业科技“五五”工程、着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全力提升科技成果含金量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进湖北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思路,助力湖北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9.
乌拉尔图小麦(Triticum urartu Tum.)和栽培一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 L.)是普通小麦的两个二倍体野生种,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为了将其抗白粉病和抗条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用普通小麦分别与两份乌拉尔图小麦材料1010013和1010015及一份栽培一粒小麦材料1010048配制杂交组合。结果表明,乌拉尔图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不能正常结实,必须进行幼胚拯救。成胚率为14.77%;而栽培一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可正常结实,但结实率很低。杂种F1自交不育,与普通小麦回交可正常结实.但BC1自交结实率极低。对普通小麦与乌拉尔图小麦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观察结果表明,平均单价体为17.36个.二价体为5.32个。进一步对杂种后代进行抗病鉴定和遗传分析,乌拉尔图小麦1010013和1010015分别含有一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栽培一粒小麦1010048含有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条锈病基因,并分别在杂种后代BC2F1和BC1F2中获得了染色体正常(2n=42)、细胞学稳定且抗性与供体亲本一致的抗白粉病和抗备锈病植株。说明来自二倍体乌拉尔图和栽培一粒小麦的抗病基因已通过遗传重组导入到普通小麦中。研究还发现普通小麦莱州953与乌拉尔图小麦和栽培一粒小麦杂交的结实率与中国春的同样高,表明其可能携带有远缘杂交亲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