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5篇
农学   17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41.
为了明确油松苗期生长性状的选择因子,对3年生油松实生苗的总鲜重、地上鲜重、地下鲜重、苗高、地径等19个生长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⑴各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28%~91.6%。⑵总鲜重与地径、苗高、冠幅和根幅的相关性系数分别是0.88、0.83、0.82、0.73,均达极显著水平;⑶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性状归纳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5.14%。总鲜重、地径、冠幅和苗高等性状可作为油松苗期生长性状的选择因子。  相似文献   
42.
为筛选白蜡耐盐速生优良无性系,在滨海盐碱环境胁迫下,以国内收集的42个白蜡种质资源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法对42个无性系干鲜比、株高、地径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膜透性、叶绿素、过氧化物酶(POD) 、丙二醛(MDA)生理代谢等指标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2个无性系8个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过氧化物酶(POD)变异系数最大,为64.33%,变异幅度25.00~458.30 U/(g·min);其次为丙二醛(MDA),变异系数为49.52%,变幅为0.50~7.08 umol/kg;再次为叶绿素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为18.92%和18.56%,变幅分别为1.46~4.26 mg/g和1.15~2.78 cm;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滨海盐碱胁迫下苗木干鲜比、株高和地径与各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利用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对无性系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能反映滨海盐碱胁迫后的响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2份白蜡种质资源无性系综合得分及排名得知,各无性系耐盐碱性由强到弱前10位依次为‘盐3’>‘LC13’>‘济20’>‘R7-2’>‘盐2’>‘环翠3号’>‘胶南11’>‘白蜡4-2’>‘白蜡2’>‘DT21’。因此,初步认为上述10个无性系具有显著速生性和耐盐碱性,可作为盐渍立地造林或抗逆育种的重要应用材料。  相似文献   
43.
三个银杏观叶品种的主要性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介绍了“金丝银杏”、“金带银杏”和“大耳朵”3个观叶品种的母树性状、植物学特征、生物为特性和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44.
NaCL胁迫下白蜡杂交苗的生长与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白蜡4个杂交组合种子苗的耐盐性,以1年生白蜡杂交种子苗为试材,研究其对NaCl胁迫(0‰、4‰、8‰、12‰)的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4个杂交组合中,6号杂交组合苗的耐盐性最好。随着NaCl胁迫强度的增加,各组合植株的生长指标逐渐下降,但是6号组合植株生长高度下降幅度最低;相对于其他组合,盐胁迫下6号杂交组合的电导率增加率最低,丙二醛含量最低,叶片POD、SOD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合,而且Pro、可溶性糖和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幅度大与其他组合相比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在盐胁迫下,6号组合抗氧化酶保护系统显著提高,从而降低叶肉细胞受伤害程度,使得细胞膜结构完整性较好,膜脂质过氧化程度较低,叶绿素损失也降低,光合作用较强,积累光合产物较多,表现在植株生长相对较快,耐盐性较高。该研究为选育白蜡耐盐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5.
为了探讨白蜡属植物种间、品种间亲缘关系以及同品种不同区域间的基因型差异,利用荧光AFLP分子标记技术,采用8对Pst I/Mse I引物组合对90个白蜡种质进行了DNA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对引物组合扩增出1 63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 399条,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5.8%,平均有效等位Ne基因数为1.258 8,Nei’s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71 7;Shannon平均信息指数为0.286 9,表明白蜡属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NTSYS-PC软件的DICE法计算样本间的相似系数,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蜡属植物种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绒毛白蜡及新品种(鲁蜡1号-鲁蜡4号)、美国紅梣及新品种(鲁蜡5号、鲁蜡6号)、美国白蜡及新品种(红叶白蜡、秋紫白蜡、秋火白蜡和秋欢白蜡)聚为一类;秦岭梣、庐山白蜡、花曲柳、中国白蜡、和窄叶白蜡聚为一类;不同之处在于花具花萼的象蜡树和对节白蜡与花无花萼的欧洲白蜡、水曲柳、新疆小叶白蜡和狭叶白蜡聚类为一类,象蜡树和水曲柳的亲缘关系较近,对节白蜡和象蜡树的起源与分类学地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说明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地揭示白蜡属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及演化规律,为种的分类及亲缘关系分析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6.
