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11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17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75篇 |
农学 | 190篇 |
基础科学 | 306篇 |
108篇 | |
综合类 | 1081篇 |
农作物 | 234篇 |
水产渔业 | 107篇 |
畜牧兽医 | 568篇 |
园艺 | 172篇 |
植物保护 | 1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82篇 |
2020年 | 65篇 |
2019年 | 104篇 |
2018年 | 126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32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23篇 |
2010年 | 151篇 |
2009年 | 125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57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98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103篇 |
2002年 | 124篇 |
2001年 | 90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59年 | 4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112.
以萝卜胞质不育型青花菜的幼嫩花序轴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可成功诱导出苗。将幼嫩花序轴接种到不同激素配比的诱导培养基上,均有愈伤组织产生,其中在MS + 6-BA 1.0mg/L + NAA 0.2mg/L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诱导率高达100%;用MS + NAA 0.01mg/L +KT 0.2mg/L + 6-BA 0.5mg/L分化不定芽时,不定芽分化效果最好,芽分化率可达6.16;用1/2 MS + NAA 0.2mg/L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高达86.7%,平均根数13.5条,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移栽成活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13.
基于MK—SVR模型的小麦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运用多核支持向量回归(MK-SVR)算法构建小麦叶面积指数(LAI)遥感监测模型。以2010—2013年试验样点小麦拔节、孕穗、开花3期的实测LAI数据为基础,同步获取我国自主研发的环境减灾卫星HJ-CCD对该研究区域的影像数据,分析了各生育期小麦LAI与8种植被指数间的相关性。以显著相关的植被指数作为输入参数,使用MK-SVR算法构建了每个生育期的小麦LAI反演模型,即MK-SVR-LAI模型。为了评价模型,每期使用单一核支持向量回归(SK-SVR)、偏最小二乘(PLS)回归算法构建了SK-SVR-LAI、PLS-LAI模型。将模型估算LAI值和田间观测LAI值进行比对,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指标评价并比较了模型。结果表明:3个生育期MK-SVR-LAI模型的RMSE值均低于参比模型,拔节期为0.293 1,孕穗期为0.466 8,开花期为0.548 6,且该模型的R2也都最高,拔节期为0.762 4,孕穗期为0.801 8,开花期为0.668 9。 相似文献
114.
115.
利用PCR—RFLP技术对高邮鸭催乳素(Prolactin,PRL)基因内含子1进行了SNP检测和测序分析,并对该基因与高邮鸭产蛋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RL基因内含子1存在两个Dra Ⅰ酶切位点,其中1个位点具有DraⅠ多态性。该位点由于在1326位点发生了T→C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B和BB3种基因型。基因型BB和等位基因B的频率最高;BB基因型个体30周龄蛋重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1);AB基因型个体的双黄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3种基因型间产蛋数、最长连产天数和开产体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6.
在电子控温循环水系统中,研究不同水温(15℃、18℃、21℃、24℃和27℃)对56日龄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小体鲟A.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4℃组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L)显著高于其它温度组(P<0.05),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W)差异不显著(P>0.05);在18~27℃范围内,体长绝对增长率(AGRL)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显著高于15℃组(P<0.05)。18~24℃组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AGRW)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在18~24℃范围内,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相对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最适生长温度为24℃。18℃组小体鲟幼鱼的SGRL显著高于其他温度(P<0.05),SGRW则差异不显著(P>0.05)。在15~27℃温度范围内,小体鲟幼鱼的AGRW升高后降低,其中18℃和24℃的SGRW分别为0.61g/d和0.64g/d,显著高于其他组。15℃组AGRL最低(1.6mm/d),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小体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范围为18~24℃,最适生长温度为18℃。在15~27℃范围内,21℃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SGRL、AGRL和体长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但27℃组存活率最低。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范围为15~24℃,最适生长水温为21℃。不同温度下,3种鲟幼鱼的肥满度变化不同,施氏鲟幼鱼的生长类型为强异速度生长,不同于小体鲟幼鱼与西伯利亚鲟幼鱼。在15~27℃范围内,3种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在早期生长培育时应选用不同的培育温度。 相似文献
117.
为实现弱筋小麦优质稳产,解决当前弱筋小麦存在品质稳定性差的问题。本试验以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材,结合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增密减氮对弱筋小麦的产量、群体质量指标以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0 kg/hm2施氮水平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小麦LAI、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密度超过240×104/hm2会导致LAI、干物质积累量、产量下降。在240×104/hm2密度条件下,施氮量超过240 kg/hm2会导致小麦叶面积指数、SPAD值、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下降。适当的增密减氮有利于提高弱筋小麦的优质稳产,而过量增密减氮则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品质不稳定。为实现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化,生产上推荐采用种植密度为240×104/hm2,施氮量为180 kg/hm2,氮肥运筹为7:1:2:0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9.
120.
基于HJ-CCD数据和随机森林算法的小麦叶面积指数反演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给小麦长势的遥感监测提供技术支持,该文运用随机森林回归(RF,random forest)算法建立小麦叶面积指数(LAI)遥感反演模型。首先基于2010-2013年江苏地区小麦环境减灾卫星HJ-CCD的影像数据,提取拔节、孕穗和开花3个生育期的卫星植被指数,进而根据各生育期植被指数和相应实测LAI数据,利用RF算法构建各期小麦LAI反演模型,并以人工神经网络(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模型为参比模型进行预测精度的比较。结果表明:RF算法模型在3个生育期的预测结果均好于同期的ANN模型。拔节、孕穗和开花3个生育期RF模型预测值与地面实测值的R2分别为0.79,0.67和0.59,对应的RMSE分别为0.57,0.90和0.78;ANN模型的R2分别为0.67,0.31和0.30,对应的RMSE分别为0.82,1.94和1.43。该研究结果为提高大田尺度下的小麦LAI遥感预测精度提供了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