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茶树农杆菌转化系统和基因枪转化系统的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用农杆菌浸染前,将茶树外植体预培养在含有PVP(polyvinylpyrrolidone,16g/L)的预培养基上2-3d可提高转化频率。优化后的茶树基因枪转化体系,即制弹程序:60 mg/1ml钨粉悬浮液10 l中加入1.6 l质粒DNA(1 g/l),再分别加入0.1 mol/L的亚精胺4 l,2.5 mol/L 的CaCl2 15 l,最后定容至48 l;每次轰击上样量为8-10 l。基因枪转化后抗性筛选2个月,抗性愈伤组织存活率为5.0%~12.1%。  相似文献   
12.
田间微集雨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过去30 a,田间微集雨技术逐渐发展成为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主要耕作技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同田间微集雨及覆盖(地膜、砂石和秸秆)栽培技术在黄土高原不断更新换代,先后经历了垄沟无覆盖技术、平地覆盖技术、垄沟半覆盖技术和垄沟全覆盖技术等发展过程,特别是沟垄地膜全覆盖技术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为西北旱区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本文综述了田间微集雨技术的演变历程及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机理,归纳了垄沟和覆盖模式及播种方式对作物产量形成、水分利用效率、作物生理生态、土壤质量、土壤微生物、杂草、病虫害、覆盖物残留和作物物候等的影响,并分析了该技术的高产高效和生态风险以及两者的互作关系。文章最后还对该技术的高效性、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进行了讨论,旨在对雨养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为蚕种生产与流通贸易提供快速、灵敏、准确检测家蚕微孢子虫的方法,以家蚕微孢子虫小亚单位核糖体RNA基因66 bp片段作为靶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用构建的重组质粒制备标准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测定线性范围,评价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成功构建了家蚕微孢子虫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研制出诊断试剂盒。该方法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108~1×102拷贝/mL的7个线性梯度,检测家蚕微孢子虫的敏感度达1×102拷贝/mL,特异性高,3次重复性检测应用试验的批内变异系数为3.6%~7.2%,批间变异系数为5.2%~7.8%。结果表明,建立的家蚕微孢子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特异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由核盘菌引起的菌核病是一种重要的真菌性病害,筛选菌核病抗病基因对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F-box基因多参与植物抗逆反应,LRR作为抗病基因的重要结构域,在植物抗病防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对F-box-LRR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基于已发表的中双11组织表达数据以及油菜不同品种中油821(抗病)和Westar(感病)接种核盘菌前后的转录组数据,对可能响应核盘菌诱导的BnF-box-LRR基因进行筛选,并结合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共鉴定到161个BnF-box-LRR基因,从系统进化树上可分为4个亚类(FBXLRR1,FBXLRR2,FBXLRR3和FBXLRR4),其中第四亚类FBXLRR4在蛋白保守序列分布以及基因结构方面,与其它三个亚类具有较大差异,且与拟南芥参与植物抗逆的同源基因聚为一类,因此推测该分支可能主要参与植物胁迫响应。表达分析表明FBXLRR4家族基因在根和叶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且在核盘菌诱导后具有明显的表达变化,暗示这些基因可能参与油菜菌核病抗性功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已建立的家蚕(Bombyx mori)造血器官(HPO)体外培养系统,研究了2种蜕皮激素ecdysone和20-hydroxyecdysone(20E)以及保幼激素类似物methoprene对体外培养的家蚕HPO造血功能的调节作用。添加0.005~0.5μg/mL20E可促进5龄第2天幼虫(V-2)HPO的血细胞增殖和释放,但会抑制熟蚕开始时期(W-0)HPO的血细胞增殖和释放;添加低浓度(0.036 5μg/mL)ecdysone可以促进V-2和W-0期HPO的血细胞增殖及释放,高浓度(0.365~3.650μg/mL)ecdysone对血细胞增殖无促进作用,但有促进血细胞释放作用;添加低浓度(2μg/mL)methoprene不会阻止HPO的血细胞增殖,但抑制血细胞的释放,高浓度(20~200μg/mL)methoprene可抑制HPO的血细胞增殖和释放。此外,0.036 5μg/mL ecdysone与2μg/mL methoprene共同处理时,ecdysone可以掩盖methoprene抑制血细胞释放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ecdysone和20E对家蚕HPO的造血功能起促进作用,而methoprene则起抑制作用,ecdysone可以拮抗methoprene抑制血细胞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报告了G生物叶面肥在茶园中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茶园喷施该生物肥料能促进春茶芽叶的萌发和生长,提高茶叶产量,使春茶中后期茶叶产量增加约10%左右。使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尤其是G肥和尿素混合喷施的处理,氨基酸的含量增加21.3-33.8%,酚氨比降低17.0-36.0%,这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嫁接茶树分枝习性的观察,发现嫁接茶树年生长量大,分枝数多。嫁接的第二年,枝梢年生长长度可达70~100cm,分枝数、分枝长、分枝茎粗等都超过台刈茶树,因而提出对嫁接茶树的初期树冠培养,应有别于以往对幼年茶树一年定剪一次的培养模式而实行一年定剪二次,分别在春前和9月上、中旬进行,春末、夏秋可适当打顶采摘以控制树高,同时促使树冠的横向扩展。  相似文献   
18.
茶树对氟富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氟电极分析了31个茶树品种,不同成熟度、不同季节茶树叶片和不同茶树器官的氟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成熟叶片平均氟含量为1499.2mg/kg,其中乌牛早氟含量最高,为2163.2mg/kg,浙农138氟含量最低,为805.7mg/kg,前者为后者的2.7倍。6个品种夏季不同叶位间氟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芽氟含量最低,平均为88.6mg/kg,第六叶氟含量最高,平均为1010.1mg/kg,除第五叶与第六叶氟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叶位氟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同时春季新梢不同叶位氟含量为26.0mg/kg-700.8mg/kg,均低于夏季新梢对应叶位氟含量。鸠坑茶树植株主要器官氟含量差异明显,其中叶片氟含量最高,其次为嫩茎和须根,主根最低,不同树龄茶树主要器官间氟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基因枪及其与农杆菌相结合的茶树外源基因转化条件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GUS为报告基因,对基因枪介导的转化茶树愈伤的有关参数进行优化。比较了不同的预培养条件,含有PVP的培养基可提高转化频率。渗透处理不仅不能提高GUS的表达率,反而使愈伤再生困难。每枪DNA和钨粉的用量分别为0.25μg,125μg时,可得到较高的转化率。在轰击压力7MPa,射程5cm的条件下轰击一次,不论对GUS表达还是愈伤的再生都是较为适合的轰击条件。比较了农杆菌法(AGR),基因枪法(BOM)及农杆菌与基因枪结合(BTA,BPA和BOA)等方法对茶树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瞬间表达的结果及抗性愈伤筛选的结果都显示,农杆菌与基因枪结合使用比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更有助于提高茶树转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贵州西北部素有云上花海之称,但春节频发的冰雹天气对贵州西北部的杜鹃花、经果林花造成严重的威胁,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对减轻冰雹天气带来的灾害非常重要。本文通过研究2018年贵州西北部一次早春大范围冰雹过程,发现在贵州西北部出现冰雹天气时大气层结条件极不稳定,中低层有辐合触发对流,对流发生后雷达资料显示冰雹回波特征为高强回波,且强回波的伸展高度高,目前EC预报对天气形势预报可达10d,能给地方政府和相关人员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给出充裕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