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8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甘蓝型油菜辐射诱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以10krad、12krad和15krad3种剂量γ射线处理甘蓝型油菜品系721和908的风干种子。辐射处理的种子发芽势随照射剂量增加而下降,但发芽率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辐射处理对M1的株高及生长量有明显抑制,其中,受15krad辐射处理品系908出苗后55d全部死亡,721比908具有较强的抗辐射能力。辐射处理不同数量性状的效应不一致,对分枝部位的效应最显著。受10krad处理的M2株高和分枝部位降低,分枝数增加,但单株产量并无显著变化。从M2选出的低分枝部位突变体能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2.
油菜与核盘菌互作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每年导致油菜(Brassica napus L.)产量损失10%-20%,是制约我国油菜生产最主要的病害。培育抗(耐)病油菜品种是防治油菜菌核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五年油菜-核盘菌互作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1)核盘菌侵染寄主早期存在活体营养型阶段;(2)草酸提供的酸性pH,而非草酸本身,是核盘菌的必需致病因子;(3)核盘菌有效地利用效应蛋白抑制寄主的抗病反应或者诱导寄主细胞坏死以帮助其侵染;(4)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具有中等遗传力,为数量抗性;(5)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PAMP)引发的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 PTI)是油菜对核盘菌产生数量抗性的主要根源;(6)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表明抗(耐)病油菜材料防卫反应更加剧烈,能有效调控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状态,及时清除过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积累,抑制细胞死亡。核盘菌-油菜互作分子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指导油菜抗菌核病育种。  相似文献   
13.
草甘膦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广谱性除草剂,目前我国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草甘膦油菜品种。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油菜下胚轴遗传转化方法,将新型抗草甘膦基因I.variabilis EPSPS转入甘蓝型油菜品系J9707中,获得了126株阳性转化株,阳性率为97.0%。这些转化单株中的T-DNA插入以单拷贝为主(占44.8%)。通过反向PCR确定了EPS-2、EPS-6和EPS-7等油菜转化体中T-DNA插入位置,并设计转化体特异性引物对它们的T0~T3代材料进行检测,证明了它们的T-DNA在基因组水平上整合的稳定性。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证实,I.variabilis EPSPS转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各转化株系不同世代能够稳定表达。苗期进行不同剂量的除草剂喷施处理发现,EPS-1、EPS-2、EPS-5、EPS-6和EPS-7等株系可耐受4倍田间推荐使用剂量的草甘膦。本研究所创建的新型抗草甘膦油菜种质资源将为我国抗除草剂油菜品种培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油菜多室角果是一种高产相关性状,本研究对桑日白油菜(srb)多室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性状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具有稳定的多室角果表型,单株多室角果比例为94.7%~100.0%,每角果平均3.5个心皮。遗传上srb突变体中的多室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比较测序分析发现,srb中BrCLV3基因的CLE motif中存在一种新的单核苷酸突变(C/G),可导致其保守结构域的第12位组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将该位点命名为Brclv3Asp12。利用SNP标记进行分离群体的鉴定,证实Brclv3Asp12中的C/G单核苷酸变异与多室表型共分离。转基因互补测验和体外多肽的处理试验进一步证实,该材料中控制多室性状位点Brclv3Asp12突变导致了CLV3多肽活性的减弱,是形成多室角果性状的原因。本研究初步阐明了白菜型油菜srb多室性状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冬性和半冬性油菜子叶高效快速芽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蓝型油菜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组合以及预培养等条件对芽再生的影响.将子叶在含1mg/L 2,4-D和1mg/L BA的MSB5培养基上预培养3d后转入芽分化培养基,可明显提高芽再生频率,再生周期也可缩短三分之一,但延长预培养时间则导致再生频率下降.实验中10个冬性和半冬性油菜品种的平均再生频率达81.9%,其中9个品种的芽再生频率均在75%以上,最高可达98.9%.  相似文献   
16.
盆栽花木,可随意迁移,异地欣赏,不影响其生长发育。苦恼的是,到了炎热的干旱季节,淋一次水不到两天就蒸发殆尽,少几天不淋水,花木便出现干枯现象。因为盆内种植花木,不像在大地上种植,既使气温高,水分消耗量大,其根系也能从大自然吸收水分和养分(内渗透),同时大自然的水分和养分向其供应(外渗透),在短期内不出现因水分供应不足而出现干枯死亡现象。盆栽花木的根系仅限于盆内容量,不能向外伸展,到炎热的干旱季节,花木呼吸加强。蒸腾量大,同时盆内土壤水分蒸发,如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细胞脱水,就会萎蔫干枯。 如何使盆栽花木保持土壤疏松湿润?笔者采用盖膜方法,一两个月不淋水,花木仍可保持良好生长,正常发育。其方法是:首先给花盆淋透水。取一张比盆口稍大的薄膜,从中心处往外割一口,将开了口的薄膜插入盆内  相似文献   
17.
繁殖母牛在发情或配种时,如果已知患有繁殖疾病史或现场发现患有子宫炎症,一般情况是以本发情期治疗为主,痊愈后待下次发情再配种。本方法是在牛进行人工授精前,养殖人员介绍或者技术人员检查发现有炎症。通过子宫灌药并在当期配种,这种方法是提高受胎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左右。由此可见,农村和农业的稳定、发展对全国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农业人口收入的增加更是对经济的增长和农村市场的启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是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但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极大地阻碍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那么,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又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来加以改善和解决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原则,随西北师范大学“三农”问题研究社一行13人深入到定西市安定区(原定西县)馋口镇,对部分农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和部分农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共进行了37份问卷调研和大量访谈,亲身经历了西部农村最严峻的现实生活,遂写此报告。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中的裙边叶形受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细胞质对叶形的表现没影响。第三片真叶起即表现出裙边叶与普通叶的差别。裙边叶形具有可作为标记性状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综述了近10多年来甘蓝型油菜各种遗传转化方法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遗传转化在甘蓝型油菜重要性状改良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