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对多菌灵具有抗性的草莓灰霉病菌菌株形成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1987、1989年在江苏的8个县、市和上海市郊采集的草莓上,分别测试了410个和299个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度。发现除少数当年零星种植、未用药防治的田块以外,大多数田块的草莓上都产生了对多菌灵具有高度抗性水平的 B.cinerea 菌株,并对甲基托布津具有交互抗药性。田间的抗药菌株比例与用药水平、草莓种植年限及栽培方式有关。在种植草莓5年以上的塑料大棚内,抗药菌株平均占病原群体的37.69%,已形成抗药性病原亚群体,使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的防治效果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河北和四川7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及敏感菌株Fusarium asiaticum和F.graminearum的鉴定、所产生毒素的化学型及多菌灵抗性菌株检出时序性的分析,初步推测了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群体在中国麦区的扩散路径。结果表明:江淮流域的江苏、安徽、湖北3省和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或敏感菌株优势群体均是F.asiaticum,而黄淮流域的山东、河南2省及河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菌株优势群体为F.graminearum,抗性菌株优势群体则为F.asiaticum。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抗多菌灵菌株F.asiaticum产生毒素的化学型为3-AcDON和NIV,并以3-AcDON为主。江苏省连续使用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长达20多年后才检测到田间抗性菌株,而近年来检测到田间抗性菌株的山东、河南2省用多菌灵防治赤霉病的历史较短,且为偶尔使用,药剂的选择压力相对较小,因此推测山东和河南麦区出现的小麦赤霉病菌抗多菌灵菌株可能是通过种子调运及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等方式从抗药性发生较早的江淮麦区流入的。  相似文献   
43.
江苏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型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离体接种的方法,用已知抗瘟基因型反应的22个稻瘟菌株,对江苏省67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瘟基因型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7个水稻品种可能携带1个或多个抗瘟基因,其中携带抗瘟基因Piz5、Pizt、Pi1、Pi9、Piz、Pi5、Pi3和Pii的水稻品种对22个稻瘟病菌菌株的抗性频率均大于50%.携带Pita2和Pi9这2个基因的水稻品种特占A和携带Pi9基因的水稻品种辐优136对所有稻瘟病菌菌株表现免疫,pita2和Pi9这2个基因,尤其是Pi9基因对于水稻抗瘟性极为重要,推测特占A和辐优136是较好的抗瘟育种材料;含有Pia基因的水稻品种,如徐稻41926、徐稻40993等品种抗病性差,极易丧失抗病性.建议生产中推广种植携带Pi9基因的水稻品种,减小携带Pia基因的水稻品种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44.
根据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测序菌株NRRL31084(PH-1) 的微管相关蛋白基因(map) 核苷酸序列设计4对引物,采用PCR方法测定了禾谷镰孢菌埘多菌灵(MBC) 不同敏感性表型的6个中国菌株的map全序列.DNA序列比对表明,中国的3个敏感菌株和3个抗药菌株的map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没有差异,表明多菌灵抗药性与微管相关蛋白无关.该基因全长1 793 bp,含有6个内含子,编码199个氨基酸;与NRRL31084的map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9.39%,存在10个差异核甘酸,与其所编码的氨幕酸序列相似性为100%.  相似文献   
45.
随着新兴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资源逐渐枯竭、农作物病虫害的不断猖獗、全球粮食短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等,农药自身是否需要继续发展和如何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46.
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检测与抗药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了采自4个省区的130株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环唑对稻瘟病菌的平均EC50值为(0.460 2±0.011 4)μg.m l-1,未检测到抗性菌株。将敏感性测定获得的EC50值最低的菌株DY2,WM15,GY13与EC50值最高的菌株WM17,GY6,GY15在药剂选择压下进行转代培养,经10代测定,各菌株对药剂的敏感性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7.
嘧菌酯及SHAM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和作用方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明确嘧菌酯对4种病原真菌的活性及旁路氧化酶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的协同增效作用,探讨嘧菌酯抑制菌丝呼吸的作用机理及旁路氧化的作用。【方法】测定嘧菌酯单独使用或和SHAM协同使用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及对其它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利用氧电极溶氧仪测定嘧菌酯及SHAM对4种病原真菌菌丝呼吸耗氧的影响。【结果】嘧菌酯对辣椒炭疽病菌(辣椒炭疽)、黄瓜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对辣椒炭疽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和稻瘟病菌的孢子萌发、孢子产生,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菌核生成有抑制作用以及对辣椒炭疽病菌和稻瘟病菌的黑色素形成稍有延缓作用。SHAM对嘧菌酯毒力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菌丝耗氧率测定表明嘧菌酯在作用的初始阶段对4种病原真菌的菌丝呼吸均有抑制,抑制作用随药剂浓度提高而增强。随处理时间延长,菌丝恢复呼吸且呼吸作用的恢复不受SHAM抑制。【结论】延长处理时间情况下嘧菌酯丧失对菌丝呼吸耗氧的抑制作用,不是旁路氧化作用引起的,而是存在其它机制。  相似文献   
48.
采用根癌农杆菌AGL-1介导的方法,对生防青霉Penicillium striatisporum Pst10进行绿/黄色荧光蛋白-遗传霉素抗性双标记,研究标记前后菌株的生长差异以及拮抗性能的变化.以Pst10的新鲜菌丝体为受体,获得12个青霉Pst10的绿色荧光蛋白-遗传霉素抗性(GFP-Gen)双标记菌株,转化率0.24%;获得14个青霉Pst10的黄色荧光蛋白-遗传霉素(YFP-Gen)抗性双标记菌株,转化率0.28%.在所获得的转化子中,部分双标记转化子的生长速度和拮抗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分别筛选获得1株和3株生长速度和拮抗性能与野生型没有明显差异的GFP-Gen和YFP-Gen双标记转化子.  相似文献   
49.
南京市郊灰霉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田间抗性的检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大葱上分离到的B1茵株(Botrytis cinerea)对多菌灵、托布津类杀菌剂有高度耐药性。在含多菌灵1000微克/毫升的马铃薯蔗糖琼脂(PSA)培养基上,该菌株的菌丝生长很少受到抑制,难以测定最低抑制浓度(MIC)值,而野生敏感菌株在0.5微克/毫升多菌灵浓度下,菌丝则完全不能生长。B1菌株对多菌灵、托布津、苯菌灵有高度交互抗性,但对克菌丹、百菌清、二甲菌核利杀菌剂的反应与野生型菌株相似。 B1菌株在无药的PSA培养基上菌丝转移连续培养12代后测定,只表现生长速率有所减慢,而对多菌灵的抗性程度无下降。  相似文献   
50.
在离体条件下,采用浑浊度法测定病原菌的生长量,结果表明,拌种灵对稻白叶枯病菌,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柑桔溃疡病菌及大豆斑疹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分别为0.5745,1.3026,2.6257和7.4970ug.mL^-1,对丁香假单胞病菌,番茄青枯病菌和白菜软腐病菌基本无效,抖种灵对柑桔溃疡病菌的抑菌作用稍优于萎锈灵和噻枯唑,但低于浸种灵和硫酸链霉素,偏酸或偏碱的环境不影响抖种灵的抑菌作用,拌种灵能够抑制柑桔溃疡病菌菌体内葡萄糖的氧化代谢,拌种灵对病原细菌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