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正>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透露,中药涨价已引起中央重视,发改委也组织人员分析中药材价格疯涨的原因。之所以引起中央的重视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中药材价格整体呈现了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据统计,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其中28%涨幅超过51%,6%超过181%,2%超过300%。  相似文献   
42.
2017年沿江平原地区晚稻生产期间出现极端高温与寡照阴雨复合影响的灾害性天气,对该区晚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产量大幅降低。通过对处于沿江平原典型区域的庐江县晚稻生长期间主要天气过程进行剖析,探讨气象条件、灾害性天气过程对晚稻产量及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12日至8月7日的持续高温天气表现出平均温度高、极端温度高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气温"强度"和"力度"为近10年之最;8月29日至10月19日的持续寡照阴雨天气表现出寡照时间长且集中、持续阴雨时间长、雨量多等特点,寡照时间为近10年之最。复合性灾害天气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晚稻群体发育质量,严重降低了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加重了主要病虫害发生,晚稻实际产量降幅达到30%左右。并对今后沿江平原晚稻生产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比沿江地区主推的2种早籼稻栽培方式,摸索不同品种在大面积条件下2种栽培方式的产量潜力。[方法]选择4个沿江地区主推早籼稻品种,分别采用毯秧窄行机插与盘育抛栽2种方式。在田块地力相近的条件下,比较2种栽培方式下的品种表现。[结果]各品种的盘育抛栽方式产量表现普遍优于毯秧窄行机插方式,但毯秧窄行机插全生育期综合效益优势更大。[结论]进一步细化栽培管理措施后,毯秧窄行机插方式可成为沿江地区早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对多数早籼稻品种均可适用。  相似文献   
44.
选取常规早籼稻、早熟籼型杂交稻和中熟籼型杂交稻代表品种4个,通过对参试品种实际产量、生育特征和光温资源利用水平等指标分析,筛选出沿江地区适宜机插再生稻品种,探究不同类型再生稻品种温光资源利用水平,为该生态区再生稻规模化示范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组143、株两优120、陵两优7713和丰两优香1号均适宜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其中丰两优香1号年有效积温利用率和积温生产效率最高,丰两优香1号两季产量分别较中组143、株两优120和陵两优7713显著增产12.82%、19.90%和31.56%,但不同品种再生稻库源关系及稻米品质差异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45.
在单季稻宁香粳11上试验了毯苗机插、钵苗宽行机插、钵苗宽窄行机插、机械穴直播和人工撒直播5种栽培方式对其产量效益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钵苗宽行机插方式的产量、温光资源利用与积温生产效率均为最高,其次为钵苗宽窄行机插栽培方式;从种植成本与经济效益分析,以人工撒直播最省工,节本增效,亦是目前普通农户主要栽培方式。作为规模大户,由于劳动力、季节紧张等因素,宜选择机械穴直播。  相似文献   
46.
结合安徽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创新团队近年开展的机械有序行抛技术试验、示范结果,本文从秧床准备、种子处理、播种与暗化出苗、苗床管理、适期抛栽等方面介绍了双季稻旱育机械有序行抛关键技术,为双季稻机械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化肥在水稻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合理施用肥料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制约了水稻产业发展。为了探索合理施肥方式,以不施肥和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5个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处理,替代比例分别为10%、20%、30%、40%和50%,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生育进程、产量及其构成和土壤理化性状等指标的考察,探究适宜沿江地区单季稻生产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途径,沿江地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控制在20%,既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又能提高水稻产量,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