以采自日本不同地区的抗松材线虫病黑松品种"虹青"(Pinus thunbergii'Hongqing')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质处理下的种子出苗率、成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以蛭石为黑松容器育苗基质,除东京都町田市种子的成苗率低于净营养基质处理外,其出苗率、以及静岡县御殿场市、九州种子的出苗率和成苗率均高于净营养基质和河沙处理,其中九州种子的出苗率及成苗率最高,分别为62.7%和52.1%;河沙处理的出苗率和成苗率均最低;九州的种子质量最佳,播种于蛭石中的7个月幼苗平均高8.85 cm,地径为5.1 mm;东京都町田市的种子质量最差.采用蛭石为育苗基质,对立枯病进行早防早治,能大幅度提高黑松出苗率及成苗率.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接骨木花粉活力、适宜培养基及花粉贮藏最佳条件。本研究以接骨木花粉为材料,采用3种方法进行花粉活力测定,用5个不同硼酸浓度花粉培养基进行花粉萌发培养,在4个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接骨木花粉进行贮藏。结果表明:(1)I-IK染色法和TTC氧化还原法测定结果均大于花粉萌发法,两者均不适合测定接骨木花粉的萌发。(2)接骨木花粉的最佳培养基为15%蔗糖+0.01%硼酸+1%琼脂。(3)接骨木花粉的最佳贮藏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48.
盐胁迫下白蜡无性系苗期的耐盐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9个白蜡无性系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为探究白蜡无性系的耐盐能力,选育优良耐盐林木品种,利用生物措施提高土地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白蜡无性系扦插盆栽苗为试验材料,对9个无性系在不同盐胁迫条件下(0、2、4、6、8 g/L)的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盐胁迫下,各无性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并且随着NaCl质量浓度增大,无性系的生长指标(苗高增量、地径增量、生物量累积)都呈现下降的趋势,无性系YL的下降幅度最为平缓;9个无性系中的叶绿素含量也随着盐质量浓度升高而下降,YL与其他无性系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盐胁迫导致无性系体内细胞膜透性与MDA含量增大,但在同一盐质量浓度时,无性系YL与Y3低于其他无性系;当盐胁迫逐步增大时,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因无性系品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趋势,其中在YL、L5、QB、L2、Y3无性系中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在其余4种无性系中呈现单峰曲线,最高值出现在盐质量浓度为6 g/L的处理中;SOD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无性系YL酶活性最高,与其他无性系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本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白蜡无性系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耐盐能力大小依次为YL、Y3、L5、QB、JJ、JN11、HX、L2、J10,试验结果为白蜡耐盐无性系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49.
以9年生黑杨派无性系试验林为试材,分析了多个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生长、干形、冠形及木材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首次发现树高与边材宽度存在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表明选育树高生长快的无性系,其边材宽度将得到提高,木材性状相应得到改良;生长性状与气干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故对生长性状的改良并不影响木材性状的表现;气干密度与其它力学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干缩率相关不显著,这表明选择气干密度大的无性系,其力学性状会得到显著提高,而对干缩率影响不显著。这些结论对于优良无性系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筛选发掘元宝枫优异种质,为元宝枫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和物质基础。【方法】以22份元宝枫种质为材料,测定元宝枫种仁含油率,并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籽油中脂肪酸组分及含量,利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2份元宝枫种仁的含油率为24.4%~39.2%,变异系数为13.9%;在元宝枫籽油中共检测到19种脂肪酸成分,脂肪酸含量的变异系数为14.9%~42.5%,其中神经酸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49%~11.69%,变异系数为25.0%。8种主要脂肪酸成分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亚油酸(22.93%)>油酸(20.09%)>花生四烯酸(17.44%)>花生一烯酸(7.74%)>神经酸(6.78%)>棕榈酸(3.82%)>硬脂酸(1.98%)>亚麻酸(1.2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油率与亚油酸、硬脂酸、亚麻酸显著相关,与其他几种脂肪酸相关性不显著,8种主要的脂肪酸成分之间存着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分析,根据累积贡献率不低于85%的原则,共提取到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939%。分别利用隶属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