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探究微生物还原五价钒[V(Ⅴ)]的机理,从钒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V(Ⅴ)还原菌,经鉴定为神户肠杆菌(Enterobacter kobei NC1-2),研究不同电子传递抑制剂和电子穿梭体对菌株NC1-2还原V(Ⅴ)的电子传递过程的影响,以及V(Ⅴ)微生物还原前后的毒性变化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Ⅴ)初始浓度20 mg·L-1,培养3 d时菌株NC1-2对V(Ⅴ)的还原率为90.3%。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菌株表面附着无定形物质,结合能量散射X射线谱(EDS)分析证实无定形物质中含有钒元素;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菌株NC1-2将V(Ⅴ)还原为V(Ⅳ)。电子传递抑制剂辣椒素、奎那克林和氯化铜能抑制菌株NC1-2对V(Ⅴ)的还原;核黄素作为电子穿梭体可缩短电子传递距离,促进胞外电子传递,有利于V(Ⅴ)的还原,进而加快菌株NC1-2对V(Ⅴ)的还原。V(Ⅴ)还原成V(Ⅳ)后毒性降低,减少了对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长胁迫,两种藻生长96 h时的藻密度显著增加,且叶绿素a含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解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挖掘活动对采食洞道土壤水肥的影响,在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同一放牧强度区,对高原鼢鼠活动洞道、非活动洞道、无洞道土壤的容重、水分、有机质、全氮以及速效N,P和K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通过One-Way ANOVA检验和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的挖掘活动对土壤速效P、K无显著影响(P0.05),但会增加洞道土壤容重及20~30cm土层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P0.05),减少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及速效氮含量(P0.05),导致洞道土壤部分营养成分垂直方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33.
以空间分布代替时间演替的方法,调查黄河源区玛多县高寒草原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探讨植物群落与土壤理化特性对退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退化梯度下植物优势种变化明显,从轻度退化到重度退化,草地优势种由紫花针茅和矮嵩草逐渐向杂类草转变,极度退化下变为沙生植物为主;(2)随着草地退化加剧,植物物种重要值、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以及地上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轻度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比未退化草地高21.5%,其与不同物种在退化演替过程中的消长变化密切相关;(3)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pH表现出随退化程度加剧呈显著降低(P<0.05)的趋势。土壤容重随退化程度加剧而显著增加,土壤通气孔隙度随退化程度加剧而显著降低。通过分析,草地退化首先影响土壤物理属性,进而影响草地群落物种组成,导致草地生产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4.
以珍稀濒危植物毛果木莲幼苗为试材,在100%(RI100%)、35%(RI 35%)、7.5%(RI7.5%)3种不同光强下,测定并分析了株高、基茎、叶长、叶宽、比叶面积、平均叶面积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以及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的值。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增加,毛果木莲幼苗基茎增加,而株高、叶长、叶宽、比叶面积和平均叶面积随光强的增加而减少;毛果木莲幼苗的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光强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5.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土壤有机质测试方法费时、繁琐,难以满足快速监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需求。近年来,具有无损、快速、简便等优点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为土壤有机质的快速监测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6.
干旱对滇中高原典型植物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芳芳  周睿  苏文华  吴杰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745-12747,12749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植物含水量及抗旱能力。[方法]采用称重法,测定滇中高原典型植物云南松、滇青冈、元江栲、厚皮香和矮杨梅等的叶片绝对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及水分饱和亏缺等植物含水量指标。[结果]乔木的抗旱能力比灌木、草本强,草本的抗旱能力最弱。[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利用多种指标研究植物抗旱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混合有机溶剂回流法提取玉米黄色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玉米黄色素的提取率为指标,根据玉米黄色素的性质,在单一溶剂提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混合溶剂的提取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表明,体积分数为95%乙醇的提取率最佳。在此基础上采用4因素二次旋转正交组合实验设计,建立了混合溶剂玉米黄色素的提取率Y与液料比(X1),提取时间(X2),乙醇体积分数(X3)和提取温度(X4)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优化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液料比为13∶1,提取时间为4h,乙醇体积分数为46%,提取温度为47℃,在此条件下的玉米黄色素最大提取率为4.17%,比单一溶剂提取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38.
高等学校的考试是检验高校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探讨了高校传统考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普通高校考试模式进行了探索,论述了新型考试模式的实践成效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39.
上海市城郊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了解城市化对城郊农业土壤有机质变化的影响,本研究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驱动因子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在整个研究区内表现出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呈现出西南高,东部低的特点。1980—1999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而1999—2010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1999—2010年,由水田变为蔬菜地、苗圃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6.72 g/kg和6.15 g/kg,而水田保持不变时,仅下降了1.51 g/kg。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可知,1999—2010年,上海市大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只有北部、南部和西南的部分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的区域离城市较远,而土壤有机质下降区域位于近郊,主要原因是近郊部分水田转化为蔬菜地和苗圃,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导致了作物根茬和秸秆还田减少,同时有机质分解加快,因此引起了土壤有机质积累下降。  相似文献   
40.
李其阳  王崇云  彭明春  周睿  罗婷  董磊  杨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96-11000
[目的]研究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控制方案。[方法]以2010年SPOT5卫星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GPS记录为数据源,对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进行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设计,并通过各土地利用类型的N、P输出量变化来评估优化措施对面源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优化后,水源保护区控制土壤侵蚀和N、P等污染物排放的功能得到提升,优化措施对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的防控具有显著效果。[结论]该研究为促进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绿色小流域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