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作物施钼效果及钼磷互补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施钼效果及钼磷互补效应吴金桂,娄德仁(江苏省农科院土肥所南京210014)70年代初,对钼肥应用效果研究表明,钼肥适合于南方酸性土壤,也适合在北方石灰性土壤上施用。用肥对豆科作物增产效果非常稳定,对其他12种作物也比较有效。为解决单独施钼增加额外...  相似文献   
22.
钼肥及钼磷互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微量元素钼的作用 1.参与植物体内氮的转化和豆科作物的固氮过程。植物体内硝态氮必须转化成铵态氮以后才能继续转化,合成蛋白质。缺钼会引起叶片中硝态氮积累,蛋白质合成受阻。钼能促进根瘤菌和自生固氮微生物对空气中氮素的固定,它可以将固氮菌的固氮能力提高几十倍至几百倍。某些固氮菌没有钼就完全丧失固氮能力。  相似文献   
23.
尿素不同施肥深度的吸附、渗透特点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素是含氮量较高的化肥品种,属有机态氮肥。尿素连续使用不破坏土壤,但其分解产物不稳定,表层施用易分解成氨气逸失,利用率只有33%。为了寻求提高尿素养分利用率的施肥措施,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1976~1978年,通过在田间和盆钵试验,着重研究了尿素极性和非极性吸附、未转化之前渗透液的氮素动态以及尿素在不同水稻茬口上不同施肥深度的肥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24.
提高尿素增产效益及预防烧苗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素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化肥品种之一,近年来使用量迅速增加。多年来,由于尿素的使用方法不合理,氮素利用率低,损失较大,据全国同位素试验统计,利用率仅为27%,我们的试验结果为30~45%,也就是说,施入田间的尿素有一半以上浪费。如何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施肥技术,把利用率提高到60~70%,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七十年代中期,我们曾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尿素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在宁镇丘陵地区进行了改进尿素使用技术研究,探讨提高尿素增产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25.
棉花吸磷特性及其肥料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32P研究不同NP水平下棉花吸磷特性表明:移栽棉吸收NPK比例相对稳定,为1:0.2l:l:棉花吸收磷素70/~90%来自土壤,10%~30%来自肥料,当季利用率仅占10%~15%;蕾花期吸收的肥料磷占肥料磷35%~50%,花铃期占50%~65%,花铃期60%分布于生殖器官,40%分布于营养器官。在沿江粮棉豆轮作条件下,长期定位试验表明,棉花肥效以NK和NPK配合最好;钾效最为显著,氮效次之,磷微效。棉花对三要素养分反应敏感程度和需求量主要取决于生物学需肥内在因素,土壤环境与养分丰缺程度是外界条件,内因和外因统一才能取得稳产、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26.
单季晚稻对基追肥氮素的利用率及氮素的部分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季晚稻是江苏太湖地区主要种植品种之一,生育期长达150天以上.生产中,除施足基肥外,还必需分期施用追肥,才能满足其高产对氮素营养的需要.六十年代初,在推广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陈永康晚稻高产施肥经验时,为了探讨基肥、长粗肥、促花肥和保花肥对壮秆、大穗、饱粒作用的机理,农业科学工作者从生理、栽培、土壤农化等各方面进行过研究,并取得一批成果.但当时因受试验手段的限制,未能分别观察到肥料氮与土壤氮在产量形成过程中的各自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7.
油稻轮作土壤硼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8.
多元磁化肥的性能与应用吴金桂,姜国泉,黄河清,宁运旺(江苏省农科院土肥所南京210014)肥料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磁化肥是在复混肥或单质肥中,添加磁性物质或含磁性物质的载体经电磁场处理形成的新型肥料品种。磁化肥具有肥料和磁的双重功能,由于降低了肥料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